您的位置  电子科技

新望:疫后中国与世界的十个猜想

图片来自“123RF”,文章来源于:中制智库,作者:新望


【导语】新望博士预判疫后中国与世界的十大变化:第一,全球化有可能终结,世界阵营将重新划分,中国面临着与全球化脱钩的巨大风险。第二,中美进入对抗轨道,对抗从贸易扩散到其它领域。但即使出现“新冷战”,也基本可控。第三,全球主要经济体进入衰退期,有可能成为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第四,疫后世界经济分工格局面临重构,全球产业链将出现区域化、收缩化趋势。第五,未来几年可能是民间经济和社会力量大倒退的时期。第六,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将普遍下降,贫富差距持续拉大。第七,疫后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将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 有些变化可能是方向性的,起点性的。第八,民粹主义泛起,文明冲突有可能演变为种族冲突。第九,中国将有可能重启改革,释放增长潜能,率先走出经济低谷。第十,中国始终是地球上的特殊一极,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将决定世界走向,中国格局决定世界格局。



本文字数 | 11000字

阅读时间 | 33分钟  





始于2020年春天的新冠肺疫必将载入史册。新冠肺疫与西班牙黑死病、美国大流感一样,都将成为历史性名词。病菌改变战争走向,病菌改变国家命运,病菌改变人类历史,千年不绝,于今为烈。

历史上还未曾有过一种病毒跨越五大洲,覆盖全人类。这是全球化时代的世界大战,是一场病毒与人类的战争。也是一场非对称战争。因为人类居住高度集中、交通高度发达,而病毒无影无踪,且迭代变异。



《世界是平的》作者弗里德曼认为,始于2020年初的这场疫情,未来有可能就成为公元和二战这样的历史名词留下来,未来会有疫前、疫后这样的说法,就和公元前、公元后,二战前、二战后一样。

《人类简史》《未来简史》的作者赫拉利说,“风暴即将过去,人类将继续存在,我们大多数人仍将活着,但将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中。”

比尔盖茨也有类似判断:“大流行病将重新定义我们这个时代。”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97岁的基辛格在《华尔街日报》撰文《新冠病毒大流行将永远改变世界秩序》,疫情后的世界将不再是从前的世界。

4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提出,“严守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语气之严肃,少见。

那么,疫情后的世界和中国究竟会是什么样子?疫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将会怎么样?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据说人脑主要的功能是预测,我们试着对未来“较长时间”做出十个方面的预测,预判疫后中国与世界的十大变化。

第一,全球化有可能终结,世界阵营将重新划分,中国面临着与全球化脱钩的巨大风险。

全球化已经进行了500年。从大航海开始全球化1.0,实现全球资源跨空间配置,到英国工业革命全球化2.0,以殖民体系瓜分世界市场,再到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关贸总协定》诞生,确立美元国际货币地位和全球贸易基本框架,美国主导全球化3.0近半个世纪。1992年的柏林墙倒塌,冷战的结束,2001年中国入世,这是全球化4.0,也是离我们最近的一轮全球化。

从2001年入世到2012年,这是中国经济的黄金增长10年,我们今天的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体会到。可以说,中国是全球化4.0的最大的受益者。当然,受益最大的是中国制造,中国成了世界工厂。

疫情发生后,从各国使馆工作人员撤离开始,到各国与中国隔断交通和人员往来,再到疫情蔓延后,撤侨、撤厂、撤资,世界各国的相互隔断,经济停摆,供应链断裂。全球化4.0戛然而止。

我们已经看到了各种迹象,疫后中国可能会面临着一个比较被动国际局面。追究病毒源、传染源,甚至提出索赔,抵制中国收购,高新技术对华隔离,国际反华、排华的浪潮已经初露端倪,未来全球极有可能形成一股去中国化的汹涌潮流。

其实,本轮全球化早一两年的时候已有式微之势。英国退欧,美国退群,发起贸易战,洲际自由贸易兴起,都是对全球化的反动。

对本轮全球化,本来也有不同看法和反思。代表性的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贸易不平衡造成全球化4.0的终结。WTO的最后目标是三免,免关税、免壁垒和免补贴,但现在的免税是不对称的,所以美国以“照镜子原则”向相关国家发起贸易战。一个被经常举的例子就是美国收中国汽车关税3%,中国收美国25%。2018年4月美国第一拨提高中国500亿美元商品关税,主要是依据这个(文贯中)。

第二种对全球化持批评态度的人认为,这一波的全球化是是劣币驱逐良币的全球化。一些国家利用低工资、低福利、低人权、低环保和高补贴,获得国际竞争力,从而造成了民主国家政府负债,工人失业,企业流失。所以,批评者认为,这一轮全球化,也该结束了,因为它是一个非正义的全球化。

第三种批评认为,跨国企业推动的全球化配置资源,使各国竞相吸引外资,财富进一步向华尔街和硅谷等大资本倾斜,垄断集团获得高额利润,中产阶级、产业工人等多数人权利受损,造成了世界范围的贫富悬殊加剧和社会动荡。

在一些人看来,中国与全球化脱钩,还有另外的原因:中国入世,是西方想让中国转向一个市场国家、自由国家,但二十年下来,希望落空了。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提出,未来全球化必须考虑共同价值观。全球化正在变为两个阵营、两套规则。全球化有可能变成半球化。

其实,中国对这一轮全球化的结束已有预感和备案,提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 ,并以“一带一路”为抓手,实施多方位开放战略,同时着手开发中国超大内需市场。

第二,中美进入对抗轨道,对抗从贸易扩散到其它领域。但即使出现“新冷战”,也基本可控。

中美贸易战以来,我们一次又一次听到“针锋相对,以牙还牙”这八个字。中美关系就像两条不平行的斜线,越往前走,这两条线的空间越来越窄,迟早会交叉。我们眼睁睁的看着它们进入不可逆轨道,越来越走向对抗。

对于中美走向对抗,有两个版本的解释。第一个,修昔底德陷阱。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艾利森引用了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观察,他研究古代欧洲城邦国家的时发现,一个国家的崛起,必然要改变现有的世界经济政治格局,这种改变往往通过一场战争。修昔底德的概念现在被很多人用来对标中国的崛起,世界力量平衡被打破,权力重新分配,中国走向舞台中央,与美国的碰撞不可避免。

还有一个说法是第二经济大国陷阱。什么是第二经济大国陷阱呢?1890年美国成为第一经济大国以来,第一大国与第二大国的博弈从未停止。第二经济大国差不多每16年更迭一次,英国、德国、法国、苏联、日本等曾经的第二大经济体后来都因为种种原因失去了第二名宝座,经济走向衰落。当前中国同样面临如何避免“第二经济大国陷阱”的问题(王宏广)。

当“新冷战”这个名词最早出现的时候,很多人不以为然。2014年,一位中央领导人带队在美国进行中美高层对话时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中美是全球经济的伙伴,但引领世界的是美国。” 他进一步解释,“中国虽然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但仍然只有美国的55%,人均GDP只有美国的1/8。更重要的是,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塑造世界经济秩序的各种规则仍然由美国主导。”

但是,此时中美矛盾的主要方面已经不在中方了。美国2017年《国家安全战略》正式把中国列为主要竞争对手,也就是头号敌人。应对来自中国的“威胁”,成为美国外交、国防的主要工作目标,成为朝野、两党、两院共识,甚至成为全体美国人的意志。两院所有涉及到遏制中国的议案几乎都是全票通过。

2018年4月份,美国对中国发起关税战,第一轮是针对中国500亿出口商品,之后,中方“针锋相对,以牙还牙”,双方层层加码,与2019年底签署第一阶段的协议。协议详情我们不得而知,但这注定是一场非对称战争。中国出口美国4000亿美金,美国出口中国1500亿美金,顺差达2500亿。如果以牙还牙,我们的缺口是2500颗牙。如果对中国出口商品关税全覆盖提高,对中国东南沿海外向型制造业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

不只是关税战,紧接其后的是舆论战、技术战、人才战、金融战。

由美国等西方国家发起的调查中国病毒源,向中国索赔的国际围剿,最终很难取得实际效果,意在破坏中国的国际形象,实则是舆论战。美国将中国驻美新闻机构定性为政府代理,就是想釜底抽薪。

如果说关税战是中国受到外伤,技术战中国可能受的是内伤。中国在美国商务部的实体清单上的企业已经加起来有近百家,这是对中国高新技术的精准打击,某种程度上放缓了中国科技的进步。

美国大学一些高新技术专业,对中国留学生、学者开始限制交流,我们千人计划名单,成为CIA的工作地图,人才战已经拉开。

按照入世承诺,我国金融市场进一步走向资本项下开放。中国作为新兴国家金融体系,与美国的人才优势、金融工具储备,差距较大,必须警惕美国利用美元霸权地位压制中国,压制人民币,发动非对称金融战。

需要提防,局部热战。“南海裁决”后,美欧鹰派图谋南海生事,不可不防。但中美热战有可能吗?几乎不可能。就如同是多年夫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巨大,易合难分。中国不是伊拉克,不是利比亚,彻底切割不可能,热战解决不了问题。

第三条,全球主要经济体进入衰退期,有可能成为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新冠疫情黑天鹅导致全球经济大停摆、硬着陆。全球疫情已经持续近一个季度,对世界经济最终伤害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疫情何时结束,疫苗和特效药何时面世,张文宏教授预测要到10月份前后,还有专家预测是两年。根据目前情况判断,一场世界性经济危机已不可避免,有的经济学家称为大衰退,有的称为大萧条,李杨教授发明了“新型长期萧条”。

新冠疫情对中国企业形成三波冲击。第一波的隔离和交通阻断,造成生活、生产瘫痪,需求、供给停滞,使春节前后的商业、服务业、旅游业、娱乐业停摆,损失惨重。消费者居家隔离,旅游凋敝,电影院线、游轮公司、航空公司、服装公司、飞机制造商濒临破产。

第二波,国外疫情爆发,沿海外向型制造业企业出口受阻,商品积压,复工却不能复产。制造业停工停产,实体经济末端开始出现困难,现金流枯竭,失业潮、倒闭潮接踵而来。疫情首先实体危机向上游,向金融各个领域传导,向家庭传导,资产负债表普遍恶化。存量经济大面积灭失,经济基本面快速溃败,企业、家庭承受最终的财富损失。

第三波,由于长时间的隔离管控导致供需不畅,产业链断裂。疫情的长鞭效应,使企业遭受一系列意想不到的次生灾害,越往产业末端受损失越大,复杂细密的全球产业链出现 紊乱,短期冲击变成了中长期衰退。

疫情对各国企业的影响过程大抵如此,只是顺序相反,而伤害可能更重。

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与战争不一样。战争破坏需求方,但战争需要工业,需要强大的制造业和供给能力,战争期间的工厂都是开足马力的。所以,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不似战争,甚于战争。由于中国石油消费陡降,全球石油价格暴跌,引发全球金融震荡,资本市场八国熔断,世所罕见。

与所有危机一样,疫情的变化过程,大致也分为四个阶段,孕育期、爆发期、平台期、回落期。中国已进入回落期,发达国家疫情目前已在平稳可控状态,进入平台期。但现在最大的不确定是南半球,非洲、南美。印尼、印度、尼日利亚开始爆发,因为居住条件落后,医疗基础薄弱,南半球疫情的前景不容乐观。全世界研究贫困问题的专家如戴维斯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