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高端科技

观察 | 无人零售经此一“疫”,能再次迎来春天吗?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全国进入了“全民隔离”的紧急状态,在此期间,最安全的状态便是无人的状态。也正因此,“无接触配送”、无人零售等无人化设施一时间成为许多市民可依赖的购物方式。

  疫情期间,首先引入注目的是与火神山医院一同“火速”上线的“无接触超市”,没有店员、扫码即走,开业首日就接待了200多位客人。此外就是多个零售商家推出的“无接触配送”,据记者观察,目前已经有盒马鲜生、美团、饿了么、多点Dmall、便利蜂、肯德基、奈雪等企业相继推出了“无接触配送”服务,网红店喜茶则借助智能取餐柜实施“无接触取餐”。

  就这样,沉寂两年多的“无人零售”概念又再次回到公众的视野,而且这一次是强势回归。

  回想“无人零售”风起的时候,是在2017年7月,彼时在阿里的造物节上,阿里巴巴推出了无人店“陶咖啡”体验,这个新鲜的玩意儿赚足了眼球,让无人零售概念开始传遍创业投资圈,不仅有缤果盒子、F5未来商店、猩便利等小玩家嗅到了商机,连京东、苏宁等电商巨头也相继进场,还有盒马鲜生、每日优鲜等一众生鲜电商也试图通过无人货架扩展自己的业务边界。

  据当时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主营无人货架的公司就有35家,全国无人货架则累计有2.5万个,无人超市累积落地超过100家,整个无人零售领域的投资金额达到了30亿人民币。总体来看,当时的无人零售主要有三种形态:无人货架、无人便利店、自助售卖机,如今疫情下,又催生了“无接触配送”这种细分形态。

  然而,风起风落仅仅是几个月的时间。上海首家无人便利店“缤果盒子”开店仅一个月就宣布关门;2018年底,猩便利被传出裁员和资金链断裂的消息;无人货架方面,截至2018年底,此前涌现出的数十家无人货架公司,要么倒闭要么转型了。

  如今,无人零售在疫情下再次火了起来,但这能代表它再次迎来春天了吗?

  先不说无人零售的当下表现和未来走向,疫情下,我们可以发现用户习惯的几个变化:第一,选距离较近、人少的地方购物;第二,即买即走,或者线上下单线下取货就走;第三,尽可能减少交易时间。在这样的背景下,无人零售的确能符合上述的这些用户需求。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下也不是所有无人零售都能被激活。从消费场景和服务人群来看,那些设立在写字楼、办公园区的无人货架、自助售货机就显然只能歇业,而设立在小区内的无人零售点则会供不应求。但实际上,在没有疫情的时候,那些在写字楼和办公场所设立的无人零售点,恰恰是比较有市场的。

  因此,并不能一概而论无人零售再次站上了风口。从商业的本质来看无人零售,离不开三个核心要素:好的服务、好的产品和好的库存管理技术和数据。从服务来说,无人零售显然不如有人服务的零售店,但好的选品还能弥补服务的缺失,而好的选品却依赖于好的数据和技术,这就是无人零售的关键所在。相比于“有人零售”,无人零售要发挥的优势应该是,没有库存,或者控制存量,加快周转效率,这样才能在零售业普遍毛利率不高的情况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来赚钱。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或许需要回顾下历史和展望下未来才能下定论。无人零售的先祖自动售货机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在日本大行其道,至今在中国大街小巷都能见到,原本以为的先发优势逐渐消失殆尽。原因是,这种早前被称为具备先发优势的技术实际上并没有任何门槛,非常容易被普及和复制。再看看今天的无人零售,无论是机械臂还是人工智能、人脸识别,这些相信在未来都会全面铺开,无人化一定是未来的趋势,成为商家们的标配,也正因如此,失去了竞争优势。

  基于此,今天的无人零售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了零售业的常态,需要在过度的竞争中通过商品、服务等差异化的策略来获得垄断地位,这个时候就真正开始赚钱了。任何没有核心竞争力的新鲜事物恐怕都是“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创业资本汇。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