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靡小学门口二十年的童年零食——不给糖就捣蛋,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万圣节,“不给糖就捣乱”(Trickortreat)是今夜的主要活动科技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食品科技

风靡小学门口二十年的童年零食——不给糖就捣蛋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万圣节,“不给糖就捣乱”(Trickortreat)是今夜的主要活动。在今天,小孩装扮成各种恐怖样子,逐门逐户按响邻居的门铃,索要糖果。作为一名八零后,早已过了孩童时期,但是,看到下面这些记忆深处的零食,却让我想由衷呐喊一句:“不给零食就捣蛋!”

  豫记微信号:yjhltxdjm

  “甜味”糖果,开启味蕾的深刻记忆”

  跳跳糖的制作原理是将二氧化碳在高压状态下压入糖浆。这样等糖浆凝固之后仍然会包裹小气泡。待舌头将糖的外壳融化,气泡就会冲破薄壳的阻力爆炸,形成“跳跃”的口感,所以跳跳糖吃的只是动感罢了。

  

  我还是小学生的时候,喜欢含一大口在嘴里,噼里啪啦,舌头有麻麻的触感。长大之后看网上人们发明了好多种吃法:配饮料,配冰块,放冰激凌上,甚至洒在拉花咖啡上以及放在超辣火锅蘸酱里,一定能吃出跳跃的新高度。

  是在吸管里面装的粉末糖,酸甜口,入口即化,通常咬开吸,或者倒入饮料中当甜味剂都行。一般小时候都是咬开直接吸着吃,吸着吸着,口水就进入吸管中,将糖粉黏住,再也吸不出糖了,于是又得重新咬开口才能吃到,真是一种麻烦的糖。

  

  这是我小时候最奢侈的零食了,爸妈去吃喜糖,如果带回来了大白兔,那主家的家境一定不错,毕竟这种咬起来硬硬的,嚼一会儿之后软软的奶味十足的糖,在八九十年代可是贵价货。

  然而大白兔奶糖其实不仅是八零后的回忆,甚至五零后都对大白兔奶糖记忆深刻。

  

  上海最早生产奶糖的ABC糖果厂于1956年收归国有之后被改名为“爱民糖果厂”,并把原来具有崇洋媚外嫌疑的“ABC米老鼠奶糖”这个品名改成了“大白兔奶糖”。也是在这段时间,爱民糖果厂改变了大白兔奶糖的配方,口味至今不变。

  而且,消费者还有个惊人发现,就是七粒大白兔奶糖居然能泡上一杯看着还挺正常的牛奶。

  喔喔佳佳奶糖

  最早是只有喔喔奶糖,后来才生产出来佳佳奶糖,糖纸上的图案分别是一只公鸡和一只猴子,但后来奶糖的图案就合成一个了,喔喔是牛奶味,佳佳是咖啡味。现在再吃起来,觉得小时候的奶糖才正宗,所有标注“奶”味的糖里都会牛奶成分,而现在有些奶糖却是不明香料勾兑制成。

  

  花生牛轧糖

  小时候吃的基本都是上海“冠生园”的牛轧糖,用蓝白格子纸包装,使劲咬起来,奶味和花生的香味混合一起,回味无穷。即使再现在,也还是有很多人喜欢吃牛轧糖,只有牛轧糖,才能把坚果与奶糖很好的融合。

  是一种棒棒糖,各种果味,半透明硬糖,吃起来有着淡淡水果香,清爽甜蜜。一般棒棒糖都是小孩子拿来装酷用的。

  

  小时候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特色甜食,是将白糖倒入棉花糖机中制出糖丝,再用棒子将糖丝缠绕起来而成,像棉花一样的形状,还能扯出“棉絮”,入口即化的甜蜜,相比于现在街上偶尔出现的五彩棉花糖,那时候的原色棉花糖不知道多么天然营养。

  也叫彩条糖、拉丝糖,一毛钱十根,据说是地瓜熬制而成的,但吃上去感觉像麦芽糖,嚼起来会把上下大牙都黏住,有一种焦糖香味,虽说属于三无产品,但对零用钱只有几毛一块的小学生,还是有巨大的诱惑力。

  是休闲糖果的一种,圆圆的,中间有孔,只要含在嘴里,轻轻一吹,口哨那清脆的声音就从口中传出。

  硬糖做成了石子儿的样子,五颜六色,吃起来香甜,如果你喜欢彩石,应该会很喜欢这种糖。

  一种挑战人对酸味容忍极限的糖果,外面是厚厚的酸粉层,必须坚持一二十秒钟才可以吃到里面的甜糖,一般糖都是水果口味,什么橘子味,苹果味,香橙味等等,不过据小伙伴说,她曾经吃到过表层是辣味和苦味的秀逗糖,这种糖也是整蛊的好工具。

  

  小时候,当“叮叮当……叮叮当……”一串串清脆悦耳的声音响起,我就知道有人在大街上挑着扁担,一个筐里放杆秤、一个筐里放着一块块糖,拿着小铁板和小铁锤,在敲卖白白的糖了,丁丁糖的名字也由此声音而得来。

  

  买的时候,只见白白的糖被敲成一块块,放秤上称,糖上还有层白白的面,吃起来硬硬的,但当口腔温度上来后,糖就变得软糯,有点粘牙。

  麦丽素是一种里面充满真空微孔的麦芽糊精、外面包裹着巧克力的产品,当时吃得不是什么出名的牌子,可可粉也不醇厚,但对于吃不起德芙费列罗的小时候,这种夹心巧克力豆仍是洋派美味。

  

  酒心巧克力

  在无法喝到酒的小小年纪,酒心巧克力满足了无数好奇儿童的猎奇心理,一个个圆锥形的酒心巧克力糖果,被红的、绿的彩色塑料纸包裹着,咬开,一股浓郁的酒香,酒心与巧克力之间那层是糖做得硬壳。里面的酒是含水酒精,乙醇含量80%以上。

  

  足球巧克力、金币巧克力

  这些都是以巧克力的形状而命名的,外面是锡纸包装,有的像足球,包装的锡纸也有着足球的纹路图案;有的像金币,外包装也是金黄色锡纸。吃起来可可味和奶味都不够浓郁,久吃不腻。

  比巴卜超软泡泡糖(BigBabol)是意大利的不凡帝范梅勒公司的著名泡泡糖品牌,这算是零食的高级阶段了,毕竟是泡泡糖,还是品牌的!长方块的口香糖,甜甜的,可以吹出泡泡,但糖分嚼干之后泡泡糖就变得比较硬,没有超软的口感了。

  

  “大大”(TaTa)泡泡糖是箭牌公司于2004年收购西班牙亚古利民糖果集团旗下佳口公司部分产品后,并入箭牌家族的品牌产品,1989年在中国面世,一经推出就得到小朋友的广泛喜爱。这个泡泡糖很有意思,卷起来的,每次只拉出来吃一点,真的可以吹出超大泡泡,那时候流行看周星驰的电影,有一部是他跟张曼玉演的,张曼玉和他约会时就在吹泡泡糖。

  

  西瓜泡泡糖

  有很多朋友对这种泡泡糖印象深刻,但我却觉得它太甜了,一个个西瓜样子的圆球形泡泡糖,嚼起来松软甜蜜,甜得都有些齁人,吹不起来大泡泡。我想,喜欢它的孩子应该是甜食控和喜欢泡泡糖的样子可爱特别吧。

  

  茶余饭后,酸甜的蜜饯之旅

  这是90年代中期经典的食品品牌,雪梅的原料是青梅,不够水润的干妹子,颜色橙黄,表面有一层白白的糖霜,咬下去有点韧劲,酸酸甜甜的。当年流行的雪梅,现在超市已经找不到踪影了,听说网上有卖,但不知道还是不是原来的雪梅,原来的味道了。

  

  九制陈皮是采用优质的柑橘皮为原料,经过拣皮、浸漂、保鲜、切皮、腌制、沥干、调料、反复晒制、贮存、包装等多个工序制作而成,因工艺繁杂严谨,故称之“九制”。

  

  陈皮是柑果的果皮,有化痰止咳,疏通心脑血管,降血压等功效,九制陈皮以佳宝公司出品的最为有名,气味较为浓烈,陈皮酸甜入味。

  酸酸甜甜的小丹,像“老鼠屎”,跟小时候爷爷吃得救心丹差不多的样子,味道是甘草和陈皮的混合味,酸甜清凉,还略带一些中药味。当时广告语着实风靡了一把:“小个子不简单,康辉崋崋丹!”现在却很少看到啦。

  

  果丹皮是用山楂制成的卷,吃的方法很多,可以直接卷着吃,也能把卷摊开,还能一口一口用牙齿撸着舔,直到越来越薄,再咬断吃。味道就如山楂那样,酸酸甜甜,生津开胃。

  

  说是杨梅,其实吃起来和现在市面上的杨梅蜜饯完全不同,吃不出杨梅肉,像是只有杨梅的核,上面洒满酸甜的调味料。当时卖两毛钱一小袋,现在想想太不卫生了。

  

  那时的包装十分简陋,就是黑白的小塑料袋包装,上面印着“無花菓”这三个繁体字,里面是细细长长的“无花果丝”,其实是用萝卜丝做的,上面裹着一层白白粉末,吃起来酸大于甜,曾经在学校路边的经常见到。现在还有卖的,只是包装升级了,塑料袋变成了圆柱形塑料盒,还是原来的味道。

  膨化油炸的小零嘴,解馋又顶饿

  西安太阳食品生产的太阳锅巴,是最早的锅巴零食,在90年代的时候风靡全国。这也是我迄今为止吃过的最好吃的小米锅巴,又薄又硬,越嚼越香,曾经还有其他牌子仿冒这种锅巴,但都因包装袋上的小太阳商标(据说真的商标用拇指按住可以变色)而暴露了造假。

  

  有红色袋子和黄色袋子两种包装,红色的是麻辣味,黄色是甜味,这算是小时候的扛饿零食了,但也不是每天都能吃到,想想曾经,一口锅巴,一口健力宝,日子过得美滋滋。

  

  北京方便面

  南街村出品的方便面,那时候不像现在,一说起北京方便面就是红白袋包装的麻辣方便面,而是有两种口味,另外一种是绿色包装袋的鸡汁味,不辣,也是油炸方便面,味道已经记不太清了。

  

  小时候偶尔会在街上遇到,但到春节前后,售卖的就多了,通常是一个拖拉机头样子的机器,这边往里面撒米和糖,那一边就出来长条形的焦米棍,卖家边接边把焦米棍截断,放入袋中售卖。吃起来甜甜的,有爆米花的香味。

  

  颜色是色泽乳白,有根根分明的细丝,放到嘴里会有些扎嘴,但瞬间就会融化,然后满嘴都是香香甜甜得,但不能贪多,如果把一整块龙须酥全都放入口中,吃得太急还会噎着。

  

  每一块儿饼干上有一朵干结的奶油裱花,有粉的、绿的、黄的、白的,吃起来并没那么甜,饼干也不够香,但造型美观奇特,奶油深受小孩们的喜欢。

  这是流行于八九十年代的一种膨化食品。松软的油炸小球,主要原料为玉米、大米和精炼食用植物油,经特殊工艺膨化,口感松脆可口。我上大学之后,还网购过,味道有点点咸,吃起来一丝丝的油,总体说来,比现在的膨化食品更有鲜味。

  

  小小的一袋,包装袋上还印了一只可爱的猫,但这却是没什么虾味的虾条,虽说配料表里写明了“虾粉”。颜色橘黄,形状细细的,略硬,吃起来咸咸的,味道有点像葱味小麻花,当然,比麻花细多了。

  

  现在,某宝还有卖,但是奇怪的是,我有天在家正吃着虾条,家里的猫居然凑到我跟前使劲闻,虽然我吃不出虾味,但对于嗅觉灵敏的猫,这种虾条还是极具诱惑的。

  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虾条,没有之一,浓浓的鲜虾味道,形状和颜色也蛮像虾仁,吃起来鲜味十足。

  也是小时候最爱吃的膨化食品之一,包装袋不太大,零食的形状像一个个小牛排(其实更像肯德基里的上校鸡块),吃起来甜甜咸咸的,咸>甜味,牛肉调味料味,现在据说还有卖的,但我再没吃过了。

  经典的辣条系列,根本停不下来

  辣条的一种,味道不是纯粹的咸,有一点点甜味,颜色偏深棕色,一条一条的,虽然知道是用面加上多种添加剂和调味料制成的,但还是一包一包的吃,根本停不下来。

  

  一种烧烤味的大豆蛋白制品,呈块状,比一般的辣条干一些,颜色乌黑,有嚼劲,也是八九十年代人的童年美食,据说还出现过山寨品。

  

  在我悠远的吃辣条历史中,小山羊真的是高中时期非常喜欢的一款辣条,五毛一袋的价格,简洁的真空包装,比其他辣条更卫生,保质期更长,里面的辣条是碎的,不用大力撕扯咬断,一口能吃好多粒,咀嚼时几乎静音,是上课时偷吃的最佳食物。

  

  这里说的唐僧肉可不是真的肉,是一种辣条,面做的,也有一种是用杏干做成的,放了糖精,肉丝是胡萝卜丝做的,也算是腌制而成的蜜饯,吃上去酸酸甜甜。商家为了方便售卖,就蹭了一把当年很火的“西游记”热点,以“唐僧肉”做广告噱头罢了,现在这种零食基本销声匿迹了。

  

  玉峰辣条、飞旺“熊掌”

  玉峰辣条和飞旺“熊掌”辣片的颜色都是黑黑的,玉峰是一根根的辣条,“熊掌”是一整片,咬起来很有嚼劲,味道十分浓郁。这是我高中时最喜欢的两款辣条,也在当时风靡学生界。

  

  现在很火的“卫龙辣条”,我小时候都没见过,长大吃过“卫龙”之后,也还是觉得玉峰辣条更有味道,但这种食品都是小作坊的“三无”产品,十分不卫生,曾经还上过安全“黑榜”。但是,这些辣条的美好记忆,对那个年代的人来说,都是无可替代的。

  光听名字酒不明觉厉的零食

  酸梅粉其实是从传统饮料酸梅汤进化来的,在民间,有着“清宫异宝”之美誉,是以酸梅、山楂经熬煮取汁,加入糖桂花等各种辅料精制而成的固体粉末,由于内含乌梅,因此有生津止渴,消暑降温,健脾开胃,防火提神之功效。

  

  在我三四岁上幼儿园时,就喜欢吃这种零食,五分钱一袋,酸酸甜甜的粉,想不通为什么当时喜欢吃这么奇怪的粉末。我有次没带钱,还在家门口的小卖部里赊了两袋,跟小伙伴分享。

  是一种膨化奶制品,球状,温度升高易化,口感有点像现在大家常见的奶片,也算是营养小零食。

  

  膨化制品,嚼起来嘎嘣脆,应该是面做的,甜甜咸咸的,味道复杂独特~

  

  重庆怪味胡豆

  这个现在还有,是一种蚕豆炸制品,再用特殊调料调味制成的,“怪味”其实就是酸甜麻辣咸五种味道的混合味,这家胡豆是老字号,现在超市也有得卖,某天我逛超市时候看见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姑娘,一下子拿了十几袋怪味胡豆,可见这种零食不仅受孩子喜欢,也很受大人青睐。

  

  正宗的鱼串一定是有鱼糜成分的,但我们小时候吃的就不一定有了,一般用淀粉加上调味料制成,有油腻腻,口味偏甜,价格低廉,泰式烧烤风味。

  

  记得当时卖2块钱一包,一大包里面是10个小袋,一些小卖部会拆开卖,1小袋2毛钱。里面的海带丝很细,咸咸辣辣又有点甜。

  小雪人雪糕

  这个戴帽子的小雪头不知道承载了多少人的童年回忆,在记忆里是很奢侈的雪糕,咖啡色的是可可味,白色的是奶味,现在还有得卖,也仍然觉得好吃。

  娃哈哈口服液

  小时候喝过娃哈哈果奶和口服液,现在果奶还能见到,但是口服液就悄无影踪了。娃哈哈口服液这是一种以桂圆肉、红枣、山楂、莲子等天然食品为原料提炼精制而成的儿童营养液,喝起来粘粘的,甜甜的,有红枣的味道,还有轻微的中药味。

  

  也叫冰袋,四方形塑料里面包着甜水,有苹果味、西瓜味,色彩缤纷,通常都是被冻成冰块,一毛钱一袋。咬开一角就这么吸着喝冰水,现在想想,估计是拿自来水和色素再加点糖兑成,上学时候很爱吃,下课间隙还去买,上课了冰还没化,我就假装肚子疼把它捂在腰间,带进教室放在抽屉一角,45分钟的课,冰果滴了一地水。

  

  这些零食都是属于童年的味蕾回忆,可能有些区域不同,会有些许差别,比如,有的地方出现了山寨版的“小白兔奶糖”和“大白鹅奶糖”,相较而言,城市里的零食比农村中的略为丰富一些。现在这些零食有些还能买到,但是吃得着食物,却回不去童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豫记版权作品,转载请微信80276821,或者微博私信“豫记”,投稿请发邮件至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