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知识  探索

触摸历史的印记 探寻浙商精神力量

触摸历史的印记 探寻浙商精神力量

  “忆当年/你们/挥手告别家乡/奔走天涯四方/尝尽千辛万苦/跨越崎岖山岗/汗水洒遍江河海洋/智慧铸就浙江形象”一首由浙江省文史馆馆长、浙商发展研究院院长、哲学博士王永昌先生为浙商创作的长诗《浙商之歌》,给到访浙商博物馆的浙商们带来一段段时光的回响。

  8月11日,位于浙江工商大学教工路老校区内的浙商博物馆迎来了一批重量级的客人。“历史的印记 精神的力量”走进浙商博物馆主题活动在这里上演。这次由《浙商》杂志社、浙商博物馆主办,“长江浙商”同学会、《浙商》全国理事会、《浙商》财智女人会、《浙商》少帅会、浙商商学院承办的活动,吸引了浙江省第十二届会副主任、浙商发展研究院院长王永昌,浙江省工商联主席、富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沂,以及50余位专家、知名浙商热情参与。

  浙江工商大学校长陈寿灿在致辞中表示,浙江工商大学始终秉承商科办学传统,见证了中国商科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程,坚守经世济民的情怀。一直以来,政界、学界、商界都非常关注浙商发展,从学界上看,对浙商的研究体现在对浙商现象的关注和文化背景下的禀赋两个维度。他认为,浙商的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商业发展的典范和样板,而任何经济社会的快速增长背后都有文化的支撑,从浙商的品质浙商发展而言,浙商是一个个个体,文化背景下的禀赋是什么,影响群体发展的差异都值得讨论,值得从历史的维度进行品味和挖掘。

  “浙商赢在哪里?引用《飞翔吧,浙商》这本书封面上的一句话:赢在艰苦创业、赢在勇于变革、赢在坚韧创新、赢在超越自我、赢在奉献社会。”这次活动的举办让《浙商》杂志总编辑臧铯感到非常激动。她坦言,这份激动首先源于浙商发展研究院院长王永昌、浙江省工商联主席王建沂应邀参加活动,显示出对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其次,今天关于浙商传承和创新的讨论,将是一次触摸历史、面向未来、回归初心的讨论;最后,活动举办地点浙商博物馆是浙商的精神家园,在此探讨未来的发展也让浙商们感到格外亲切。

  一个是民营企业的“活教材”,一个是浙商精神的展示窗口,二者携手在这个仲夏季节奉献了一场有态度更有温度的视觉和思想盛宴。

  浙江省工商联主席、富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沂认为,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浙江正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干事创业的发展黄金期、不进则退的转型关键期”。对于浙商而言,只有认真贯彻、落实好省党代会精神,才能找到企业的发展定位和方向,也一定能够把握住战略机遇期、发展黄金期和转型关键期。

  他说,我们遵从“改革强省”战略,浙商是“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浙商更应该成为“参与者、拥护者和贡献者”。

  我们遵从“创新强省”战略,转型关键期意味着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随着社会全要素资源的上涨,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的不断涌现,给从事实业的浙商带来了不进则退的重大挑战,浙商企业应积极拥抱、主动融合,积极践行“中国制造2025”战略。作为转型升级的手段和方式,无论是结合“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化技术”,还是人工智能、互联网+,都应该因企而宜,怎么样能提高企业竞争力,就应该怎么样干。

  我们遵从“开放强省”战略,我们会坚定不移地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浙商应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 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舟山群岛新区战略。同时也要处理好“浙商回归”和“走出去”的关系。

  我们遵从“人才强省”战略,浙商也是重要的人才,历届省委、省政府对浙商以及企业家群体都是关怀、关心、爱护的,这份初衷不会改变。浙商是浙江最宝贵的资源,是浙江最珍贵的金字招牌,也是浙江发展最倚重的力量,浙商也应该善于利用资本、平台和资源,“抱团发展、集聚发展”。

  此外,王建沂还和与会人员分享了他以及富通集团 “守纪律、知敬畏、讲规矩、懂感恩”的12字理念。“守纪律”,就是我们要“合法合规、正派经营”,“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知敬畏”,就是我们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听党的话,永远跟中国党走,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讲规矩”,就是我们要走正道、讲真话、建诤言、谋发展,加强与党政部门的沟通和联系,积极践行“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懂感恩”,就是我们要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和企业党建工作、企业文化互相融入,真正实现“党建强、四信强、发展强”,我们要自觉践行“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的理念,积极、主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积极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对口支援、扶贫帮困等光彩事业和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浙商应有的贡献。

  “天下浙商一家人”。最后,他也衷心希望《浙商》杂志社、浙商博物馆认真学习贯彻习总“726”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的部署,带头宣传政策,优化服务,加强自律,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家始终把浙江精神融入血脉中,始终把社会责任扛在肩上,始终把根扎在乡土里,为浙江“两个高水平”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浙商一定会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凝心聚力促发展,勇立潮头谱新篇,为推动我省民营经济实现新飞跃贡献力量,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为高水平谱写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浙江篇章作出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向党的十九大献礼!”王建沂说。

  浙商们走进浙商博物馆,从大量的实物和文字、图片、影像中了解浙商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回顾历史,重温初心,每一件藏品的背后,都书写了一位位浙商的艰辛创业史。

  活动现场,浙商博物馆馆长杨轶清向到访的浙商们,分享了浙商文化形成演变的规律和趋势。他表示,浙商文化具有天然的复合性和兼容性,“浙江各地存在较大差别,仅方言就有几百种,如果说浙商是一道菜,那么到底是什么味道很难说清楚,实际上,浙商有很多支流,但天然有兼容性,这也是其自身特点所决定的。”

  杨轶清认为,浙商历史传承的内在脉络没有中断,而浙商在中国企业家群体中又具有其特殊性,浙商不是依赖资源、关系以及特定形成的因素发展起来的,浙商的成长始终围绕着创业创新,这在全国企业家群体中的特殊性是也最少的。

  他还在解读全球化时代浙商的跨文化载体价值时表示,浙商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仅省外浙商就有600多万人,很多浙商出去再回来不仅是经济贡献,还有文化上的贡献。他称,在外浙商在当地成家立业,使得外来文化与浙江文化逐渐产生互动性,包括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在当地生活几十年,并与当地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浙商可以成为带路者。

  此外,杨轶清还指出,新时期浙商精神面临淡化弱化的挑战。三十年前的浙商是光脚的,而如今穿鞋的时候继续保持光脚精神很难,穿着好鞋能否从烂泥坑走过去?浙商身上有“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输、不怕死”的“四不怕”精神,这种精神当前是不足的。环境在变、政策在变,淡化弱化有其合理性和正常性,但对浙商来说,值得警惕。

  哪些要素属于浙商的本质特征?杨轶清认为,全球化时代下,浙商的差异性会逐渐减少,最大的联系纽带就是文化。在他眼中,浙商的基因、DNA,一是吃苦耐劳品质突出,二是知识来源特殊性,三是价值观讲正气。

  杨轶清说,“作为长期从事浙商和浙江民营经济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我为浙商感到自豪。在全球化条件下生存,浙商走出去才有走回来,应该继续鼓励浙商走出去,融入全球经济。”

  在臧铯的主持下,万丰集团董事局主席陈爱莲,“长江浙商”同学会会长、南大集团董事长,浙商博物馆馆长杨轶清,凯马国际集团董事长柯国宏等人就“新浙商精神”的话题进行了讨论。

  陈爱莲表示,作为浙商一员,她感触最深的是浙商品牌已经面向全球,浙商精神已经深入人心。“浙江资源匮乏,但浙商在各个领域创业创新创造的能力非常强,很多浙商都是全球化国际化企业,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如果没有浙商精神来支撑,怎么来实现新的提升?四千精神不能丢,但企业要与时俱进,制造业应对现代转型,工匠精神就是新时代的内涵。”她认为,在改革开放39年后的今天,很多浙商企业都在讲传承,而随着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浙商精神传承肯定越来越好。面对省委省政府创造的良好环境,浙商要做中国优秀企业建设者,这是浙商应该努力的目标。

  在参观完浙商博物馆后,突然间眼睛就湿润了。他说,尤其是“四千精神”让他感触特别深,每个成功的浙商都有他的情怀、他的故事,在经济发展大潮中起到了应有作用。“浙商的传承最缺的是文化的传承,应更多地把精力放在新生代,在新生代中传播下去,浙商精神就能传承下去。浙商不缺发展的土壤,不缺创新的模式,缺的是文化的传承,要有工匠精神,要有感恩心态,企业才可持续,不管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我们的符号都是浙商。”他认为,作为民营企业不仅要为国家创造财政收入,更多解决社会就业问题,也更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杨轶清坦言,越了解浙商,就越感到浙商是一个正气、团结、向上的群体,从全国找个这样的代表,非浙商莫属,浙商要有自豪感。但同时,浙商要成为能与历史上活跃商界500余年的晋商徽商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他说,浙商要成为一个品牌,而不是一种现象,至少需要三代人的努力。“时代变化很快,浙商要有足够的危机感,再过30年能否继续领跑,需要各界的合力。”

  柯国宏表示,浙商从“无学历、无资金、无资源”的“三无产品”,到今天已经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浙商已经越来越凸显出领军群体的地位,希望未来能在新科技、新商业、互联网等方面形成更广阔的天地,浙商精神应该诠释世界,成就更大的天地。他还认为,浙商在企业传承过程中,不应该忽视子女的传承、家庭的传承,而在为下一代提供良好教育同时,要教育其懂得感恩、包容、合作。“感恩非常重要,任何的获得都是时代和国家给予的机会,只要拥有感恩的心,下一代一定能继承浙商良好传统的东西,浙商企业就会走得更远。”

  浙商们用自已创新创业的主旋律,在钱江两岸、祖国大江南北、世界天涯海角,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惊天动地的歌。这歌写在了世人的心里,写在了广袤的大地上。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