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知识  探索

珠海要闻

珠海要闻

  6月16日,2022年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四川依法治省年度报告》《珠海法治发展报告No.4(2022)》(《珠海法治蓝皮书》)发布暨中国法治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这是珠海连续第四年发布法治蓝皮书。

  《珠海法治蓝皮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全面概述了珠海在习法治思想的引领下,以改革推动,以法治护航,全面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法治经验和成果,并提出珠海法治发展未来目标。

  全书由总报告和22篇分报告组成,总报告全面梳理了珠海在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助推数字赋能政务服务、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法治实践,阐述了珠海在“诉源治理”“多元解纷”“市域统筹”“基层治理”方面的探索与创新。分报告则聚焦“立法探索”“法治政府”“司法建设”“跨境法治”四个领域对珠海法治发展的实践情况进行论证和思考。

  当下,借着“四区叠加”的东风,珠海坚持“产业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为要”的工作总抓手,全面打响产业发展攻坚战。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作为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城市,珠海选择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特区立法领域,珠海拥有更广阔的空间、更大的自主权。正是承担了改革“先行军”的角色,近5年来,新制定法规21件、修订法规2件、修规22件、废止法规5件。

  2021年3月,《珠海国际仲裁院条例》审议通过,条例总结珠海仲裁改革实践,建立以理事会为核心,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分立协调的新治理模式,使珠海国际仲裁院成为全国第一家实行决策、执行和监督机构相互制衡又相互衔接的常设仲裁机构。

  2022年以来,珠海市司法局按时高质完成4部地方性法规的立法审查,其中《珠海经济特区工业用地控制线管理规定》坚持“产业第一”,确定工业用地控制线区域界线、优化产业用地规划等,保障了珠海工业用地供给。

  2021年11月,《珠海经济特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通过,为珠港澳联防联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区域合作机制的建立提供法律依据,有效推动珠港澳建立疫情研判、会商协商、信息共享的工作机制,在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重大新发传染病方面开展科研创新合作及成果转化。

  为支持配合服务好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2021年,珠海市司法局组织对澳门法律体系进行了研究梳理,在全省首次形成第一批澳门法律制度参考资料汇编,包括澳门民法典、商法典以及澳门商事和经济领域的43项法律制度,合计110多万字。为比对两地法律制度具体差异点,研究粤澳两地规则衔接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法治轨道上,珠海不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一系列创举,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贡献了更多珠海经验。

  2021年,珠海连续出台《珠海市以评促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珠海市“一照通行、联动激励”涉企审批服务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涉企审批实现按需组合“一次申办”、智能导引“一表申请”、并联审批“一键分办”、证照信息“一码展示”,为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服务。

  近日,珠海市委政法委出台《全市政法机关服务保障“产业第一”的实施意见》,20项举措全力护航保障“产业第一”,以衔接港澳为牵引,以法治珠海建设推动营商环境整体优化、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保障和促进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发展。

  珠海税务部门创新开设税务集约处理中心,对全市纳税人通过线项业务事项进行“云上办”集中处理,线上业务的平均响应时间由原来的两天减至半小时以内。

  珠海积极探索、全力推进数字政府各领域深度协同发展,探索“云端政务”,建设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让智慧城市变得触手可及。截至2021年7月底,全市集约处理中心共受理业务85.3万笔。

  税务部门还联合市社保局成立社保便民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推行社会保险全链条业务“一窗通办”模式。业务数量已达20项,占总社保业务量的43.48%。截至2021年10月17日,共办理跨部门通办业务2268单,接待缴费人6000余人,节省8688个小时的办理时间。

  作为全省首家对司法行政开展数据建模的地级市司法局,珠海市司法局积极打造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法律服务应用平台,对接广东省统一身份认证和珠海市政务服务数据接口,建成“云端司法”大数据中心,收集全市6000多名法律人才“智库”,实时对接12348法律咨询专线、广东法律服务网等业务数据“智享”。在“2021·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技术装备及成果展”上,被评为“智慧司法创新案例”。

  自从有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跨境政务服务平台”,琴港澳行政审批服务事项“跨境通办”“一网通办”得到进一步优化。

  在平台上的“粤澳特色服务”专区,澳门居民可以享受集约化的便民利企服务,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通过电子印章赋能在线申请和在线取证。全流程的电子化服务,大大节约了办事时间和成本。

  在珠海投资创业的澳门人李先生说,珠海是一个包容度非常高的城市,在这里,无论是生活、工作,还是就医,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便利,“就像到了自己家一样!”

  提供公共法律服务,让人民群众接触法、了解法、运用法。只有具备完善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才有完整的社会法治体系。

  珠海市司法局不断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整合法律服务资源,在全省率先完成市、区、镇(街)村(社区)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覆善,率先开展重点村居精准式法律顾问服务,并完善“互联网+法律服务”信息平台,建成1个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4个区级(含2个功能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24个镇(街)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已挂牌325个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全市共设有5个法律援助机构、80个工作站、326个联络点,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

  2021年,全市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提供线宗次、线宗次。全市各人民调解组织成功调解各类纠纷12719件,成功率99%,形成“线秒、线下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生态圈。

  珠海公共法律服务的供给数量和供给质量不断提升,每万人法律咨询服务热度指数,多次位列全省各地市之首,大大提升了公民的法治获得感。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民众需求呈现多层次、多领域和个性化特点,要求政府提供的公共法律服务项目具有更高标准的“涉外性”。在《珠海法治蓝皮书》中,珠海市司法局课题组设定专门章节,其中,《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珠海涉外公共法律服务的实践与发展》就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证。

  2021年12月,珠海市涉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了由132名珠澳律师、32名涉外公证员、233名珠澳调解员组成的法律服务团,打造涉外涉港澳法律服务、交流、普法、人才培养、理论研究“五大平台”。举办珠澳两地民商事规则比较“你问我答”法律直播间系列节目等活动24场次,为港澳籍居民提供线多人次。

  在建设实体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的同时,珠海司法行政部门不断延伸传统法律服务阵地,与澳门法务局、澳门街坊总会建立沟通协调和交流合作机制,在小横琴社区、拱北茂盛社区设立涉澳公共法律服务站,对接在横琴工作和生活的澳门居民的法律咨询和维权等需求,保障澳门居民在横琴安居乐业。

  2021年11月23日,珠海横琴新区人民法院(2021年12月更名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依托优化升级后的授权委托见证平台,用时不到10分钟,便成功为身处珠海、香港的吴律师和黄先生审核跨境自助授权委托见证。

  “平台功能优化升级,实现了自助授权委托见证,无需法院工作人员提前介入,我们自己就能随时自助完成授权委托见证,真的太方便了!”吴律师对升级后的授权委托见证平台赞不绝口。

  “加强信息化建设,创新跨境司法服务机制”,这是法治蓝皮书《总报告》章节中让人眼前一亮的一句话。横琴法院正是有效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通过科技赋能,让数据多跑路,让当事人少跑腿,为跨境诉讼当事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诉讼服务。

  人在澳门,能否在珠海中院打官司?澳门当事人能否通过网上立案、远程缴费、网上开庭、网上调解、电子送达等线上诉讼服务参与诉讼?

  2022年6月1日,全国首个涉澳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合议庭(以下简称“涉澳合议庭”)在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揭牌成立。涉澳合议庭实行民事、刑事和行政案件“三审合一”审理模式,专门配备至少一名女性法官或者女性人民陪审员,审理涉及澳门妇女儿童婚姻家庭权益、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以及其他涉及妇女儿童人身权、财产权的案件;建立妇女儿童权益案件优先收案、优先排期、优先审理、优先执行的“四优先”工作机制。

  2022年4月22日,珠海市检察院党组、检察长李学磊为30名公益诉讼特邀检察官助理颁发聘书,借助“外脑”作用,提升办案能力。

  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是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法律监督作用,运用司法手段保护公共利益的重要职责,也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

  2018年,珠海市检察机关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公益诉讼特邀检察官助理制度。目前,已有两批共18名来自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业务骨干、行业专家以特邀检察官助理身份参与公益诉讼案件办理,在发现案件线索、提升办案质效、凝聚工作合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特邀检察官助理的帮助支持下,市检察机关全面推进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国有财产保护以及英烈、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权益保护等领域,办理公益诉讼案件500余起,发出诉前检察建议200余份,起诉索赔公益损失近40亿元。

  先行先试、探路破题。从“小指数撬动大平安”的经典个案,到“优秀案例培育”搭建起系列项目库,再到系统性推进“五大工程”……近年来,珠海市域社会治理不断创新,致力打造具有时代特征、区位特点、珠海特色的新时代“枫桥经验”珠海版,一棵棵独秀的“盆景”,正逐渐长成一片片亮丽的“风景”。

  2014年11月1日,市委政法委与市公安局联合推出平安指数,珠海成为全国首个每日发布镇街平安状况量化指数的城市。2019年11月27日,珠海再次在全国首创以涵盖各镇街社会服务和社会治理14类28项指标为主要内容的“平安+市域社会治理”指数。

  珠海发布“平安+”指数以来,通过科学赋权、精准计分、智能运用,以市域层面各类安全“大数据”为支撑,对社会治理给出了更客观的评价、更全面的评测、更精准的诊断。同时,推出集动员、研判、预警、督办、考核“五位一体”的动力机制,实现情况发布、问题整改、考核通报闭环管理,有效串联社会治理各项工作,推动实现部门联动、问题联治和平安联创,使信息数据“变量”成为社会治理的“增量”。

  特殊的区位决定珠海社会治理工作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去谋划,特别是要置于珠澳深度合作框架内去考量,放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整体进程中去推进。

  “珠海基层社会治理,很强调一个‘融’字。”珠海市法学会基层社会治理研究会秘书长、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威利认为,珠海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大特点,是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强调“融治”的治理模式。正是这一个“融”字,赋予珠海在全国城市基层治理中新的战略地位,使其能够为新时代的城市治理和基层社会治理提供“珠海经验”。

  珠海市法学会基层社会治理研究会会长、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学系主任刘建军说,“珠海借助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社区营造和社区治理,让澳门市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内地生活的温暖与便利,这就为‘一国两制’缔造了牢不可破的生活细胞和生活单元。从这个角度说,珠海的社会治理价值已经突破了珠海自身的地理界限。”

  刘建军惊叹,一旦走进珠海社会治理的空间场景中,你会立即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珠澳融合、珠澳联动的温暖气息。珠海与澳门的社会融合、社区融合、生活融合、资源融合与空间融合程度达到了令人惊叹的高度。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珠海法治发展报告No.4(2022)》全面梳理总结了2021年珠海法治实践的总体概况,并提出法治发展未来目标:珠海将深入学习贯彻习法治思想,在法治政府、营商环境、社会治理、珠澳融合等方面开创新思路、新技术、新制度,增强大湾区司法互助互信,建立域内外多元解纷机制协同,增进港澳同胞民生福祉,以法治为核心价值观,助力珠海加快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全力支持配合服务好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