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资讯  行业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有4000余项技术成果应用于各行业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有4000余项技术成果应用于各行业

  “载人航天工程是一项‘既高大上,又要接地气’的伟大事业。”4月17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在国新办举行的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展情况发布会上表示,载人航天工程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升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国计民生密切关联。

  第一,体现在推动科技与发展上。载人航天是系统最复杂、科技最密集、创新最活跃的科技活动。在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的同时,会被直接应用到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各个领域。例如,航天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传热系统控制等相关技术,可以带动粉煤加压气化产业升级,解决生活垃圾处理等问题,也能有效提升氢燃料电池效能。

  另外,在火箭、飞船、空间站等飞行器研制过程中,控制、测量、图像处理、元器件等相关技术,能够推动工业智能控制系统的升级换代。比如,载人飞船的防热大底技术已经转化为民用的隔热材料。刚刚举办不久的精彩的北京冬奥会,从开幕式到闭幕式,包括运动员的训练设备,都大量采用了航天技术成果。

  第二,体现在服务经济建设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30年来,初步统计有4000余项技术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带动了原材料、微电子、机械制造、通信、种业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产业升级。

  以航天搭载育种为例,截至目前,据初步估算,已经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超过2000亿元,不仅推动了农作物改良,也被广泛应用在食品加工、菌种制备、生物制药等方面,产生了突出经济效益,也为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建设作出了贡献。

  第三,体现在改善人民生活上。像现在习以为常的一些方便食品,包括尿不湿等日用品,都来自载人航天的技术转化。而今,更多的航天技术成果将在民用领域进行转化,比如,利用空间蛋白结晶研究,可以研发对抗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的新型药物;另外,载人航天环控生保技术、微重力燃烧机理研究和新材料研究,也都能在促进民生改善、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进行转化,发挥更多效益。

  “未来中国空间站还将开展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流体物理、航天技术、航天医学等一大批科学实验和新技术验证,有望在科学探索和应用研究上取得重大成果和突破。同时,我们相信这些技术会被更多地进行转化,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国计民生。”郝淳说。

  7月28日下午,以“虚实相生,未来已来”为主题的2022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互联网3.0峰会在京成功举办。

  为设计出少人、无人、机械化、智能化施工的竖井掘进机,研发人员亲下690米深的竖井,对出渣技术、推进技术、远程控制技术逐一攻关。

  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将为中国乡村振兴和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哪些智慧与力量?我们特邀一线工作者畅谈他们的努力和心得,在他们的感召下,共担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历史之责、时代之任。

  多年来,广东将文化强省建设纳入“1+1+9”工作部署,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努力塑造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化优势。

  当前,创业投资作为金融活动中企业行之有效的投融资方式,是推动科技创新转化的助推器,对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颗量子微纳卫星由合肥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等联合研制。

  7月27日12时12分,力箭一号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首飞,并顺利将空间新技术试验卫星、轨道大气密度探测试验卫星、低轨道量子密钥分发试验卫星、电磁组装试验双星和南粤科学星6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成功。

  我国加快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截至今年6月份,已累计建成392万台,形成全球最大规模的充电基础设施。2025年将满足超过20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近年来,由于线上办公、居家学习的场景增多,促使家用打印机需求激增,我国家用打印机行业迎来需求增长和消费升级的机遇。

  结果表明接种2剂或3剂由科兴研制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克尔来福对奥密克戎变异株BA.2亚型毒株所致感染具有保护效果。

  7月26日,教育部召开“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第九场新闻发布会,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介绍了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实施进展情况。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科学技术行业包括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