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资讯  新闻

2020年最热点的9个新闻人物素材+精美赞词+例文选段

2020年最热点的9个新闻人物素材+精美赞词+例文选段

  钟南山,汉族,福建厦门人,1936年10月出生于南京,中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后,钟南山教授再次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

  一张高铁图,心疼全国人;两次大疫情,总有您身影。一个“八零后”,小年夜里,临危出征;一句“人传人”,立马沸腾,之后静音。您告诉大家,不要去武汉;自己却亲赴一线,来回奔腾。您一出场,国人放下大半颗心。您是无论生死的逆行者,您是名副其实的大医生。

  “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这是人民日报微博上对钟南山的评价。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钟南山院士胸怀大理想、心中有人民。2003年非典肆虐,67岁的他说“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来。”而今,武汉疫情肆虐,84岁的他一边告诉公众“尽量不要去武汉”,一边自己却登上了前往武汉的高铁。面对未知的艰难,他勇担大任,一往无前,既有医者仁心的专业技术,也有战士迎难而上的拼搏狠劲。但是在他看似无坚不摧的外衣之下,却深藏一颗柔情似水的仁人之心、一腔热血爱国的赤诚之情。

  李兰娟,女,1947年9月13日出生于浙江绍兴,感染病(传染病)学家、中国人工肝开拓者、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她毫不犹豫地奔向战“疫”前线,率先提出“武汉封城”。

  女性本柔,遇事则刚。年过古稀,奔赴战场。“武汉封城”,四字掷地有声;深入“红区”,落得满脸“皱纹”。这个建议,隔断了千万疫情;这张照片,见证了大医仁心。有一种勇敢执着,叫院士李兰娟;有一种治疗方案,叫“四抗二平衡”。“战役不成功,我们不撤兵!”坚守武汉一月余,感动举国上下人。

  封城,在中国的疾控史上,从未有过,连2003年非典时期也没有。万一疫情没什么大事,李兰娟一生的名誉和声望恐都将毁于一旦。她不是不知道事关重大,但在她心里,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有网友慨叹,钟南山、李兰娟是可以托付国运的大医,与其称之谓院士,不如誉之为国士,发大医国士之良知灼见,一能断论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二敢第一个提出建议封城;三是亲赴第一线抗击病毒。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 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倘若先生在世,他必会赞誉这位绍兴老乡为巾帼英雄、新时代的民族脊梁。

  李文亮,1985年出生,籍贯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毕业,中员。曾任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2019年12月30日,向外界发出防护预警,而被称为疫情“吹哨人”。2020年2月7日凌晨,经全力抢救无效去世。

  本是一名普通医生,哪曾想到一鸣惊人。“确诊了7例SARS”,向人发出惊世预警。疫情“吹哨人”,仅出于天地良心;被约谈训诫,始终不忘上火线初心。可恨的冠状病毒,夺去了您宝贵生命。您曾说,比平反更加重要;世人说,您是永恒的启明星。您的生命定格在34岁,您的名字将万古长青。

  触摸一个个细节,更能读懂这位医学博士身上的可敬之处。他身上的那份乐观与担当更是令人动容。是的,作为一名医生,在疫情防控的紧急时刻,李文亮没有退缩,用行动作答,他对得起“医者仁心”这四个字。每一种职业都连着一种职业精神,每一种职业精神都积极倡导责任与担当。致敬李文亮,就是致敬职业精神。只要我们每个人在这特殊时期都能扛起责任,彰显担当,弘扬职业精神,让职业精神更加闪耀,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无懈可击,就一定能筑实筑牢防控网络,成功击退病毒恶魔,传来抗击疫情胜利的捷报。

  韩红,1971年9月26日出生于自治区昌都市,藏族女歌唱家、词曲创作人、音乐制作人、公益志愿者、导演,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演员,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演艺事业外,韩红热衷于公益慈善事业。2020年,她带着自己的基金会,奔赴在疫情第一线,第一时间将捐赠物资送到武汉。

  你是一名歌唱者,你是一名慈善家。有人说你是“败家子”,你差点要把钱财都散尽。物资捐到哪里去?捐给某会不放心。你要把救灾物资直接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奔赴疫情第一线,不怕风险,只为安心。你为何总能如此这般?原来,你的心里永远装着“远方的孩子”,你只愿“天下平安”!

  2月14日,情人节那天,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捐赠的60台救护车车队风驰电掣地直接开进了雷神山。许多人都不得不感叹韩红爱心救援会的“雷霆救急”。一直奔波在前线,已经年近半百的韩红,因为亲自驾驶物资运送车的时间长达13个小时,她终于因劳累过度而倒了在病床上。当她虚弱地躺在病床上的那一刻,歌星韩红黯然褪色,而英雄韩红却光芒四射,她的精神生命更加熠熠生辉。是的,抗疫中心怀大爱,而且把这份爱及时送到绝望中的人身边,我们应该重新定义韩红:她不仅仅是歌星,还是爱心的象征与责任的标志。

  张文宏,浙江温州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党支部、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员。2020年2月,张文宏在微言教育推出的《战“疫”公开课》栏目中做了题为《感染病:人类与微生物的故事》的演讲。

  从抗击非典到狙击禽流感,从迎击埃博拉到抗击新冠肺炎:他是一场场硬仗中走出的老兵。“流感不是感冒!就像老虎从来不是猫!”“再闷2星期,病毒也被你闷死了。”18分钟的公开课,更让他火得一塌糊涂。他就是硬核医生、病毒猎手张文宏。而他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党员医生。”

  自新冠肺炎暴发以来,他由于“金句频出”而备受关注,被网友亲切称为“耿直男孩”、“段子手男神”,收获了一大波粉丝。张文宏医生的话,只是硬核与俏皮吗?不是,更重要的是专业。他的话,有的不是那么“中听”,但却给人一种由专业主义带来的信赖感。比如他说,针对新冠肺炎目前没有神药,唯一的“神药”就是集中全部救治资源帮助病人坚持下去。不妨试想,张文宏医生的话少有情绪性的渲染,也不全是“好消息”,却自然让人信服,获得了颇高的曝光度。这也说明,专业,本身就有稳定人心的力量。

  张定宇,男,汉族,1963年12月出生,湖北省武汉人。现任湖北省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党委、院长。2018年10月,被确诊患有渐冻症。但他隐瞒了身患渐冻症的病情,顾不上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妻子,坚守在抗击疫情最前沿。

  临危受命,托起信心与希望;隐瞒病情,只为治愈更多人;妻子感染,他把爱埋在心里。有人劝他歇一歇,他说,“我以后有很长的时间可以歇着,为什么不现在多做一点呢?”他是一个渐冻人,也是一个战斗者;他是一个指挥者,更是一颗定心丸。无法延长自己生命的长度,他却一直在拓宽自己生命的宽度,并努力延长着别人生命的长度。

  张定宇身患渐冻症,完全可以在家治病养病,可他却隐瞒病情,坚持工作。渐冻症,这可不是一般的伤风感冒,然而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却干得比一般人更带劲。这是何苦呢?有人发出感叹。其实这正是张定宇与他们的不同之处,不同在自我定位,不同在人生价值。在一些人看来,人生短暂,活着就要享受,而在张定宇的价值体系里,奉献自我才是人生价值的根本,他隐瞒病情,坚持工作,就是为了更多更好地奉献自己,奉献自我是他人生的终结追求,也是他不知疲倦、忘我工作的精神动力。

  该男姓付,从武大博士毕业后去美国深造,目前是博士后,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书。付先生回武汉探望父母,没想到其家人和他相继被确诊新冠肺炎,2月5日晚上作为第一批患者转到江汉方舱医院。照片走红后,《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的书名也浮出水面。经过20多天的治疗,“清流哥”恢复不错,2月28日已出舱,由社区对接安排至隔离点,继续观察14天。出仓时还对病友许下承诺,帮忙照顾他们家15岁的小病友。

  方舱一张照片,走红一位书生。疫情来时汹汹,我自波澜不惊。深蓝的上衣,浅蓝的口罩,洁白的床被,还有那宁静的眼神。书中自有黄金屋,此处无声胜有声。一本大部头,此时不觉高深。知识就是力量,阅读可以安神,神安可以驱病。阅读也是避难所,心若静,世间无杂音。清流读书哥,随处可安心。

  让“读书哥”没想到的是,他会在网上走红,他当时阅读的《秩序的起源》也在网上成为畅销书。疫情是一场灾难,也是一次考验,它考验的不仅是我们的身体,还有我们的心态。面对同样的处境,不同的心态自然带来不同的感受。疫情之下,有的人心浮气躁、自怨自艾、内心痛苦;有的人则坦然面对现实,随遇而安,心态平稳。著名作家毕淑敏说:“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都更有力量。”好心态是极佳的精神疫苗,它能让我们在这段很“糟糕”的日子里,把生活过成一股清流。人这一辈子,没有谁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风风雨雨、沟沟坎坎。人生下半场,拼的是心态。

  汪勇,35 岁,顺丰速运(武汉市将军路营业点)丰e店主。正月初一,他住进公司的仓库,开始志愿接送医务人员上下班。他牵头建起了医护服务群,从日常的出行、用餐,到修眼镜、买拖鞋,只要医护人员有需要,他们都会想方设法搞定。汪勇和他的志愿者团队将温暖聚拢,守护着冬日里逆行的医务英雄。

  因为封城,医务人员需接送;快递小哥,生死无畏在顺丰。他也有父母,他也有妻儿,他也会怕死,他把风险一个人担起,“提起脑袋”开始“生命快递”。他算了一笔账,一天能给医生节省 60 个小时,就算 10 天后真的倒下,他们应该能救至少 10 条人命。一呼百应,一个团队,感动的不仅仅是武汉居民。

  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看到了很多像汪勇一样面对疫情挺身而出的普通人,更看到了他们背后不平凡的精神力量。在疫情防控最为吃劲的阶段,我们需要汪勇这样勇于付出的品质。作为一名快递小哥,汪勇本没有义务护送医护人员,也没有义务组织团队为一线人员排忧解难。“不为什么,就觉得我应该做一点什么”,面对当初的决定,汪勇只说了这样一句话。正是因为他的勇于付出,及时缓解了战疫一线的棘手问题,带动了更多人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当个人力量汇聚成团队力量时,这种勇于付出的品质,就成为了疫情防控的有力保障。

  余昌平,男,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擅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肺部肿瘤等疾病的诊治。17年前,他曾带领团队抗击非典,全组医护人员实现零感染。而这次,他成了科室里第一个被感染的新冠病毒防治专家组成员。

  52岁的他,被确诊新冠肺炎曾一度病危。他坚乐观治疗,录制短视频,科普新冠病毒。“我有30%死掉的可能”,但没有愁眉苦脸;“恐慌个毛线”,他用汉腔给自己打气;“不用怕”“很好搞的”,他的视频鼓舞了有病没病的千百万人。他乐观战胜新冠肺炎,他重症成为网红医生。他就是面对死神、谈笑视频的余昌平。

  什么是乐观?乐观是“采菊东篱下”的淡然,乐观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乐观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豁达,乐观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乐观是“长风破浪会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乐观是余昌平医生感染新冠肺炎后通过视频分享治疗经验的从容和淡定。在人生旅程中,乐观者永远向前看,向前走,大步流星;悲观者永远向后看,原地停留甚至向后走,惊慌失措。乐观如清风,吹走笼罩在人们心头上的乌云;乐观如美酒,酝酿得越久味道越醇香;快乐如饮料,一经打开便冒出诱人的沁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