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资讯  资讯

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本科技期刊

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本科技期刊

  金粉们,你们知道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本科技期刊是哪本吗?估计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吧。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呢?因为它与我们《金属加工》(原《机械工人》)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聊一聊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本科技期刊——《科学技术通讯》创刊及后来的事情。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Hi年轮,作者: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兼金属加工杂志社社长 栗延文

  说到《科学技术通讯》,首先要说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以下简称三联书店),该刊的创始人蒋一苇、编辑林家燊,以及提出创刊建议的陈元直。

  三联书店是在我国出版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一家著名出版社,1948年10月26日诞生于香港,是由三家著名的出版机构合并而成的。这三家机构是:1932年由邹韬奋、胡愈之、徐伯昕等人创办的生活书店,1935年由钱俊瑞、徐雪寒、华应申等人创办的新知书店和1936年由李公朴、艾思奇、黄洛峰等人创办的读书生活出版社。

  蒋一苇是我国著名的出版家和经济学家,第七届全国代表。早在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就在重庆从事出版工作,1946年元旦创办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科普刊物——《科学与生活》并任主编。1947年7月与陈然、刘镕铸等人创办了重庆市委地下机关报《挺进报》,1948年4月《挺进报》被破坏后逃亡到香港,南方局安排他到生活书店(后改组为三联书店),担任科学技术读物的编辑。后来担任《科学技术通讯》主编、科学技术出版社和机械工业出版社首任社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等职务。

  陈元直是我国著名的出版家,1987年首届韬奋出版奖获得者。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参加工作,1946年在重庆与蒋一苇合作创办《科学与生活》。后来担任科学技术出版社副社长和机械工业出版社副社长、社长。2007年,金属加工杂志社栗延文社长与老主编王天谌去看望陈老时,年届90的老社长深情地回忆起与蒋一苇、林家燊等创办《机械工人》时的情景,勉励我们要把刊物办得越来越好。

  林家燊是蒋一苇广西大学的同学,毕业后在上海经纬机械厂工作,后应蒋一苇之邀来到三联书店,共同编辑《科学技术通讯》,此后参与创办《机械工人》并成为首任主编。

  1988年,机械科技情报研究所为庆祝建所35周年编写了《集知播识春秋录》一书,书中收入了老社长蒋一苇题为《回忆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回忆文章(见下图)。

  1948年冬,陈元直因地下活动出问题避难到香港。1949年初,两人在香港见面后不约而同地议论到新中国成立后如何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问题,陈建议蒋筹办一份《科学技术通讯》并得到蒋的赞同。

  1949年初北京(当时叫北平)和平解放后,三联书店总管理处于3月份迁到北京,3月29日蒋一苇抵达书店后,立即着手建立科学技术读物编辑组。

  三联书店经过讨论,考虑在社会科学方面办一个刊物,决定出版《学习》(《红旗》《求是》的前身),该刊于1949年9月创刊。

  同时,三联书店也考虑在自然科学方面办一个刊物,根据蒋一苇的建议决定出版《科学技术通讯》,并任命蒋一苇担任主编负责创刊工作。经过紧张筹备,《科学技术通讯》作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个科技刊物,赶在1949年10月1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时诞生。”

  《科学技术通讯》一出刊,立刻畅销全国,创刊号出版后由于供不应求,于是在20天后的10月20日,又再版印刷发行。由此可见,蒋一苇等老一辈出版家根据读者需要及时决策,体现了强烈的服务意识和经营意识。

  《科学技术通讯》为16开本。创刊号封面采用了木刻画的表现形式,描绘了钢铁厂的场景,由三联书店木刻家萨一佛设计并由制版专家吕品制版。一年后由蒋一苇等创办的《机械工人》,也沿袭了木刻画封面这一传统。

  在《科学技术通讯》创刊号上,主编蒋一苇撰写了题为《科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发刊词,阐明了办刊方针。与一般科技杂志不同,《科学技术通讯》非常重视紧密联系实际,除了和工厂企业紧密联系外,还和当时的中央重工业部工程师室建立了密切联系,得到中央重工业部副部长、著名机械工程专家刘鼎同志的大力支持。刘鼎亲自为创刊号撰写了《封锁,我们不怕!》(此文发排时刘鼎时任华北人民政府企业部代部长,1949年9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成立,因此该刊创刊号10月1日发行时,刘鼎同志已任重工业部副部长。)的文章。编辑林家燊(笔名林新,后来成为《机械工人》首任主编)也撰写了《大家献手艺!》一文,号召技术界的读者们在刊物上交流生产实践经验。创刊号中还有《工人工程师陈志久(劳动英雄介绍)》和《揭开了心理秘密的巴夫洛夫(科学人物)》等两篇人物报道。著名机械工程专家刘仙洲也在创刊号上开设了连载性的知识讲座——《机械工程常识》,这些文章都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

  1950年7月1日,以三联书店科学技术读物编辑组(主要工作即编辑出版《科学技术通讯》)为基础组建的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成立,这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家科技类出版社。《科学技术通讯》也由三联书店划归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并继续由三联书店发行。

  然而“科学技术”是一个非常广的概念,这也决定了《科学技术通讯》的内容涵盖面非常广泛,从创刊号目录可以看出,内容涉及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多个领域。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蒋一苇和林家燊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后,逐步形成了按工作性质和行业的不同出版不同刊物的想法,并开始付诸行动。

  于是,经过紧张筹备,并在刘鼎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大力支持下,在新中国成立一周岁生日的1950年10月1日,《科学技术通讯》的姊妹刊,也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份工人技术读物——《机械工人》正式创刊。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通讯》于1951年1月更名为《工业技术通讯》。1952年9月,为适应出版工作不断细化的需要,《工业技术通讯》在第9期出版后停刊。

  自此,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本科技期刊——《科学技术通讯》,在连续出版了3年共36期后,退出了历史舞台。

  《科学技术通讯》停刊了,但它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建设的初心使命,以及实用性的特色和为读者服务的办刊理念却没有丢,由比其小一岁的姊妹刊《机械工人》(2008年更名为《金属加工》)很好地继承下来,并一直传承至今。

  [1] 机械科技情报研究所,机械工业出版社.集知播识春秋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

  [4] 机械工人杂志社.一部机械制造技术的长卷:《机械工人》杂志创刊50周年纪念文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科技信息期刊订阅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