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工业学院: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增后劲,从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入手——学校制定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采取了搭建创新创业载体,启动创新创业教育训练计划,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建立学校、学生、企业、金融机构、风险投资机构和创业导师等多方参与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等措施,使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科技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工业科技

成都工业学院: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增后劲,从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入手——学校制定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采取了搭建创新创业载体,启动创新创业教育训练计划,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建立学校、学生、企业、金融机构、风险投资机构和创业导师等多方参与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等措施,使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

10月,四川省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明确建成制造强省的“时间表”和“线图”,提出将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航空航天与燃机产业等十大领域实现重点突破。作为一所曾经在抗战时期举办过航技专业、为抗日战争作出直接贡献的百年老校,学校“重拾旧业”,依托自身的工科优势和制造业背景,在无人机民用领域的研发和应用方面主动积极作为,多次受到省市主要领导的关注。未来将在应用和监管两方面促进西南地区无人机产业健康发展,并从产业发展前景着手,开设培养熟悉从制造到应用管理整个流程、综合应用的无人机多面手的相关专业,服务地方经济需求。

纲领定目标,制度做保障。

应用型的定位既是学校自身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的选择,更是抢抓历史机遇的重大抉择。“升本以来,学校积极主动作为应对经济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提档升级等人才的需求,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国家重大战略,增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为学习者创造价值的能力。”严余松如是说。

升本三载,步步攀高,逐步构建起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和搭建起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专业体系,持续推动学校转型发展,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办学特色日益凸显,社会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日益提升。

面对百年老校成为新建本科的现实,如何实现从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顺利转轨,是摆在学校新时期发展面前的重要课题。

学校以《章程》作为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的根本依据和总纲领,对全校各类规章进行清理和梳理,形成以章程为核心的健全、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保障学生、教职员工的权益,保障学术和学术诚信,保障学校各项教学、科研、行政事务有效运行,逐步构建现代大学制度。

1913年,在辛亥后“实业救国”的浪潮中,作为成都工业学院前身的四川职业学校应运而生,成为四川省最早设立的工科学校之一。

重技能,从加强实践入手——学校加强实践教学,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多样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聘请行业、企业专家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课程设置上,加强了实践类课程比例,各工科专业的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比重均超过35%;实验实训条件上,多模式、多形式建设实验室及实践教学,在精心建设校内实验室的同时,广泛展开校地校企合作,使“产学研用”全过程服务于人才培养,学校与通用电气公司、英特尔成都公司、四川九洲、长虹、TCL成都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建“产学研用”实验室;与英特尔成都公司、成都地铁等企业联合办定向班,直接按企业岗位需求培养人才;把有40余年历史的校办工厂——成都无线电专用设备厂作为学校实践教学——工程素质训练中心,利用该厂各种科室、车间、人员配备齐全,具有较强的机电产品开发与生产能力的优势,给学生创造了在全真企业中实践实训的条件。

面对新挑战,须先行。

学校传承扎根实业和行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性办学的基因,利用自身技术优势,既直接为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如:学校生产的军品,在海、陆、空和二炮部队均有使用;自主设计,成功研发的线切割机床在行业内有相当影响;为一些高科技企业提供现代化、智能化技术支撑等;又根据四川省和成都市调整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优化学科专业的结构和布局。在重点培育“机械、电气信息”两个校级重点学科的基础上,增设了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本科专业,涵盖工学和管理学两个学科门类和8个专业大类,实现了学校专业链和地方行业产业链的对接;还在科研中,突出“应用型”和“地方性”,启动了与企业符合度、依存度高的科研平台“7+3”工程建设,重点建设现代成型技术重点实验室、服务型机器人研究所、智能制造设计等3个科研平台;支持建设无人机应用、农村水治理、工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等7个科研平台。

“办一所立足成都、服务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培养具有现代职业素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的基层应用性工程技术人才,建设一所特色鲜明的地方性高水平应用型高等学校,为四川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这是成都工业学院的责任和担当。”学院院长严余松说。

升本以来,学校先后于2012年和2015年开展了两次全校性的“思想大讨论”活动,以深入研究百年办学的历史积淀,走访省内外高校,邀请著名专家、学者、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到校做报告,校内集中学习研讨等形式,让全校教职工牢固树立了本科主体意识,明确了学校发展方向,深刻认识了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办学模式、学科专业结构。

搭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新体系

提发展,从师资队伍入手——学校内培外引,引进高层次人才,选聘企业、科研院所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专家、教授担任外聘教师,派出教师到企事业单位生产一线从事工程实践工作,基本形成了一支以3位国家级教学名师,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和一批专家领衔,专兼结合、适应应用型本科办学需要的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

育人下学生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升本以来,学生参成都工业学院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得多项国家级项;学校也被列为四川省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试点高校”和四川省首批教育综合试点单位;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长期稳定在95%左右,并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学校多次被四川省教育厅授予“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学校秉承创办以来提出的“手脑并用、学做合一”的校训,“卓越创新”的价值追求、“敬业乐群”的人文情怀,以“基础好、后劲足、素质高、适应性强”为人才培养特色,从德、智、体、美度构建,形成了“通识+学科基础平台+专业模块”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体系。

新目标、新起点、新发展,成都工业学院正以厚积薄发的磅礴气势,朝着建设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性应用型现代工程技术大学的目标奋力迈进。

传承百年办学历史,奠定新百年发展基石。

强基础,从加强德育和人文教育入手——学校以党建为龙头,加强思想教育主阵地、主渠道建设,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开设丰富的人文素质必修课和选修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把学生培养成为有行为担当、有创新和自律意识,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进步和技术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

明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学校的“十三五”规划中将更加突出学校应用型、地方性的特点,鼓励教师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中寻求科研方向,立足解决企业、行业和的实际问题,到“十三五”末,使学校的综合科研能力、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显著提高。

“建设一所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应用型高等学校,关键是要培养应用型的人才,要立德树人,‘君子能长育人才,则天下喜乐之矣’。要使学生既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又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及再学习能力。”学院党委李劲松说。

来源:四川日报责任编辑(huanglei)

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能力

办学百年,几番兴迭,虽多次更改校名,但服务地方经济,报国急需,为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初衷不变。

今年,《成都工业学院全面深化综合指导意见》和《成都工业学院章程》的相继出台,系统完整地勾画了的方向和思——通过完成完善内部治理体系、加强党建与思想工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应用型科研和服务地方能力水平、加强后勤保障与对外合作等7个方面28项主要任务,实施应用型大学、人才强校、国际的“三大发展”战略,按照“三步走”的阶段发展目标,将学校建成为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性应用型现代工程技术大学。办学定位和目标的明确和科学,了学校发展的正确方向。

2012年,站在建校百年的重要历史节点,成都工业学院经教育部批准正式跨入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行列。

构建适应本科办学需要的新机制

促转变,纲领引发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