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科技生活

张小龙将用海量短内容补公众号短板!微信AI全面开放NLP能力!

  新智元报道

  编辑:张佳、鹏飞

  【新智元导读】一年一度的微信公开课今天开讲,张小龙虽然遗憾缺席但通过视频分享了对信息互联的7个思考,确认了微信朋友数上限变更的消息,并表示微信将发力短内容。微信AI语义匹配模型准确率达最高水平,并宣布全面开放NLP能力。

  一年一度的微信公开课今天开讲,曾经这是“微信之父”张小龙唯一公开出席的活动,但今年,张小龙遗憾缺席。

  2020微信公开课已经升级为Pro版,一段张小龙提前录好的视频开启了本次公开课,他分享了自己对于信息互联影响的思考,尤其是在隐私的出让、信息获取的被动、社会关系的扩大和复杂、信息传播的快速、信息选择的困难、搜索的困难等方面。

  张小龙视频分享

  今天,有不少媒体报道了微信朋友数上限变更的消息(超过5000好友可以继续添加,能聊天,但不能看朋友圈)。张小龙在视频中确认了此事,他表示,目前有100万用户的微信朋友数接近5000人。

  张小龙在视频中承认了微信当年的两个失误,一个是公众平台在很长时间都只有pc web版,这限制了内容创作者的范围。另一个则是“不小心”把公众平台做成了文章作为内容的载体,使得图片、视频等的形式没有呈现出来,使得微信在短内容方面有一定的缺失。张小龙表示,短内容作为下一新版本微信的一大亮点,将会于近期推出。

  春节即将到来,张小龙谈到在红包上,微信也有一些新的想法,可能会吸引用户来发挥创造力。

  2020微信公开课PRO在新智元小程序全程直播,快来围观:

  张小龙7个思考指出微信进化方向

  信息互联的影响

  可能从来没有一个时代,每天有数亿人花这么多时间,花在手机里面浏览各种信息。而微信,可能是人们花时间最多的应用。

  我们知道,基因编辑是一种非自然的选择。因为人类强行的改变了自然进化的进展。类似的,技术的进步同样改变了自然的选择。

  从前一个人的世界,他的大小,是由他的脚的行走半径来决定的,现在一个人的世界的大小,是由他所获得的信息的宽广度来决定的。信息的宽广度和质量,一直是微信要解决的问题。

  但人类对于信息的广泛连接带来的影响的思考,是落后于网络的发展速度的。网络的发展,尤其是最近几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人都随时在线,并且面临海量的信息。

  这在历史上,甚至十年前,都是难以想象的。人们真的能驾驭这种信息互联吗?还是说,技术在引导甚至控制人们的生活方式?

  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看一看这种影响,包括隐私的出让,信息获取的被动,社会关系的扩大和复杂,信息传播的快速,信息选择的困难、信息的多样性,搜索的困难。

  一. 隐私的出让

  从历史来看,科技越发达,个人隐私会越少。人们在获取便利性的同时,其实也在不知不觉地一点一点把自己的隐私范围缩小。

  比如精准广告和用户隐私其实是有矛盾的。作为平台,因为我们有大量的数据,什么该用,什么不该用,其实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我们在这里也倡导同行一起重视这个问题。

  二. 信息获取的被动

  你所看见的,或者说,你所阅读的,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互联网让信息唾手可得。可是,从信息的海洋中获取什么样的信息是个很有挑战的问题。

  事实上,很多人并不愿意主动去获取信息,而是更倾向于被动获取。记得好几年前,我说过一句话,“推送改变世界,因为用户更懒了”。包括微信,也是基于推送的。你收到的每一条消息,都被你把优先级排得比你要真正要获取的信息的优先级要更高一些。

  那么,推送什么信息,决定了用户会看什么信息,决定了他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这是一个我们要经常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在努力的方向。

  所以,我很少说分发这个词,我觉得推荐可能更尊重一些。

  三. 社会关系的扩大和复杂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如今,社会关系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微信好友,群,朋友圈的互动里面。比如,中学、大学同学,因群而活跃起来。

  过去,学术上有个词,叫邓巴数,是说一个人最多有150个好友。但在微信里,显然它被打破了。人们对于好友的维系能力,和移动互联网之前的年代相比,突然增大了很多。

  之前我们限定一个人最多5000个好友,现在有将近一百万人已经接近5000好友。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友,但也促使我们要扩大好友数目了。

  我记得附近的人上线时,我自己其实都有隐隐的不安,因为从前我们和附近的人的界限将被打破,我不知道它是好是坏。

  这种思考,其实会一直贯穿在微信的进化里面。就像我们扩大5000好友这个限定非常容易,但是对于它带来的影响,说实话诚惶诚恐,我们会反复思考。

  四. 信息传播的快速

  一方面,是信息比之前更快速地传播,可能一个瞬间,一个事件就可以迅速在很多个群里面,迅速的几何级数的传播。

  另一方面,有一句话叫“谣言传千里”,耸人听闻的内容,可能能获得更大的传播机会。这是人性使然。

  我们可能很难用技术手段作为一个判定内容的质量的标准,但作为信息传递的平台,我们也有很多办法,譬如说用更多的参与者和强大的机制,来帮助平台作出仲裁,就像我们对待原创和抄袭的做法很类似。

  五. 信息选择的困难

  看似我们面对海量信息可以自由选择哪一些看、哪一些不看,但事实上,我们不可能有时间去一一筛选,导致我们看到的总是局部。

  包括公众号,看似可以随便关注,但是你的选择其实是有限空间的。我们在看一看里实验了社交推荐,看起来效果还不错。它是一种通过好友之间的互相推荐来扩大人的选择范围。

  六. 信息的多样性

  虽然头部大号会有最大的浏览量,但是在一个人人皆可创作的年代,我们希望长尾的小号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这也是之前公众号一个忽略了的部分。等一下会再讲一下。

  七. 搜索的困难

  与web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的各个app更加割裂,信息难以打通、搜索。我们做小程序,就有一个梦想,希望搜索能进入到每一个小程序的内部,这样海量的小程序可以支撑起各种长尾的搜索需求。

  当然,小程序仍然是我们一直要改进的领域,只有小程序足够繁荣,才能支撑起搜索的内容的丰富度。

  关于“信息的多样性”的延伸

  这里讲了我们对于信息普及、对于生活的影响,其中提到信息的多样性。这里也要说一下。

  在微信的起步阶段,我就说过,我们基于手机来做 app,不基于 pc 来做。pc 端只是辅助。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们没有办法将我们的产品普及到每一个人都能用。

  回过头来看,我们当年有两个小小失误,一个是,公众平台。很长时间都只有 pc web 版,这限制了内容创作者的范围。另一个是,也是更重要的,公众平台的原始想法是取代短信成为一种基于连接品牌和订户的群发工具,并且有效地避免垃圾短信。

  群发的内容并不是重点,应该是各种各样的形式的内容都应该是可以的,如文字,图片,视频等。

  但我们一不小心把它做成了文章作为内容的载体,使得其他的短内容的形式没有呈现出来,那使得我们在短内容方面有一定的缺失。这也是为什么之前我说,公众号本身并不是为媒体准备的这样一个原因。

  我们很重视人人都可创造的内容。朋友圈之所以默认是发照片视频的,是因为当时我有一个认知,对于十亿人来说,让每个人发文字是不容易的,但是,发照片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所以,相对公众号而言,我们缺少了一个人人可以创作的载体。因为不能要求每个人都能天天写文章。

  所以,就像之前在公开课所说的一样,微信的短内容一直是我们要发力的方向,顺利的话可能近期也会和大家见面。毕竟,表达是每个人天然的需求。所以这里,也是作为一个对新版本的小预告吧。

  微信 AI:全面开放各层次 NLP 能力

  微信 AI 公布最新开放方案,并重磅宣布全面开放各层次 NLP 能力。

  微信 AI 的三大“牌面”:腾讯小微 2.0、腾讯对话开放平台,NLP 原子化能力。腾讯小微是微信 AI 团队打造的智能对话解决方案。接入腾讯小微的硬件设备可通过智能语音对话使用音乐、新闻和视频通话等技能。腾讯对话开放平台是以智能对话为核心的开放技能配置平台。企业主、个人可以零门槛搭建智能对话系统。

  微信 AI 致力于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微信 AI 主要研究方向为语音和音频,即提供精准的语音识别等技术服务;自然语言处理;图像和视频,包括文字识别、人脸识别、内容理解和增强现实等技术;数据挖掘和文档理解,即依托微信公众平台文章内容,专注于主题聚类分析、信息分类、非结构化知识抽取、文本理解和热点追踪等技术研究;分布式机器学习平台,用于支持微信研究中对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算法的训练。

  在智能问答的定制化和语义泛化层面,微信的语义匹配模型在中文公开数据集 LCQMC 上准确率达 88.8%,达到业界最高水平。

  基于微信平台,微信 AI 已实现语音输入转文字、扫一扫的扫码 / 封面和翻译、聊天机器人、摇一摇 - 音乐 / 电视、声纹锁等功能。目前,微信 AI 团队已拥有微信智言与微信智聆等技术,其中,微信智聆每天处理超过 4 亿条语音,识别准确率为 97%,服务于腾讯内外超过 100 项业务,在微信语音输入、语音转文字、王者荣耀、QQ 音乐等产品中都提供了技术支持。在这微信智言和微信智聆两大技术的支持下,团队推出“微信对话开放平台”和“腾讯小微”智能硬件两大核心产品。

  最后,微信全面开放各层次 NLP 能力,截至目前已经积累出了 20 项 NLP 能力,期待可以为开放者带来帮助。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新智元。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