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沙科技馆打造更具创新特质智造高地,前不久,“长江学者”、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系主任陈国华教授也携创业团队与创新项目———高性能锰系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业化项目落户我市科技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资讯

广州南沙科技馆打造更具创新特质智造高地

前不久,“长江学者”、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系主任陈国华教授也携创业团队与创新项目———高性能锰系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业化项目落户我市。

早在去年年初,我市就出台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为今后创新发展的一份纲领性文件。

吴欣介绍,该局将突出抓好“2+2+N”现代产业体系搭建。在继续统筹推进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两大支柱产业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汽车和装备制造业等新支柱产业,逐步推进形成特色产品优势突出、自主研发能力较强、产业和产品结构优化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力争成为我省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之一。加快培育手机等智能终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产业成为优势产业。以建设潼湖生态智慧区、云计算智能终端创新型产业集群、大数据产业园区、云计算数据中心为抓手,按照一极(仲恺)、三核(惠城、大亚湾、惠阳)、三区(惠东、博罗、龙门)加快布局智能终端、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全产业链,使其成为惠州新兴优势产业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业内人士认为,继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三个自贸区之后,惠州有望成为广东创新的“第四极”。

“六区联动”打造广东创新“第四极”

统计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科技支出累计达55.8亿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11%提高到2.45%,年均增长30%以上。2015年,全市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59.2%、43.6%,达到全省先进水平。

重点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

■市经信局局长吴欣

■市科技局局长邹平生

环大亚湾新区、潼湖生态智慧区、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珠三角(惠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韩(惠州)产业园“六区联动”发展态势良好;继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三个自贸区之后,惠州有望成为广东创新的“第四极”

世界级石化产业、“世界手机之都”和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地位进一步凸显,清洁能源等一批千亿级产业园区推进顺利,“2+2+N”现代产业体系更加清晰、完善

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只有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才能真正增强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展示中国智造的代表作。

从“制造”到“智造”,一字之差的背后,绝非一步之遥,其背后是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大命题。

科技,力促产业升级。近年来,我市世界级石化产业、“世界手机之都”和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地位进一步凸显,清洁能源等一批千亿级产业园区推进顺利,“2+2+N”现代产业体系更加清晰、完善。

同时,积极打造“人才蓄水池”,构建以高校、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型研发机构为主的吸纳人才、培养人才、储备人才的大平台,大力实施“人才双高计划”“人才双十行动”,面向招才引智,加大创新创业团队和科技领军人才的引进力度;培育创新创业人才梯队,强化人才政策顶层设计,形成产业工人———大学生———小微企业创新创业者———高层次人才———拔尖人才———创新创业新锐———创新创业领军人物(团队)的人才梯队;积极推动联合办学工作,力争引进国内外高校院所在我市创办大学。

“把创新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就要推进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技术市场’建设,为产业化发展‘筑巢引凤’。”吴欣表示,市经信局将围绕市党代会提出的目标要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加速我市工业向中高端化、绿色化、服务化迈进。

加快创新推动工业高端化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打造更具创新特质的智造高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环大亚湾新区、潼湖生态智慧区、珠三角(惠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韩(惠州)产业园等重大平台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创新要素高度聚集,成功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产业发展壮大,世界级石化产业、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地位更加突出,一批千亿级、百亿级产业园区强势崛起,“2+2+N”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完善,成为广东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

“今年以来,市经信局大力推行目标清单管理工作法,建立实施‘三单联动、一网督办’工作机制,成效良好。”吴欣介绍,“三单”是指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主要指标清单、品牌创建清单、重点项目清单;“一网”是指“专项工作督办网”。接下来,该局将严格按照“三单联动、一网督办”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快推动珠三角创新产业化高地建设。

邹平生表示,要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把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预计今年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将超过450家,超额完成年初定下的400家的目标任务,高新技术企业入库数将达423家,力争到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存量超1000家;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倍增计划,依托孵化器、创业服务中心、高层次人才联谊会等建立“创客空间”。

2015年11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同意珠三角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同意支持广州、珠海、佛山、惠州仲恺、东莞松山湖、中山火炬、江门、肇庆等8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统称“珠三角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标志着仲恺高新区正式获批纳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也意味着该区创新驱动发展纳入国家顶层战略部署。

打造科研产业化高地

目前,惠州以石化、电子为代表的支柱产业处于主导地位,而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规模相对较小,发展空间大。

力争到2020年高新企业存量超1000家

平台构建为惠州创新发展注入活力

如何加快促进创新产业化?如何进一步完善“2+2+N”现代产业体系?市党代表、市经信局局长吴欣表示,将进一步打通科技通道,让更多创新加快为现实生产力,着力建设珠三角创新产业化高地。

民间“双创”活力并非靠外力硬撬,关键是“不禁其性、不塞其源”,因势利导予以制度供给,让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决定性作用。

《意见》着眼于总体设计和统筹规划,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提出实施创新平台构建行动、创新能力跃升行动、创新企业培育行动、创新动力激发行动、创新燎原行动、创新优化行动等6个方面的创新行动。

即便已是初冬,有着惠州“硅谷”之称的潼湖生态智慧区仍然继续“升温”,一个个项目纷纷落户,一批批高端人才纷纷入驻,创新要素高度聚集、高端集聚、高速聚集势头初步。

锻造更具活力创新引擎

我市围绕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在潼湖生态智慧区集中建设创新特区,目前形成了“七院一中心”。在生命科学领域,引进了华大基因建设惠州;在新能源领域,引进共建中科新能源研究院,将研发生产性能优越的镁基系列电池;在工程领域,引进中国工程院王复明院士为带头人的创新团队,共建工程检测修复技术研究院。我市还与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共建中国高校(华南)科技中心,保障全国高校优秀源源不断输送到惠州;与欧洲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签署合作备忘录,对在惠州建立广东IMEC中心达成基本共识,并将建成IMEC海外最大的研发平台,总投资约20亿元。

短短10个月时间,互联网公园入驻企业已达40多家,其中两家企业具备上市资格。

位于大亚湾科技创新园的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内,10多位硕士、博士研究生正在导师的带领下做试验。该研究院是全国唯一一家专业服务石化产业的新型研发机构。目前,该院已实现科研15项、专利70件,已搭建12个技术研发平台、1个产业化,完成孵化企业5家,牵头组建了广东省石化中下游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惠州市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邹平生表示,今后该局将围绕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建设,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加快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加强专利信息分析,发挥专利对新兴产业的作用,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力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进一步完善科技金融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推动科技投入管理机制,探索实施事前资助、事中贴息、事后补助相结合的一批创新政策。

智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怎样实现由“制造”向“智造”的跨越与升级?

这得益于我市高度重视科技。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企业或投资人到处找项目,另一方面是高校的研究被“束之高阁”。如何破解这一尴尬局面?

知识产权事业的蓬勃发展从侧面反映了我市的创新活力。我市成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预计今年年底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5520件和1085件,分别比2011年增长4倍和9倍。

投入真金白银鼓励创业创新

着力打通科技通道

另一个平台,“蓝色引擎”———环大亚湾新区建设同样热火朝天。从中海油惠州炼化二期项目、华瀛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燃料油调和配送中心及配套码头项目,到惠州港荃湾港区煤炭码头一期工程,项目建设推进顺利。截至今年10月,中海油惠州炼化二期项目总体进度完成75.6%,累计完成投资397.6亿元,土建基础基本完成收尾;华瀛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燃料油调和配送中心及配套码头项目,2万吨码头沉箱预制完成、安装完成61%;惠州港荃湾港区煤炭码头一期工程,目前主要进行上部土建结构、道堆场结构、地下管网等施工。

本组文字本报记者田铁流通讯员惠科宣李萼

邹平生表示,打造“智造高地”,关键点是着力提升重大平台创新引领能力,充分发挥仲恺高新区创新驱动的“龙头”作用,加快推进环大亚湾新区、潼湖生态智慧区建设。

不少人困惑,都说引进核心技术难、科研产业化难,却何以在这里出现“井喷”?

当下的惠州,正围绕打造更有效率的政务生态系统、更有活力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更有魅力的自然生态系统、更加和谐的社会生态系统,大力推动创业创新生态不断改善。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国家创新型城市、一个珠三角创新产业化高地将成现实。

声音

围绕“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加快完善政策支撑体系”,我市通过加快完善政策支撑体系,构建创新产业体系、企业研发体系、创新平台体系、协同创新体系、孵化育成体系、人才培育体系、科技金融体系和创新文化体系“八大体系”,建立健全集科研生态、产业生态、人才生态、金融生态、资源配置生态等多要素联动、多层面互动的创新生态系统。

围绕“智造高地”建设,如何抓好落实?着力点何在?如何锻造更具活力的“创新引擎”?市党代表、市科技局局长邹平生表示,将进一步加快创新体系建设,构建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特色小镇是我市创业的特色平台之一。作为我省首批应用型“互联网+”创建小镇,惠城区桥东“互联网+商创”小镇创新活力迸发,一批优质创新项目纷纷入驻,惠州互联网经济新硅谷已现雏形。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政策上投入“真金白银”鼓励创业创新,涌现了一批像互联网公园这样的“创客空间”。惠州已建成20家“众创空间”,力争到2020年建成“创客空间”30个。

惠州已建成20家“众创空间”,力争到2020年建成“创客空间”30个;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新增私营企业16211户,新增个体工商户34156户;今年上半年全市专利申请量达5097件,增长17%

重点在潼湖生态智慧区集中建设创新特区,目前形成了“七院一中心”,创新要素高度聚集、高端聚集、高速聚集势头初步;环大亚湾新区项目建设热火朝天

创新难,把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到市场上更难。

围绕未来五年创新发展,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打造更具创新特质的智造高地。

一组数据就是最好的证明。

市中小企业局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新增私营企业16211户,新增个体工商户34156户。上半年,全市专利申请量达5097件,增长17%。

吴欣介绍,接下来,我市将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中高端化,重点加大新一轮技术力度,大力培育智能制造等创新型企业,提升品牌质量。与此同时,以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实施“互联网+工业制造”行动,推动工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在两化融合的“高度、深度、广度”上狠下功夫,建立工业竞争新优势。

与此同时,广泛聚集科技创新资源。我市以企业组建、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三种模式构建新型研发机构,加快推动一批在建新型研发机构尽快启动运行,力争到2020年建成新型研发机构20家;深化与以色列、乌克兰、等国家的合作,加强同“一带一”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合作交流,实施“走出去”计划,输出技术和产能;健全专业镇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突破专业镇特色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随着中韩(惠州)产业园的落地,惠州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形成环大亚湾新区、潼湖生态智慧区、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珠三角(惠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韩(惠州)产业园“六区联动”发展的良好态势。

促进创新要素高端聚集、高度聚集、高速聚集;打造全市发展的“创新核”,充分发挥“六区联动、政策叠加”优势;大力实施“海绵行动”,吸纳深圳等先进地区创新外溢……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五大发展”之首,创新成为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的高频词。

其中,作为两大平台之一的“绿色引擎”———潼湖生态智慧区建设如火如荼。

力争到2020年建成新型研发机构20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