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农业科技

自贡侠义“杨八爷”:30余年捐资近100万 筑堰修路帮老人

  小镇义人杨进强的侠义人生

  行侠之典型场景

  急公:村里修堰坝,用泥巴糊“不管事”,他说“拆了重新干,我出钱!”

  好义:一高兴,就把大家的茶钱都买单了,“就图个热闹”。

  同乐:旅行社不接待老人团,“杨八爷”索性带着一波老友一起到周边旅游,一次还是得花上四五千元,游了10多次。

  报恩:仅有一面之缘的朋友借给他170元救急,他为报恩寻人23年。

  行侠之钱从哪里来?

  摆过地摊,跑过运输,多年做生意积累了一笔财富;

  曾在成都某建材城担任管理职务,每月有数千元固定收入;

  不抽烟、不喝酒,吃得清淡,穿得简单。做好事的钱,都是从工资里省出来的。

  行侠之到底图个啥?

  不是因为吃不完穿不完用不完,而是基于祖辈、父辈的教育,要儿孙们懂得感恩、学会乐于助人

  乡里有个“杨八爷”,前段时间他病了,大家都急了……

  杨进强,现年74岁,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牛尾乡牛尾河社区居民,因长期以来乐善好施、热心助人,已成为当地及周边乡镇的名人,在家排行“八”,大家尊称他“杨八爷”。据不完全估算,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杨八爷”先后捐资近100万元,用于支持家乡修筑堰坝、水渠、村组道路以及赡养孤残老人等,曾获2011年第二届自贡市十大道德模范、2013年第三届四川省道德模范候选人等称号。

  “杨八爷”的病情让曾受他帮助的老友们着急,七八十人凑了近万元慰问金,还有7个老友分组轮流到成都去照顾他。8月上旬,“杨八爷”回到自贡静养,等待下一步治疗。

  8月22日上午,“杨八爷”到当地医院做例行检查,杵着拐杖在好友王婆婆陪同下走出医院,乘车回家。另一边,在他暂住的自贡市贡井区建设镇居所,还有几位好友在等着他一起喝茶、聊天、叙旧……

  1

  “八爷”病了

  受助人凑份子慰问,组队上成都照顾

  “6月18号那天得的病,我感觉头昏,站不稳。”当天,杨进强在院坝里和朋友们聊天,计划着下一次带大伙去哪里旅游。经医院确诊,他患上多发性骨髓瘤,需住院治疗。随后,杨进强先后在自贡、成都等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在成都看病那段时间,都是这些朋友们照顾我,我很感谢。”搀扶、守夜、喂药……,杨进强对好朋友们的轮流照顾念念不忘。

  他口中的“好朋友们”,都是他多年来在自贡认识的茶友,其中不乏他曾帮助的对象。好友邓昌荣说,得知“八爷”生病了,大家都很担心,然后有人组织统一凑份子送给“八爷”。前前后后七八十人,共凑得近1万元慰问金。钱不多,但都是大家的心意。

  为了让“八爷”专心养病,几个好友商量一番,主动要求上成都照顾起居。“他儿子上班忙不过来,妻子又在老家照顾老人小孩;请人照顾又太贵。”邓昌荣说,几个老人一商量,干脆上成都轮流照顾“八爷”,也借这个机会逛逛成都。于是,由7人组成的看护队,在六七月份期间,分组赴成都照顾“八爷”。

  在老友们的悉心照顾下,治疗进行得还算顺利,8月上旬,“杨八爷”回到自贡静养。病情刚有所好转,“杨八爷”便迫不及待要找大伙叙旧。

  2

  “八爷”其人

  乐善好施,组织老年游、筑坝修路都有他

  在第一组上成都照顾“杨八爷”的人中有林世柱和邓万华二人,两人年龄均在80岁以上。提及“杨八爷”为人,林世柱竖起大拇指。他说,平日里大家一起喝茶聊天,“八爷”最大方,经常买单,有时还在菜市场买好几坨肉分给大家。此前,林世柱家门口的土路年久失修,因缺钱便一直拖着。“八爷”知道了,不但鼓励他,还主动掏出6000余元“补贴”他修路。“八爷”是个很细心的人,在逛街时,碰见打折的衣服裤子,总是不忘记给老友们买。“都是一人一件,从不偏心。”邓昌荣指着身上穿的体恤说,这也是“杨八爷”买的。

  以前大家经济条件不好,每到过年过节,“杨八爷”都会看望大家,每人分发一两百元的慰问金。如今,大部分人的条件好了,“杨八爷”索性带着大家一起到周边旅游,宜宾、乐山、泸州……近两年,“杨八爷”带着这一波老友们,游遍了自贡周边城市。

  虽然老年游按人头算花不了多少钱,但每次都是“八爷”买单,一次还是得花上四五千元。对此,杨进强说,如今的旅行社基本不会承接七八十岁以上的老年团了,即便接,也要求子女陪同。他想了想,干脆自己来组织,每次最多8个人。一来二去,前前后后已出去旅游10多次。

  除了平时照顾老友们,“八爷”对乡里的事情也很上心。据自贡市贡井区龙潭镇村民钟述高讲述,2006年夏天,大龙村修堰坝,人群中有人说“用泥巴糊‘不管事’,水一冲就垮了”,当时大家正干得焦急,就回了一句“用石头?你出钱啊?”没想到,那人马上回答道“拆了重新干,我出。”说话的人正是杨进强。

  关于这事,杨进强笑着调侃说“是被套进去了”。刚开始预算,买石头大概3000元,没想到还要买水泥、买其他,最后花了将近3万元才把堰坝修好。修好堰坝之后,他还给参与修堰的二三十名村民每人买了一件衣服,60岁以上的还发了100元补助。

  大概就是从筑堰修路时开始,“八爷”的名声越传越远。据各方(杨进强本人、受益乡镇村组及村民)不完全估算,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杨进强先后捐资近100万元,用于支持家乡修筑堰坝、水渠、村组道路以及赡养孤残老人。

  3

  “八爷”的报恩:

  危难中获170元资助,23年寻恩人

  乐善好施只是“杨八爷”性情中的一面,他还是一个记恩的人——他曾耗时23年四处打听,只为找到一个因一件小事帮过他的人。

  1984年,当时在跑运输的杨进强和朋友运送一车茶叶从自贡前往成都,行至自贡火车站附近时,汽车抛锚急需维修,但二人身上只剩下20多元钱,远远不够修车的钱。

  无奈之下,杨进强找到附近的朋友张钦礼帮忙。杨进强和张钦礼只有一面之缘,对于能否得到对方的帮助,自己当时心里也没底。

  没想到,在他说明情况后,张钦礼毫不犹豫地为他垫付了170元修理费。

  一年后,杨进强去还钱,却发现张钦礼已经搬家。虽经多方打听,仍不知张钦礼去向。此后,为了寻找这位恩人,杨进强坚持了23年,每逢遇到熟人,他都会问问是否知道张钦礼的去向,并嘱咐大家帮忙留意。

  直到2007年,时间过去23年,杨进强终于找到了张钦礼。此时的张钦礼已年届85岁高龄,身患疾病。杨进强不仅偿还了昔日的170元修车费,还多次送去现金、看望慰问张钦礼,直至张钦礼去世。

  “小恩”不言忘,记怀二十载。“滴水之恩肯定应当涌泉相报,父亲那一辈对我们的要求就是这样。”杨进强说。

  4

  “八爷”的生活:

  对自己很“抠” 对别人很“豪气”

  平日里,杨进强总是一身简装、手上再挽着一个超市免费发放的购物袋,走在龙潭街上,和其他赶场老人没有任何区别。也因此,不少人都犯嘀咕:这个“杨八爷”看起来也不像有钱人,怎么有钱乐善好施呢?

  其实,杨进强曾摆过地摊、跑过运输,还创业做过生意,所以数年下来也积累了一笔财富。后来,他在成都某建材城担任管理职务,每月有数千元固定收入。

  杨进强的老宅位于贡井区牛尾乡街道上,那是一栋八百多平方米的房子,底楼还有几间门面。日常,妻子肖泽华在老家照顾老人和孙辈,同时顺带销售陶瓷罐。家人对杨进强乐善好施的行为表示支持,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便是“我花我自己的钱,他(儿子)花他自己的钱,各自高兴”。

  杨进强说,他的乐善好施也不是因为吃不完穿不完用不完,而是基于祖辈、父辈的教育,要儿孙们懂得感恩、学会乐于助人。他所做的也只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他坦言,如今生活好了,家里没有经济压力,他不抽烟、不喝酒,吃得也清淡,所以能省下不少钱。而他做好事的钱,都是这几千元工资里省出来的。

  很多时候,“杨八爷”都喜欢到乡镇菜市场的一间茶馆喝茶,和大家闲聊。一来二去,朋友介绍朋友,他认识的朋友越来越多。很多时候,“八爷”一高兴,就把大家的茶钱都买单了。“一碗茶一两块钱,也不多,就图个热闹。”他笑着说道。

  多年来,杨进强大多数时间辗转自贡、成都等地,妻子肖泽华则在家里操持,二人分居时日多,感情却不减。对于丈夫的乐善好施,肖泽华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就是那种见不得别人困难的人,一见到别人困难,他就要去帮助。”肖泽华说。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袁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