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生活  3D打印

【CAC2021 专题论坛】3D打印与社会制造专题论坛于8月13日顺利召开

【CAC2021 专题论坛】3D打印与社会制造专题论坛于8月13日顺利召开

  2022年8月13日下午,2021中国自动化大会专题论坛“3D打印与社会制造”在云南省昆明市海埂会堂成功召开。3D打印近年来发展迅速,为柔性制造提供了重要的工具。3D打印与社会化制造结合,可有效地实现产品消费需求和生产供应之间的精准对接与相互转化。为促进3D打印与社会制造理论的发展与普及,加强3D打印与社会制造的应用研究,加强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之间的联系,为我国3D打印与社会制造的发展及经济建设服务。

  此次论坛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葛昌纯院士,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熊刚研究员共同担任论坛主席,邀请到中国科学院葛昌纯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杨永强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江平宇教授,北京工业大学毋立芳教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熊刚研究员,山东大学吕琳教授,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杨磊高级工程师等七位专家做专题报告,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首先,葛昌纯院士带来了题为“人工智能与材料科学交叉研究之浅见”的报告。我国先进材料的研究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但高端关键先进材料的研究和产业化水平与美欧日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报告介绍了北京科技大学粉末冶金与先进陶瓷研究所的一些相关工作,并探讨了在人工智能的发展浪潮下,如何将材料科学与智能制造尤其是增材制造相结合,以人工智能方法赋能材料与制造的研究,提升效率和水平,并在规模化制造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位报告人为华南理工大学杨永强教授,报告题目为“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前沿”。作为先进制造技术的典型代表,金属增材制造可实现复杂零部件的加工制造,尤其适用于传统的加工方法很难制造一些复杂形状和表面内部结构的金属零件,近年来主要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为大尺寸、高效率、高精度、多材料等。本报告结合了华南理工大学的科研实践,介绍了一系列前沿的金属3D打印技术,譬如:增减材复合制造技术、精密金属3D打印及批量工业应用、多材料(梯度材料,原位合成复合材料等)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等,指出了金属增材制造在发展方向、材料及应用方面的发展趋势。

  第三位报告人西安交通大学江平宇教授作了题为“社群化制造:一种服务型制造的新实现模式”的报告。报告在对社群化制造模式的起源与当前制造业社群化趋势分析、概念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分布式自组织的社群化制造模式的体系架构及其软硬件实现模型,并对诸如社群与社区的创成与自治运行、社群化生产网络演化、商务社交及其X2X协同、XaaS驱动的社群化生产系统等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结合江平宇教授团队的学术与工程实践,指出社群化制造模式会引领分布式自治制造生态圈的深度进化。

  第四位报告人为北京工业大学毋立芳教授,报告题目为“智能3D打印的一点探索”。智能制造的核心思想是用新一代信息处理技术引领制造领域的变革与产业升级,3D打印作为一个信息、材料、机械等的交叉学科,是一个天然的智能制造实践平台,报告阐述了作为一个信息处理领域的从业者,如何将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有机融合到3D打印技术中,解决其中的挑战性难题,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并且以毋立芳教授团队的大尺寸面曝光DLP 3D打印技术、多方向高强度混色FDM 3D打印技术为例,介绍了在智能制造方面的一点探索——大尺寸DLP面曝光3D打印技术和强度保持的多光源混色多方向FDM3D打印技术,指出了信息 in 制造有望真正实现信息技术引领制造领域的升级改造。

  第五位报告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熊刚研究员带来报告“个性定制需求促进3D打印与社会制造发展”。当今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社交网络将数以亿计的民群体连接在一起,使得网络社会成为一台超级计算机,每个网民成为一个计算单元,帮助人们“计算出”任意想得到的信息。以3D打印机为代表的加式制造设备可以直接连接到互联网,依据数字化产品设计模型以可接受的价格快速制造出任意复杂的产品。正如互联网让社会具有计算能力一样,加式制造设备和互联网的结合必将使得社会具有制造能力,来满足人们对产品的大规模个性化需求。制造业在互联网技术、加式制造技术以及人们对产品日益增加的个性化需求的推动下正走向社会制造阶段,“长尾”的价值被充分挖掘,个性化产品制造成本逐渐降低,用户满意度和制造企业竞争力得到提高。报告中介绍了从大规模定制到社会制造,高端产品个性定制需求促进3D打印与社会制造发展的概况,社会制造的理论及关键技术,社会制造平台及其典型应用,未来发展等。

  第六位报告人山东大学吕琳教授带来报告“几何微结构的高效仿真与设计优化”。增材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复杂几何结构在航空航天、辅助医疗、交通运输等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具有优异物理性能的几何微结构可以通过增材制造的方式进行制备。如何设计几何微结构以达到特定的物理性能目标已成为一个前沿交叉研究方向。报告围绕几何微结构的设计与优化进行探讨,并介绍在通过深度学习网络进行几何微结构的高效仿真计算上的尝试。

  最后一位报告人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杨磊博士带来报告“5G+工业互联网的实践和探索”。报告指出,5G+工业互联网的融合,能够从更大的广度和深度来实现技术的突破和对于关键场景的赋能。通过对几个5G+工业互联网案例的分享,可以看出,从边缘计算、5G、数据中心、云计算、人工智能到工业互联网,这几个概念不是割裂的,而是环环相扣的,它们构成了数据采集、传输、计算、分析、应用的数据闭环。而正是因为这些技术的融合才带来了现在5G+工业互联网项目和应用场景的群体性突破和协同性创新,从而赋能千行百业,实现行业的转型升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三d打印技术原理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