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生活  3D打印

3D打印让旧模具“起死回生”

3D打印让旧模具“起死回生”

  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是贯彻科技兴县战略和人才强县战略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形成依靠科技技术解决“三农”问题及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长效机制,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近年来,长沙县科技局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下基层活动,在其牵线搭桥下,缺乏专业技术与知识指导的单位与各大高校、研究所的专家“联姻”,一个个创新技术、改良产品“开花结果”,科技特派员工作已成为服务基层科技创新工作的一大平台。即日起,本报联合长沙县科技局推出“科技特派员在行动”系列报道,发掘好典型、好做法、好经验,全面展示科技力量的引领作用。

  用于机械零部件制造的模具长期使用后容易磨损变形,成为废铁一堆,企业往往只能忍痛丢掉。而重新购买模具不仅花销大,且耗时长,因缺少模具导致的生产“空白期”对于赶工期的企业来说,意味着一笔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今,这些企业再也不用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来自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的博士生导师宋立军教授担任科技特派员期间,将3D打印修复技术引入长沙县,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昨日下午两点,记者在长沙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汽车联盟”)项目总监杨培佑的带领下,来到了湖南大学激光智能制造中心。堆满了各种仪器及汽车零部件的实验室里,宋立军正和学生一起研究如何用激光3D打印控制系统修复受损的汽车生产模具。

  2014年,宋立军带着自己研究了十余载的激光智能增材制造系统来到长沙县,成为科技特派员队伍中的一员。其服务单位汽车联盟当时频频接到企业反映的模具受损,导致零部件报废的问题。“我们不是技术人员,也帮不上忙,只能干着急。”汽车联盟项目总监杨培佑告诉记者。

  今年3月,在激光智能制造中心实验室,宋立军用3D打印技术帮助长沙胜通汽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渡过了难关。“该企业在生产钢圈的时候是用模具生产的,长期磨损后达到报废标准。”杨培佑介绍,按照以往惯例,这样的模具只能丢掉,当时企业刚接下一个大订单,工期极为紧张,重做模具要花费大量的财力不说,2到3个月的制作时间更意味着企业将面临巨大的亏损。

  得知该情况后,宋立军随即赶赴企业进行实地考察。“我当时发现 模具损坏比较严重,想看看激光修复可不可行,就找了学生一起研究解决方案。”接下来宋立军带领他的团队在实验室里足足待了5天,从消缺、编程,到实施及后续加工,一遍又一遍地做实验,最终成功完成了修复,实现了模具再利用,为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

  “3D打印技术相对于传统削加工技术,在零部件的修复方面拥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宋立军介绍,传统零部件修复技术中,修复层薄,与基体结合差。而采用3D打印技术可实现对模具的最佳修复,“具有修复体性能高、使用寿命长、修复周期短、综合成本低等诸多特点。”

  到企业进行3D打印技术讲学、赴厂区实地调查了解企业困难、在实验室为企业成功修复受损零件……抱着将自己所学用于实践,帮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的初衷,在海外学习研究3D打印技术多年的宋立军来回奔波在实验室与多家企业厂房之间。“希望把高新的技术带给大家,尽量为企业们普及高科技知识,进而推动产业发展。”

  目前由宋立军担任负责人的湖南大学激光智能制造中心已和长沙县4家企业建立合作,通过产学研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企业发展带来的新的契机与活力。“3D打印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快速模具制造、高端零部件、产品设计等多个领域,是实现工业智能化的强大动力。”宋立军对3D打印技术的前景信心满满,希望在企业中中进一步推广,驱动新一轮的产业升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3d打印加工模具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