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生活  新兴科技

2021新兴产业“成绩单”亮眼 创新动能有效增强

2021新兴产业“成绩单”亮眼 创新动能有效增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分别增长145.6%、44.9%、33.3%、22.3%。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1年中国经济数据显示,战略性新兴产业迎来快速发展。2021年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2%、12.9%,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8.6个、3.3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2.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24.5%。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党组宁吉喆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2021年创新动能有效增强,工业制造业实现较快增长。

  在诸多新兴行业的带动下,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持续高速提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2020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分别为119.6、146.9、191.2、257.9、325.5和440.3,分别比上年增长19.6%、22.8%、30.2%、34.9%、26.2%和35.3%。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新经济智库首席研究员朱克力对本报记者表示,新动能指数多年来呈现持续高速提升态势,反映出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的政策成效,标志着我国新兴产业发展开启“大周期”、驶入“快车道”。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分别增长145.6%、44.9%、33.3%、22.3%。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政策室主任、研究员盛朝迅对本报记者表示,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的压力较大,集成电路、机器人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助于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智能经济和数字经济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朱克力告诉本报记者,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新经济新动能不断成长壮大,投资结构和供给结构加速优化,主导未来市场的产业格局越发清晰。而这些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又进一步带动科技研发、知识产权、数据安全、人力资本、应用场景等更多需求,同时在新基础设施建设、新生产要素聚合、新市场主体培育、新协作方式运用、新治理体系完善等方面协同发力,日益成为促进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领和支撑力量。

  谈及2021年新兴产业发展最大的变化,朱克力告诉本报记者,从各个产业方向来看,可以概括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5G+AI开启重大产业周期,数字创意产业爆发式增长,智能制造成为产业变革重要方向,高端装备制造的支撑材料成为新材料产业发展核心关键,双碳目标助推绿色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走向技术成熟期,新能源汽车新型充电、换电产业登上风口,生物技术应用进入大规模产业化快速发展期。

  随着创新驱动作用增强,产业升级发展趋势向好,企业创新投入不断加大,推动创新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蕴含着巨大的投资动力。宁吉喆表示,尽管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全球疫情影响仍在持续,对投资增长形成一定制约。但从我国发展阶段看,扩大有效投资有潜力、有空间,也有动力。

  2021年高技术产业投资态势良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7.1%,快于全部投资12.2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2.2%、7.9%。

  盛世投资旗下盛世聚鑫高级副总裁对本报记者表示,在中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之下,我国从生活到生产的整体体系,有望建立在自身循环的基础上,吸收海外先进技术。

  谈及新兴产业的投资趋势,认为有几点值得关注。具体来说,一是医疗大健康,包括精准诊断(IVD、检测等)、精准治疗以及康复领域、互联网医疗等;二是补短板,芯片、半导体、光学、电子元器件、新材料等将获得新一轮发展机会;三是消费领域将会是国内大循环的最大受益产业之一;四是双循环背景下,新基建领域将实现有力发展,其中包括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新能源汽车等投资机会。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比上年增长14.2%,增速比上年加快4个百分点,延续了“十三五”以来两位数以上的增长态势;研发经费支出与GDP之比达到2.44%,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

  在朱克力看来,当前内外环境仍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有时和风细雨,有时惊涛骇浪。但对于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业相关企业而言,这恰恰是亮功底、展实力、见真章的关键窗口期。

  “要以科技创新为关键变量,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锚定新兴产业核心价值,在创新中穿越周期,在发展中规避风险。”朱克力对本报记者说。

  告诉本报记者,进行项目投资选择时,常常会看到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企业。在项目挖掘时企业会更加注重对技术创新的考量。

  “从投资角度而言,我们更多地关注如何通过投资推动补短板,从对需求端的关注转移到创新能力的提升上,围绕卡脖子的问题进行投资。围绕半导体、基础材料、工业互联网等方面的技术创新,要形成核心产业环节的相关性、相联性。我们需要在国家创新能力提升上寻找投资机会,抓住机遇、精准发力。”说。

  近期,《“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一批围绕新兴产业相关领域的“十四五”规划纷纷出台。河北、福建、广西等地对“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也有了更为明确的目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盛朝迅对本报记者表示,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起步良好,呈现出发展势头良好、创新驱动作用增强、质量效益明显提升、集群发展态势逐步显现等新趋势新特点,有力支撑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

  谈及“十四五”时期新兴产业发展,盛朝迅表示,“十四五”时期新兴产业应重点关注自立自强、要素协同以及有序发展这三大问题。

  朱克力告诉本报记者,从促进政策实施方面来看,“十四五”时期新兴产业的发展应重点注意三方面的问题。

  具体来说,朱克力认为,一是在新赛道布局方面,应避免短期思维和重复投资,要以战略眼光、前瞻思维和差异化策略,抢抓核心技术与知识产权,基于各自资源禀赋及优势布局本地新兴产业重点技术方向和发展领域;二是在新主体培育方面,应避免只重技术不重人,要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才创新创业、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环境,弘扬企业家精神,涌现一批耕耘新兴产业的科创企业家;三是在新场景供给方面,应避免与中长期发展需求脱节,要打造适合新兴产业发展的赛场和场景,以较大的潜在市场需求为牵引,搭建产业新生态载体,优化场景供给流程,形成产品接入、场景实测、推广示范的全流程场景生长链条,加速推进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