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公募变革 互联网是的最好工具?,  20年间,中国股票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但资产管理行业的规模依然不大科技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网络科技  互联网+

未来十年公募变革 互联网是的最好工具?

  20年间,中国股票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但资产管理行业的规模依然不大。那么,如何看待中国资产管理的未来呢?特别是互联网会不会成为一个新的渠道呢?以下是自己的一些思考。

  在我的记忆中,公募基金最黄金的年代是2005到2007年,特别是2007年530之后的基金重仓股暴涨。那时候的公募基金对于市场有着绝对线年买新发的基金产品,都要银行里面托关系。某些几百亿的大基金,甚至一天之内就能募集完成。

  2007年公募基金资产净值达到了巅峰的3.28万亿,虽然今日的规模接近10万亿,但是主动管理规模并没有增加多少。而从对于市场的主导力角度看,由于股票市场扩容速度远超过公墓基金主动管理规模的扩张,可以说基金公司对于市场影响力远不如当初。

  我之前甚至看过一个数据,说2007到2016年,基金管理公司主动管理的股票规模是下滑的。今日,国内最大的基金公司是天弘基金,其主要受益于余额宝的货币基金。而2009年之后,公募基金的发展基本上是靠债券和货币规模的增长。虽然前20大基金管理公司和2007年相比,变化不大,但整体规模依然比较小。

  从家庭资产对于股票的配置角度看,中国家庭资产大约5%不到,而美国家庭资产超过了30%。

  美国家庭资产股票的配置比例甚至超过了房子,成为美国人家庭资产配置最大的部分。这和美国的养老金制度有很大关系。大部分美国的大型企业都有给员工买养老金的传统。许多企业会匹配员工每个月购买养老金的额度,比如一个员工每个月买500美元,公司也会匹配500美元。而在401K的制度下,会有一部分额度可以免税购买基金。

  对于美国普通老百姓来说,通过购买基金一方面能够减税,另一方面又能够在一个持续福利的下增加净值。于是,美国人民购买股票基金产品成为了一种刚需。我们,虽然养老金说了很多年一直没有出台,未来依然可能通过养老制度的,大幅度提高中国家庭在股票类资产配置比重。从这个角度思考,资产管理行业的春天还非常,而整个行业的座次从今日看依然没有完成。

  我记得高盛CEO有一次对华尔街的记者说,中国没有公募基金。他的意思是,公募基金应该都是美国几万亿美元规模,至少也要上千亿美元。而中国公募基金主动管理规模甚至不及美国大的对冲基金,还是一个非常小的市场。但是规模小,也意味着比较广阔的空间。下图是美国公募基金截止到2016年底的规模,已经达到了19.2万亿美元。而美国在20年间规模也从5.79万亿增长到了19.2万亿。

  公墓基金主动管理的占比下滑和另外一个因素关系很大:资产管理行业的去牌照化。虽然今日,作为一家资产管理公司依然需要牌照,但是进入门槛比当年低很多。

  2005到2007年,公募基金拥有着几乎绝对的牌照垄断,那时候私募基金大部分都不,属于非法集资一类的。后来出现了信托,再后来私募的牌照越来越容易拿。到今日,还有许多私募能够申请公募基金牌照了。

  所以去牌照化之后,导致用户的投资渠道在增加,公募基金的牌照溢价越来越小。所以这几年,中国整体资产管理规模在壮大,但是增长比较快的是私募基金规模。下图继续来自美国的比较,是两大养老金401K和DC计划各自在养老金账户中占比。

  对比美国,未来中国公墓基金的规模其实还有很大空间,我个人觉得从企业经营角度看就是两条方式,做好业绩和使用好工具。第一条我认为好的业绩会给资产管理公司带来品牌。长期看,资产管理公司的ROE很高,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有很强的品牌。比如这几年的东方资管就通过价值投资,给自己的投资风格打上深刻标签,建立了公司品牌。还有前几年的汇添富基金,其口号就是“相信长期的力量”,建立了长期优秀的投资业绩。

  对于资产管理公司来说,其第一要素就是给投资者带来收益,甚至是超额收益。但是作为资产管理的群体来说,这又不是不可能实现的。全市场那么多资产管理公司,必然有人无法取得超额收益。这就来到了第二个层面,对于工具的使用。一个广义的工具就是指数基金,被动化产品的崛起。

  事实上过去几年美国资产管理行业最大的赢家就是ETF被动化产品。2010到2015年,全球被动化产品规模从1.4万亿美元增长到了2.9万亿美元,规模在五年内就扩张了102%。过去几年美国的对冲基金不断在被赎回,资金大量流入被动化ETF产品中。被动化产品的特征就是费率低。如果中国现在是美国的80年代,那么当年美国出现了一大波公募基金超市(MutualFundSupermarket),一大批公募基金提供费率及其低廉的指数基金产品。这也为美国指数基金崛起,甚至嘉信理财这种互联网财富管理公司崛起,奠定了基础。

  事实上我们发现,许多人是以Beta收益来获取Alpha收费,无论个人还是公司。对于资产管理公司来说,策略可以复制的被动化产品能够降低运营成本,这比培养一个明星基金经理和研究团队更便宜。

  对于用户来说,购买足够细分的被动化产品也能帮助其获取优秀的收益。现在的趋势已经是指数基金越来越细分,未来你可以买白酒指数,食品指数,移动互联网指数,汽车指数。越来越细分的指数基金产品,能给用户带来更多的选择。

  80年代成立的贝莱德,今日已经成为美国规模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扩张速度远远超过许多百年老店。被动化产品的另一个好处是适用于个人以及家庭的资产配置情况。过去中国的基金产品除了名称,没有太大差异。

  我们看到许多消费基金会满仓银行地产,也有互联网基金会买许多消费品。被动化工具的兴起,能够给投资者带来更强的资产配置。比如今年消费品基金整体表现就很好,这时候要么你有一个优秀的消费品基金经理,要么你有设计精良的消费品被动化产品。从费率的角度看,被动化产品的成本要低很多。

  新渠道的变化。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互联网其实在几乎每一个行业打破传统渠道,最典型的就是电商,整个零售渠道一直在被互联网。今日的新零售是传统实体零售要纳入到互联网的体系。然而在基金销售方面,目前依然以传统银行渠道为主,这留给了互联网渠道巨大空间。

  过去银行是基金销售的最大渠道,而银行的商业模式注定了其最关注自己能分到多少尾部佣金。这让许多基金管理公司最终在给渠道打工。由于优秀的基金经理管理规模是有限的,最终导致他不会愿意在银行发一分钱。因为银行渠道的商业模式,最在意的还是自己在销售环节的利润率。这最终也会导致好的产品逐渐希望摆脱银行渠道。

  基金的销售本质上也是一种电商服务,未来掌握流量的腾讯和阿里在某种意义上一定会超越现有银行,成为基金销售最大渠道。

  而且由于更低的手续费,商家也更愿意用户使用微信和支付宝来付款。未来阿里和腾讯会应该掌控我们所有的金融理财消费,那么在其平台购买基金产品也会是顺理成章的。而互联网本身也是打破中间环节和信息不对称。

  对于银行渠道来说,他更多是赚取信息不对称和渠道价值的钱。许多买基金产品的大叔大妈不知道去哪里买,一般都会在通过银行的理财经理购买。但是互联网渠道带来的是更多未来的年轻消费人群,他们拥抱互联网,有自己一定的产品鉴别能力。他们会像电商对于实体零售的那样快速变革。

  事实上余额宝做的是第一步,对于标准化产品的渠道。未来还有非标准化机构产品的渠道变革。

  投资越来越长期化。无论是资产管理公司,还是下面的基金经理,未来一定是投资越来越长期化。我们已经看到,真正做大的资产管理公司都是以长期化眼光做投资。甚至是以绝对收益的眼光。对于用户来说,他希望的就是长期赚钱。

  公募基金2007年之后的发展速度变化,就和其短期业绩波动有关。一方面来自于投资人本身的短期业绩动,另一方面也是来自于人才的流失和不稳定。2015年我们又经历了一次公募基金的人才集中流失。但是我相信在渠道变革,投资者越来越长期化的背景下,好的基金经理一定会获得好的机制。

  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都必须走一条长期化的道。巴菲特说过,最重要的资产就是你的声誉。无论机构还是个人都是。

  从这几点看,整个中国公募基金行业依然有很广阔的前景。而未来几年正是资产配置的黄金十年,市场的差距会慢慢拉开。无论是新的互联网渠道,投资维度的长期化,对于工具化的使用,还是资产管理公司从品牌到产品的差异化。未来10年才是中国公募基金行业拉开规模差距的时候。

  2016年,中国经济在内外挑战中平稳运行。连续三个季度增长6.7%,居全球主要经济体前列;提前完成全年就业指标。在实体投资领域,投资重点深化供给...[详细]

  2017年是中国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的深化之年。政策方向将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推...[详细]

  过去三十余年间,中国区域发展格局的变迁,经历了“让一部分先富起来”到“先富帮后富”的过程。从初期的“积极支持沿海地...[详细]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详细]

  近年来,我国污染日益严峻,加大生态政策支持力度,出台史上最严格的《新环保法》,明确“大气十条”、“水十条”等监...[详细]

  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粗放式的资源驱动难以为继,新材料作为战略新兴产业中最为重要的一极,是“基础的基础”,是其他六大战略新兴产业蓬...[详细]

  “智慧城市”概念来自于IBM实验室。2008年11月,在纽约召开的外国关系理事会上,IBM提出了“智慧的地球”这一,进而引发了智慧城市...[详细]

  文化旅游产业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产业,因其关联度高、涉及面广、辐射力强、带动性大而成为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当前,中国的旅游业正...[详细]

  作为中国经济的新亮点,大健康产业是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到2016年,我国大健康产业的规模将接近3万多亿元,居全球第一。预计到2020年,大健康产业总...[详细]

  环保产业近年来风生水起,各类央企、国企、上市公司蜂拥而入,跑马圈地,2015年的环保并购案例约120起,涉及交易金额超过400亿元。连续两年,国务院总理李克...[详细]

  20年间,中国股票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但资产管理行业的规模依然不大。那么,如何看待中国资产管理的未来呢?特别是互联网会不会成为一个新的渠道呢...[详细]

  中国动画正在经历一个国际化的拐点。随着中国动画产能的急剧扩张,国内竞争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动画制作方开始选择把内容输出到海外市场,而日本和非...[详细]

  软银,也要涉足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共享单车市场了。日前,《The Information》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孙的软银集团正在与ofo进行投资洽谈。据悉...[详细]

  更新:招商银行对上述报道回应称,有关报道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招商银行上海分行此次保全的乐视系有关资产依据招行应当受偿的债权金额,乐视不发放或...[详细]

  2017年,创业圈最热门的关键词,除了共享单车就是短视频。然繁华的背后,却暗藏行业的硬伤。平台巨头扎堆、格局基本定型,内容制作公司都面临盈利变现...[详细]

  鲁宾斯坦说,评价一座城市,要看它拥有多少书店。这句话几乎会让我们面临评价城市时无从下手的尴尬。虽然传统书店仍然是一座城市的象征,但它们在...[详细]

  男女主角气质好颜值高、剧情简单不烧脑、小言梗CP梗甜不近年来,在日剧韩剧之外,泰剧也开始走进中国观众视野,在粉丝间逐渐...[详细]

  两日来,跟随乐视危机不断升级而波动的,是融创中国的股价。自“贾跃亭夫妇近160亿元资产被招商银行冻结”的消息传出后,7月4日和5日...[详细]

  7月6日消息,生鲜商超O2O平台京东到家宣布:上半年,业务收入超过了去年同期的7.5倍,销售额(GMV)平均月度环比增幅超过了30%,订单量平均月度环比增幅...[详细]

  【编者按】晨兴资本合伙人张斐先生拥有逾18年风险投资经验,除了是快手及秒拍的第一位投资人以外,他还是PPS、迅雷、雪球和脉脉等公司的早期投资人。...[详细]

  ·2017-2021年中国工业设计深度分析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上下卷)

  ·2017-2021年中国文化地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上下卷)

  ·2017-2021年中国数字内容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上下卷)

  ·2017-2021年中国文化产业热点区域投资机会深度调研报告(上下卷)

  ·2017-2021年中国文化产业商业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上下卷)

  ·2017-2021年中国工业设计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上下卷)

  不同颜色的共享单车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共享雨伞、共享篮球、共享电动车等日渐丰富的共享产品“接...

  针对此前有外媒称工信部向运营商发通知,要求其个人VPN业务,工信部给出回应。7月12日...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后的第一次考核。资金面已经反映出考核压力,诸多银行从原先的出金方转身成为入金...

  20年间,中国股票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但资产管理行业的规模依然不大。那么,如何看待中国资产...

  近一段时间,证券行业创新不断。创新创业公司债、绿色公司债等融资工具相继问世,证券行业参与基础设施...

  京东与唯品会今日发布声明,抵制某电商平台要求商家“二选一”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投资咨询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线、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 邮箱:li

  2017-2021年中国半导体照明(LED)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上下卷)

  2017-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上下卷)

  2017-2021年中国石墨烯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上下卷)

  2017-2021年中国大健康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共四卷)

  2017-2021年中国“一带一”战略深度调研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上中下卷)

  2017-2021年中国公私合作(PPP)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上下卷)

  2017-2021年中国通用航空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上下卷)

  2017-2021年中国特色小镇建设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上下卷)

  更多

  详细

  ·政策不断加码,马化腾等行业老大一致看好,粤港澳大湾区到底有什么魔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