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络科技  互联网+

第十一届中国管理·全球论坛:现代管理看中国

10 月 21 日,第十一届中国管理·全球论坛暨第十四届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颁奖盛典于上海成功举行。该活动由中国管理·全球论坛组委会、中国管理模式 50 人+论坛(以下简称 “C50+”)主办,九如城和金蝶集团联合承办。

C50+成员与数百位海内外管理学者、知名企业领导者共襄盛会。据悉,“学习型组织之父” 彼得·圣吉在线实时参与了圆桌讨论环节,现场出席本次大会的嘉宾包括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BiMBA 商学院院长陈春花,金蝶集团董事会主席兼 CEO 徐少春,原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王方华,九如城创始人、年度轮值企业家召集人谈义良,大汉集团董事长傅胜龙,青岛理工大学商学院教授、科技处副处长乐国林,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马旭飞,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左惟教授,远东控股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党委书记蒋锡培等近 30 位 “C50+” 成员。高规格的出席嘉宾,以及具有深刻洞察的管理理念与实践分享,吸引了现场近 300 位与会嘉宾,以及线上近 10 万人次的高度关注。

据了解,出席此次会议的嘉宾还包括原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毛基业教授,香港创业创新研究院联合创始人、院长曹仰锋博士,深圳光峰光电 CEO 薄连明,达实智能集团董事长刘磅,白象集团董事长姚忠良,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副院长刘勤教授,华联集团董事长徐爱华,原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谢志华,一心堂集团董事长阮鸿献,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上海来伊份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郁瑞芬,东南大学经管学院杜运周,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刘军,晶澳科技总裁牛新伟等,以及 12 家获得 “2021 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 的企业高管代表。

“学习型组织之父” 彼得·圣吉:疫情加速数字化进程,长期价值要回归本源

被誉为 “学习型组织之父” 的彼得·圣吉,分享了其对世界管理发展的看法。他表示 “整个 COVID 大流行就是数字化快速推进的加速器,但是数字化的进程,很大程度上是去人性化的过程”,而要对抗这种 “去人性化”,就要 “不能仅仅只思考数字化,而必须要思考我们对作为人类的认知和理解。”

在随后的圆桌对话中,彼得·圣吉就 “心智模式”、管理的 “本源”、“企业的组织理论发展”、“中国的管理模式”、“数字化时代的组织变革” 等问题,和陈春花、徐少春、王方华展开对话。

图为彼得·圣吉在线参与圆桌讨论。台上嘉宾从右依次为徐少春、陈春花、王方华

就管理模式的 “本源” 而言,彼得·圣吉在圆桌讨论中表示,谈 “本源” 要回到 “人” 的因素。乍看之下,在不同文化背景成长起来的人是有差异的。但是从更宏观的视角下,人与人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差异。这意味着无论是西方管理还是中国管理模式,底层逻辑都是相同的:例如说,“寻找 ‘本源’ 要回到个人因素去看。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背景,来自于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文化,但是作为人类而言,每个人可能都会有一些更深的信念或者说信仰。如果在一个全球范围去看,这些信念和信仰并没有那么的不同。也就是说,无论是来自中国或来自西方,他们可能都相信 ‘善良’ 是最重要的,不是说什么都为了金钱。像这种来自个人内心深处的信仰,其实是没有太大不同的。”

而徐少春则表示,心智模式是我们内心深处的顽固认知,打破它就需要 “明心和净心,让人回到初心,‘放下小我,成就大我’,这样,个体既能够表达真实的自己,同时又能够跟组织融为一体,实现真正的大我。”

陈春花谈到在企业的组织理论发展过程中,最初的阶段是关心机械的效率胜过于关心人,当学习型组织理论提出之后,我们就关注到了 “人” 在其中的作用。比如说,我们 “今天看到组织管理模式真的发生了基本的变化。最早的时候是控制命令式,管理者有非常强的权威性。接下来回归到人的价值贡献当中来,就有了服务指导式,这个时候管理者主要拥有的是成就感,如何看到组织绩效获得和人的成长。来到数字化时代,我们会发现组织管理核心变成了激活赋能式,这个时候管理者可能就得 ‘无我’ 了。”

群英汇聚:共商中国管理模式

针对大会主题 “长期主义 价值共生”,众企业家与学者们也各抒己见。谈义良表示,“用企业的永续经营,推动行业的良性循环,这是每一个企业家都乐意看到和希望达成的共融之力,所以长期主义是企业发展之道和成功之本”。

谈到长期主义,蒋锡培说,“持续为客户提供极致产品和服务也是长期主义价值共生的保证。我们在 25 年前就提出来,我们要跟全球 500 强、以及中国的优秀企业建立长期的伙伴关系,因为只有这些企业才能代表现在的竞争实力和未来的发展潜力”。

关于在数字化转型中 “一把手” 的作用,原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毛基业认为 “数字化转型是生产关系的转变。数字化转型必须要有组织架构的调整,它是一把手工程”。

会上,多位企业家还分享了中国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成果,包括企业哲学白皮书、领导力模型等。徐少春表示,关于领导力,就是高绩效企业领导者表现出的一组关键领导行为。而这些行为会激励企业的员工,都朝着要去的方向前进。就领导力而言,徐少春认为,一部分体现在坚持 “以客户为中心,长期坚持专业主义”,这里包含了客户洞察、整合共赢、变革创新和系统构建;另一部分体现在 “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明心净心,这也包括了战略雄心和战略执行力。与此同时,“金蝶领导力模型” 在会上发布,徐少春向与会嘉宾详细阐释了金蝶的管理实践成果。

此外,包括北新建材董事长王兵分享了《使命引领 创新驱动:北新建材 “双线择优” 管理模式》、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季胜君针对《坚守战略初心,强化创新突破,实现价值共创》、光峰光电集团 CEO 薄连明对《数字时代构建企业整体动态适配型组织》发表了各自的洞见、香港创业创新研究院联合创始人院长曹仰锋博士就《黑海战略:万物互融时代企业的新战略》进行了诠释、青岛理工大学商学院教授、科技处副处长乐国林阐述了《打造共生成长型组织文化赋能可持续增长》、大汉集团董事长傅胜龙对于《工匠精神,创造美好生活》进行了分享。

C50+洞察发布:创新、生态、数字

会上,马旭飞发布了 “中国管理模式 50 人”2021 年度洞察。马旭飞表示,通过对数十家企业的调研总结出了 C50+的 2021 年年度洞察三大要点:创新、生态、数字。中国企业所展现的 “长期主义 价值共生”,就是中国管理模式的内涵之一。

在数字时代,“长期主义” 属性的企业 “创新”,以及体现 “价值共生” 的企业 “生态”,都需要通过 “数字” 来赋能实现。在长期只有技术进步是增长的来源;创新从本质上看,是具有 “长期主义” 属性的;“生态” 是 “价值共生” 应有之义,即在动态和稳定当中找平衡,就需要在组织内外部和企业上下游建立伙伴关系,形成共识和交流的平台;“数字” 即数字化转型,大部分企业已经完成了从 “要不要” 到 “怎么做” 的认知跃迁。数字化转型需要有 “打持久战” 的准备,需要对组织心智和基础设施的长期投资;需要重新定义业务范围、产品服务、运营方案、客户连接、和生态体系等。因此,“数字化转型” 需要 “长期主义 价值共生” 的理念支持,同时进一步赋能创新和生态。

第十四届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榜单揭晓:长期主义与价值共生

据悉,论坛现场揭晓了 2021 年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年度榜单。

会上,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东方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荣膺第十四届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

上海百润投资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元气森林(北京)食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获得中国管理模式创新奖。

此外,大会还颁发了中国数字化突破实践奖给物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伽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该奖项是应新时代背景,针对数字化领域具有创新突破的管理实践而设的奖项。

加元走势 http://www.xinzhiliao.com/bj/meirong/13151.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