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意思发展场外衍生品市场参与主体 促进机构间市场发展,我们可以拆开来看,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大概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一般的企业,就是日常的非金融的企业;第二种法人投资者,像基金、信托、资产管理计划,包括期货公司的资产管理计划,包括各种私募产品,针对非法人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满足他们避险的需求;第三类是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本身既是衍生品的提供者,也是一个衍生品大量的需求者科技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新兴市场

∑是什么意思发展场外衍生品市场参与主体 促进机构间市场发展

我们可以拆开来看,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大概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一般的企业,就是日常的非金融的企业;第二种法人投资者,像基金、信托、资产管理计划,包括期货公司的资产管理计划,包括各种私募产品,针对非法人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满足他们避险的需求;第三类是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本身既是衍生品的提供者,也是一个衍生品大量的需求者。所以从三种机构来看,现在需求都没有得到完全的满足。上述三种参与者中,前两种可以统称为客盘,第一类金融机构的避险需求,市场的利率,汇率一直在波动,大量的金融机构在开展贷款,发行债券的时候都没有想过用场外衍生品交易来规避风险,这个意识还没有起来。前期可能还存在着利率衍生品,主要的标的都是银行间的标的,7天回购利率,还有上海同业拆借利率,是比较活跃的标的,因为银行间的利率是放开的最早的,但是存贷款利率,真正企业用的利率反而用的比较少,是因为利率市场化没有完成,这个是单边的,也是相对稳定的,没有波动,所以企业对之的需求是比较少的,未来可以看到,需求会逐步的加大,存贷款利率的放开,导致企业端避险的需求会大幅度的增加;再看汇率,进出口企业的汇率避险需求也是井喷式的增长;第二法人产品投资者,现在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可以说是占了半壁江山,他们所持有的债券比其他的金融机构比起来,差不多占了一半,甚至是超过了这个比例,但避险的真实的交易几乎为0,需求是很大的;我们希望可以开展利率衍生品为他们服务,比如说QE到海外投的话,开展汇率衍生品,也有可能投资者买了很多的信用债券,信用衍生品的需求都是现在处在压抑状态,因为本身监管的管理规则没有放开,以及市场的衍生品的设计和供给还没有达到需求,也是很大的发展空间。第三个是金融机构的,金融机构的需求更是丰富多彩,各种的金融机构的投资的头寸的组合,以及保险机构,都更希望有一个稳定的成本,然后来获取长期限的收益,这时候就可以通过衍生品构建投资组合;但是衍生品的构造需要按照需求来构建,金融机构相应提供的服务也是相当不足的,所以从各种参与主体细分来看,从整个市场的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的,以及人民币进入国际市场以来,这种趋势来看,是有非常大的空间。

沈海平:首先不是我们原来做农产品的,其实现在也是主要做农产品,嘉吉集团3/4的业务还是农产品的,而我们是嘉吉下面的工业部门,大概真1/4左右的业务额,我们公司内部也积累了很多的风险经验和教训,所以我们部门创立之初,在其他的部门引入相关的人才来做,目前来看,从金属这块,衍生品使用的角度来看的话,主要是依托国内的螺纹期货、大商品的铁矿期货,还有期权期货。在深交所这边也有其他的期货。

赵恒珩:场内场外关系的问题,是互相相辅相成的过程,离开了场内,可能场外也发展不起来,所以这个确实是一个现实的话题,包括大家讲到的很多,避暑说以股指为例,现在期权还比较少,所以大多数的期权产品都是以300为例,后来多了一些,当然市场的需求还是比较多,这个确实是相辅相成的过程。另外的角度,场外市场的发展,可以带动场内发展的进程,第一个角度来说,场外的这种需求,最后也要到场内做风险对冲的手段。我们日常的工作中确实是感同,中国确实有很多东西过去是自上而下建立的东西,我们要建立生态体系,日常工作中确实遇到很多实体企业,像劳总这样的公司,我们都有实际的沟通过程,他们也有场内具备不了的对冲的产品,反过来我们也是对场内很重要的补充。

施总给的数据说,国际海外衍生品总体未平仓的总额是600亿多美元。我也给一个数据,中国银行间利率衍生品2014年总共的交易规模是4万亿人民币,今年(2015年)1到11月份利率衍生品,主要是利率互换的品种,交易规模达到了7.2万亿人民币;汇率衍生品2014年大概是4万亿人民币,今年(2015年)1到11月份,大概达到了7万亿人民币。这样的数额,可能国内外数据统计的口径不一定完全一致,但是大家直观的对比一下,基本上可以说国内差得很远。我们从国际市场来看,利率、汇率占到90%以上的衍生品交易规模,而我国相关的交易还常非常小的。

在国外的OTC大衍生品生态链中,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PRA,也就是第三方的现货价格指数公司。的81个合约涉及5个专业第三方PRA:普氏、阿格斯、OPIS、globalCoal和IHS。将来在中国发展大商品OTC衍生品市场,这些国际的和国内的PRA要发挥重要的作用。其他还有中央对手方清算这个环节,在座有中国清算所的专家,会有专门点评。还有就是上午国外嘉宾提到的OTC交易报告体系(Trade repositories)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以石油为例,OTC衍生品合约,以其覆盖基差的灵活性,帮助石油定价体系由点(平价)过渡到线(包括上下游裂解差合约),由线过渡到网,最终形成了一个立体的定价基础设施。这个也是发展大商品的OTC衍生品市场的重要性。

与金融场外衍生品在国内发展不同,以期货公司现货子公司为起步的大商品场外衍生品交易基本上是一个自下而上的成长过程,这就更需要及时借鉴境外成熟的经验和手段,帮助国内大OTC衍生品市场沿着健康、风险可控的径平稳发展。

Kate Chen Eisenman:非常感谢永安期货和长江期货组织有意义的,刚才听了很多很有趣的观点,也学到了很多,我就从培育专业化和多元化的交易商队伍、全球市场总体来补充一下。

魏峰:首先陈世亮陈总讲过去两天黑色铁矿石在新交所可以成交20万吨,可以看到市场的是很大的。但是前几天走访大商所,发现大商所场外期权的成交量比新交所的成交量更大,单从黑色一个品种来看,已经让一个公司都做不完了。前期针对这些客户,我们在江浙一带,中国现状情况下,企业的风险管理的需求是很大的。真正的利益创造者是在交易上体现的,也就是说想要做我们的场外业务的话,有几方面的能力我们肯定必须要进行掌握,当然市场的培育和教育工作肯定是要做的,但是从产品设计,还有风控,还有交易能力,这三个是缺一不可的,就算产品设计再强,风控达不到,交易达不到,也是没有办法做到的,这一点我觉得在行业来说,走交易和贸易相结合的线,包括我们劳总也在这里,我觉得永安还是做出了非常好的业界的表率作用。

我认为最近一段时间来说,我们培养队伍可能是比较好的时刻,现在很多产业,不仅仅是我们黑色产业,产业自身都遇到了产业过剩的困难,产业自身有非常多优秀的人员在里面,整个产业不好的时候招人会比较容易,我们要扩大我们的队伍,金融端这一块,希望得到永安、国泰君安非常优秀的团队的支持。希望得到高大上的银行的支持,我们想共同来把这块事情做好。

赵恒珩:以前我们叫做证券公司开展场外证券业务,现在是叫做场外证券业务,现在所有机构都可以参与的,都可以得到部分的介入的范畴,这个可能是一大块。正好衍生品部门是我兼的,还有一个产品中心是我兼的,日常备案的管理也是在我们部门,也欢迎大家可以更多的交流。

以下为文字实录:

施建军:现在越来越清楚了,前几年还模模糊糊,现在越来越清楚了要做哪些事情,碰到哪些困难。

最后做一个提醒,现在我们可能是小米加步枪,没有任何防护的向山顶冲锋,很有可能被商业子弹打中阵亡的可能性,下一个阶段性的目标是戴一个头盔,穿一个防弹衣,减少风险。最后的终极目标是把每一个企业都武装成007,变成比较专业,防护能力非常强的这样一个市场主体。

施建军:下面请中证报价中心的赵总讲一下。

夫:补充一下这位发言专家,当年新加坡150年霸灵银行倒闭事件,就是他们的前、中、后台没有做到分割。在一个成熟的OTC衍生品市场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第三方的每日衍生品交易价值评估(valuations)服务。公司的中台和前台有制衡,公司内部的定价模型也要受到第三方valuations 机构的制约。目前国内亟待引进或培养高水准的第三方OTC衍生品交易评估定价公司。

和讯期货消息 由中国期货业协会与深圳市人民共同举办的“第11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于12月3日—12月5日在深圳召开。

张蕾:非常感谢永安期货邀请我来参加这次论坛,我刚才听了很多专家的关于大商品的介绍,我觉得也是深有同感,我们上海清算所在中央对手清算业务而言,包括银行间债券、汇率现货和衍生品、利率衍生品和大商品衍生品,债券、汇率和利率产品中央对手清算业务是我们清算所非常大的一块业务,就中央对手清算业务而言,可以在场外交易中消除交易对手方风险,这常本质的东西,如果更多地券商、期货经纪公司等机构进入银行间市场,中央对手清算机制常重要的,这种机制能够在风险可控的角度上促进银行间市场参与主体的丰富和市场健康发展,银行间市场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都知道场外衍生品比较复杂,所以一般需要专业资本和人员来理解这些产品,并进行操作。专业衍生品机构一般会开发新的产品,市场报价,帮助客户最大的限度降低金融和商品风险,形成专业衍生品机构调节稳定,一般来说是这样的衍生品市场。当然世界监管一直在提高,在增加,但是外部监管有一定的功能,但是衍生品市场因为复杂,发展也非常快,监管机构往往很难理解各种细节,要保持同步。各种衍生品我们都知道可以对不同风险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可以提高市场效率,但是一个机构错误的使用衍生品来管理风险,也会造成金融,就像2008年的金融危机一样。

总结下来,我说我们这个市场空间常非常大的,需要各类金融机构一起去努力。

施建军:原来你们是做农产品(000061,股吧)为主的,现在是做金属的,这个跨度之中,总的原理是一样的,交换学习曲线,总的衍生品应用,这里面你们具体的金融衍生品的应用有哪些工具,或者是场外用的怎么样,这方面给介绍一下。

施建军:中证报告机构,对整个场外市场迈出了一步,收入凭证在场外是很大的一块,报告制度里面也讲到了互换,现在互换有的已经要清理了,所以我的感觉,我们也很想加入系统,但是我的感觉,我们场内的衍生品不够多,场外做不出什么大名堂来,不能做空,只能做多,这里面可以搭出什么产品来,证券公司可以做出什么产品来,比如说商品期货,还可以编出一个场外期权来,场外市场的发展,证券市场的发展,可能和场内衍生品的发展有很密切的关系,我们也想设计很多的产品。

首先是石油类,包括阿格斯LLS清质原油和WTI首行掉期的差价合约;还有以元计价的WTI平均价格期权(APO)。在实体经济方面,除了欧式、美式期权,场外的APO期权应用极为广泛。接下来包括基于普氏指数的燃料油合约,基于阿格斯指数的新加坡和韩国的沥青合约;其他还有OTC的航空燃煤合约、汽油类、柴油类(主要是裂解差),还有基于普世指数的石脑油裂解差。接下来还有丙烷类的OTC价差合约,主要是基于OPIS指数的合约。再下来是煤炭,包括阿格斯API 2(鹿特丹港)APO期权合约,加上一个基于globalCoal现货指数的纽卡塞尔港的合约,也是APO期权合约。

夫:OTC衍生品市场的特点决定它的流动性相对较低。衡量流动性高低的唯一标准就是像嘉吉和宝钢这样的套保客户,可以相对低成本的开仓、平仓,而不影响市场价格。达到这一点,流动性就够了。

税收方面的问题,劳总根据也说过,他是通过贸易嵌入式的期权,还是结构化产品,通过贸易型,还有很多券商通过期权嵌入的资产管理型,做了一些场外方面的工作。在中国的产业,前期的开拓者也是有很多的,尤其是在有色方面,开拓者是很多的。我们开展业务的时候,如果对方付期权费,有时候可能会有偿付的损失,中间的税务怎么解决,我觉得税务和证监会之间还没有明确的答复,甚至每一个省,甚至是上海市不同自贸区,对税务也是不一样的。而且上市公司,都有月报、季报,期权怎么解释,甚至有跨月度、跨年度的期权,负债表上怎么表示期权的价格是多少,这些都是税务解决方面,还有财务披露方面都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现在说对方买期权,需要一百块钱,我们需要给开什么样的呢,通过贸易型的服务类,5%到6%的利息,挣了钱不要还好一点,亏了钱更想要,因为对税务来说,要报减税损失。但是有这些问题又不能不继续工作,和永安周博士一样,在税务下面的项下,还是积极来参与这个市场,有时候要和客户进行更多的解读。但是希望通过大会对我们行业有更多的发展,可以把我们的呼声传递下去,可以更多的解决这个问题。

另外要从我个人的来讲,劳总我们俩大概是四年以前,曾经就对这个事在杭州期货分析师大会上讨论过OTC市场建设。在劳总你们最终过渡到中央对手方之前,我个人有两个:

刚才陈董事长讲的数据,是场外衍生品和场内期货是10:1的关系,在我们ICE将场外掉期“期货化”之前,从持仓量上看,我们场外、场内的比例是6:1。美国期货业协会2014年的数据,ICE期货和期权总持仓量是1.35亿手,基本全部是机构持仓。

我个人的看法是,我们的场外衍生品市场总体上还处于小米加步枪的年代,各种企业和金融机构还处于商场搏杀中,在冲锋的过程中,基本上是没有任何防护的,随时有中弹身亡的风险,基本上常原始的冲锋状态。未来,我们要建设成正规军,把大家都用衍生品等工具武装起来。从题目来看,未来市场对衍生品的需求空间还常大的。需求空间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内生需求,需求方面产生的需求,还就供给方面产生的需求,现在都说供给方面的引领出新的需求。

施建军:劳总讲的很具体,也有很深刻的理解。我们请沈总讲一下。

给大家汇报了整个的历程。借此机会稍微讲一下中证也是和市场机构各方面有一些问题的角度,我觉得这个角度,一个是说中国的整个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产品结构上来说,目前是比较欠缺的,因为大多数起来和股票市场有关,是上一周大家谈的比较多的,融资性的收益互换,这个占了比较大的主体,为风险管理和实体经济服务的占比还比较小。第二个是和中国的市场结构,中国的这个市场实际上是自上而下去建立的时候,和自上而下培育的时候,所反应的市场需求角度来说,可能也会略有差异,从我们的角度来说,其实第一个话题的第四个问题也想稍微说一点,这一点感同,在座各位可能也会相对密切相关的,我们自上而下建立平台的时候,实际上围绕这些平台的机构,相应的这些功能的群体的构建,或者生态体系的建设角度来说,还是略有欠缺的,更多是站在自上而下的角度来构建整体的方式,而真正从市场主体的角度来说,围绕报价需求、经纪需求,这块的建设可能还不太够。银行间可能有货币经纪的制度,这块市场还是略有欠缺的,这个我觉得可能也是市场发展的一个特点。

沈海平:首先我非常认同施总刚才的观点,从产业客户的角度出发,我们非常欢迎和非常希望能够看到国内有一个从我们角度出发的大商品的场外衍生品市场的成熟的发展,刚才陈总和劳总都提到,产业过剩,供应端大的背景下,整体的运行情况不是特别健康的,这个也倒逼市场参与者,怎么样通过衍生品,不管是场内,还是场外的衍生品,规避风险,维持正常生产运营方面的需要。从嘉吉本身角度出发,近几年在金属、原材料这块发展非常的迅速,交易量和基数都有很大的增长,这是在市场波动非常大的下实现的,我们觉得这里面很大一部分是要归功于国外金属以及金属原材料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这些衍生品工具的发展,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风险感觉的工具,市场波动的时候,可以很快的给上下游的客户提供产品和价格解决方案,如果场外衍生品这块也可以发展起来的话,对我们影响会更大,场外衍生品这块的合约都是定制化的,更加满足实体客户对合约时间具体的要求,这块我们也常的期待,在新加坡这边也是做一些期权的交易,但是目前的来看的话,专业化、多元化的参与人员这块还需要多发展,昨天看到施总在晚宴中提到,投资者教育的课程也是比较好的措施和途径,能够给我们产业中比较传统的用户,或者是参与者,能够传递一些风险管理的教育。

时间的关系,转入第二个话题,讲中国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建设,这个方面我觉得在银行间市场和外汇交易中心,或者是中证报价系统,已经做了很多的尝试,今天嘉宾之中也有机构间的代表和领导。请徐总给我们讲一讲。

另外对实体的运营来说,不单单是可以增加风险,也是可以规避风险的,取决于我们的风险偏好和交易策略,所以这块我觉得是可以有工作做的。当然劳总刚才提到,我们和劳总的公司一样,也在做一些探索,做场外客户的一些解决方案,但是遇到的问题是大家的认知度比较差,这块也需要市场建设之初需要做市商的参与来推动产品的发展。

介绍一下报价系统的互联互通,实际上也和今天的话题有关,实际上我们是参与制的概念,银行间市场主要是会员制,主要是一些银行参与,我们也统计了,银行间市场可以参与衍生品是127家,主要是会员。而我们报价系统是用参与制,只要是四大协会的会员就可以,门槛就降得比较低了。基本上相当于有1000万起的公司都可以成为这样的参与者。通过这样的参与制,就可以把更多的机构纳入进来,这里面实际上参与制计划,各个机构在这里实现互联互通,各个机构都可以参与市场,产品都可以互相使用,这是第一个互联互通。第二个是有些可能是两个市场的,既是参与人,也是银行间市场的会员,或者说是其他市场的会员,通过这样的桥梁,我们是桥梁机构,就可以实现不同市场之间的互联互通,比如说一个企业,可能需要对冲利率风险,但是现在可能不是银行间市场会员,办理不了,这个时候就可以通过我们,在项下参与券商市场,然后对冲来做,这个把风险解决掉,这个是我们的特色,欢迎大家关注我们这样的市场,一个参与人制的市场,可以让更多的机构来参与这个市场,推事一个参与人的市场,可以通过我们和更多的其他市场实现互联互通。

本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与往届相比形式更加丰富多元,以“跨界、跨境、跨越”为主题,邀请了梅拉梅德等全球顶尖的金融衍生品专家、学者及深圳市及证监会领导、国内外主要交易所、金融企业、上市公司等精英参会。大会将围绕“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风险管理,促进期货与现货、境内与境外、场内与场外、线上与线下的互联互通以及金融混业、跨界融合的发展”等业界关心的重大课题深入研讨。和讯期货独家参与现场直播。

Kate Chen Eisenman:刚才黄总讲的那些交易报告,现在我们都有,尤其是像Mark刚才说过,现在是90%都是报告,都是每天的报告,当然大商品比别的晚一点,还没有完全做日报告,但是我们明年或者是后年要一步步的实行。还有一个观点,大家都讨论场外期权,但是我一直从1996年开始在做场外期权,各种场外期权都做过,其实感觉场外期权,场外衍生品,其实比期货,或者是股票、股指的速度更低一点,因为不是一对一的,因为分辨度不是那么强的话,都觉得风险更大一点,尤其是现在在欧美市场,以前像黄总说的,是双向交易,比如说通过、经纪人,但是现在的趋势,基本上是通过电子交易,但是服务商和大投行都建立了大规模的电子平台和系统,电子交易非常的有效,是实时问价,可以和两方运价,也可以是一下子七个银行问价,实时交易,交易之后,这个平台可以直接把交易形成报告,这些功能都在里面,而且直接会到中央对手,中央清算对手、中央交易对手,其实可以更减低交易性风险和对手交易风险。

我下面用一个欧美大型的投行为例,讨论一下他们是怎么有效的运行专业化和多元化的交易商机构,分的很细了,前台交易和中后台的支持功能,尤其是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那些支持功能比以前更加的细致,更加要求比较高了。比如说衍生品交易,有衍生品交易员,会针对不同的对手提供不同的衍生品,一般来说,他们都非常了解衍生品的各种,比如说∑等等,还有各种复杂的交叉市场的风险,还有更新的,尤其是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非常重要的是对手信用风险,衍生品刚刚Mark也谈了很多,就是要求,而且现在新的监管要求要通过新的中央对手交易。大型交易盘,像以前我在GP的时候,都有各方面的交易员,比如说有现货和期货的交易员,一般会做市,而且交易台里面别的交易员会找他做现货的对冲,或者是期货的对冲,也有基本期权交易员,也能够提供期权做市,并为交易台内比较复杂的期权,比如说结构性产品提供波动率的对冲,自己交易台内的对冲当然是比较高效一点了。对复杂期权和结构性产品交易员,会更好的针对客户和市场的观点,有什么市场观点,有什么风险偏好,来提供相应的衍生品。当然交易员有一个团队,有一个销售团队,自己来管理自己的客户,就挖掘客户,了解自己的客户的需要,帮助客户介绍相应的衍生品,满足客户的风险和风控的要求。经济危机之后,大的台子都有交易对手风险交易员,交易对手风险交易员是说有新的交易,这个交易对手到底是有多少的风险,是算在交易之内的,看这个台有多少交易风险,把这些风险对冲掉。通过有效的交易,在交易台交易一些资金。Mark也讲过,现在有很多抵押的新的,以前大家都是自己做自己的底,很多机构现在都加了这种抵押产品,来有效的管理和分配各个衍生品需要的抵押,交易的时候,每一个交易都有分布抵押,在所有产品之后再做一些抵押分配。当然每一个大型的交易台,总有一个很好的量化来对团队计算模型,还有计算衍生品,不管是市价、损益,所有的标准都要计算的很详细。不光前台要有量化的团体,大银行查的就很严,你说你赚了这么多钱,说你自己价值多少,但是从支持部门来说,也要确定你是对的,也就是说有风险模型验证团队,这个以前很多银行很小,现在这个部门变得越来越大了。可以验证定价模式,市场到底是数据用的是不是对的,市场的流动性提出到底是前台的计算到底对不对,或者是冬衣前台的定价,或者对模型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提出损益储备,既然是做出来的,需要你加一个损益储备。下一步有一个风险团队,适当的风险限额,哪怕一般天市场要有波动了,会站在你身后,和你说到底有没有超过你的限额,非常有效的风险限额。再者,以前说风险报告团队是一段时间来报告,现在频率更加的频繁了,监测压力测试、风险值等,以前是一个月就好了,现在是看得非常的频繁,要经常去监测的。金融团队,不光你说我今天的定价是多少,我的损益是多少,但是你怎么来确定你的损益是对的呢,你的损益是你的数学模型算出来的,但是我怎么确定呢,所以金融部门会做一些研究,用一些值,看你怎么对冲,对冲了多少,和数学模型算出来的损益是否是相同的,各个角度都要确定一下。最后当然是有操作部门,一定要有效的运行现金支付、实物交付,以及其他的流程。所以真正的这种大的交易台,它的业务很多,但是各个角度,各个方面的价值也是越来越多的。

赵恒珩:接着徐总做一点补充,我们谈的市场,其实中国应该分为几个方面,一个是大家刚才讲的,银行间体系,其实在证券体系,今天很多围绕着权益类的衍生品和大商品相关的这一块,证监会体系里面是有Sac项下。我给大家汇报一下历程,基本上是2012年的时候,一开始是机构部那边有6家券商最早是可以开展衍生品专业的评价和资质的受理,后来把这块下放到协会,陆陆续续有28家券商通过专业评价,可以在柜台开展权益类场外衍生品的业务,我们中证报价的场外衍生品业务也是在这个背景下开始的。我们大概也是围绕这个做了几块工作,一个是刚才大家都提到的交易报告制度,这个是我们相当于证券经营机构的场外衍生品交易的报告,集中是在我们那里。另外是交易场所的问题,当时说有28家证监会批的可以在柜台,或者是通过专业机构评价来做的,主要是可以在柜台市场里发展。除此之外相对集中的场所是我们这样的场所。相对的也有清算和品管理的发展。这是我们大概做的主要的工作。所以从市场上来说,如果从SAc项下的发展历程来讲的话,可能和银行间还是有差异,银行间是自上而下的,相对集中的场景,但是在证券体系里面,28家柜台占了主体的地位。如果大家看最近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来说,目前99%的交易都是在柜台各家和客户一起完成,这个和银行间略有差距。从市场的品种结构上来说,银行间市场相比,规模小很多,我们主要是和权益和大商品相关的。其中和股票市场相关的权益占比大概是97%左右,只有3%是和大商品相关的。从品种结构上来说,从累计规模的角度来说,大概是接近七成左右是以互换为主的,大概30%是以期权为主。如果以存量规模来说,正好调个个,这个是和证券市场发展相关的情况。

这三个角色构成的小组,研究员和现货交易员我们还是试图在产业中招产业中优秀的人才,产业中招的人,才能理解产业真正的,才能设计出符合产业的交易方案。这是目前做的工作,做的非常小,也不是很成熟。

从广度上我们只做了一类商品,从深度上来说,我们对衍生品的运用还常的初级,所以我只是把目前我们公司在做的事情简单和大家汇报一下。我原来是永安旗下的企业,现在服务一个大型黑色贸易的集团,都不好意思介绍,因为原来是我们的行业中介绍一年销售有560个亿,好象可以吹一吹,但是会议讨论是600万亿的场外衍生品,就没有办法吹了。我们在黑色行业中的规模还是比较大的,我加入集团之后,做了一些什么事情呢,有关衍生品这块,我们组成了一个有关于衍生品交易组,这个组大概是分为三类的人员,第一类是研究员,第二类是策略交易员,第三类是现货交易员,我这个小组应该是叫做研究驱动型的,和一般的交易驱动型的有一定的差异,交易驱动型的公司是先寻找交易机会,根据交易机会再来做研究,我们是研究驱动型的。我们研究员主要的工作是从上而下地研究整个产业链当中各个主体对衍生品有什么,通过这样的研究,再来连续地收集和整理符合我们逻辑框架的信息,对信息做甄别。研究员的专业性的要求,主要是对本身的产业理解,理解各个产业内主体真正的,所以我们要求是在产业内部找人。第二个是策略交易员,把产业内的需求,通过交易的策略来提供综合的解决方案,这一块其实分成是两部分的人员来处理,一部分是做传统的,我们通过期货期现结合基差贸易等方式来满足,另外是通过我们所谓的衍生品,用期权的方式来解决,期权的方式,我们的方案提的比较多,但是实际能够成交的还是有比较大的距离,我们现在也在寻找为什么成交不了的原因,为什么我们提供的解决方案和实际的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异,我们还在尽可能的在弥合中间的过程之中,中间的差距比较大,出去中间的差距比较小的话,我们就可以贴点钱对冲起来,但是现在差距比较大,我们认为是真正理解产业的不够,很多问题还是站在我的角度,我认为产业有什么需求,这样导致我的解决方案和事实是有差距的。这是事实的情况。另外金融研究的这一块,期权研究这一块还是不够的,我们有两个专职做期权的,外频聘了一个来做期权的,但是这块依然还欠缺,这里有很多的专家,会后请专家多做我们的顾问,提高我们的服务能力。这是策略交易员。对于策略交易员的专业的要求,应该本身金融的专业的素质要求是比较多的。第三个是现货交易员,因为整个交易策略是试图利用现货的交易来实现期权的,因为期权的交易目前实际运营中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期权从税务上角度来说,怎么收,怎么入帐,又怎么付,这个没有很明确的东西来做,所以现在我们做的事情是在现货的合同之中把期权的因素放进去,实际上期权费的收取和付出,是通过商品价差的方式来体现的,所以我们要做现货的合同。另外,有时候有些交易对手付期权费就很难接受,但是融在贸易合同里面,相对容易接受,我们是把期权费融到整体的合同上来做,所以这个是需要庞大的现货的交易的规模,现货交易过程中把这个问题解决掉了。现货交易员的要求,就要体现在现货交易能力要强,他对终端的控制能力要强,同时要能够真正的理解终端真实的服务的是什么,我们才能够设计比较合适的产品出来。

刚才大家都做了很好的和发言,感觉今天最后赵总讲到的互联互通,今天的人都算认识了,信息也沟通了,沟通,生意互通,平台联通,我想我们中国的场外衍生品市场也会逐步的走出我们自己的特色来。今天我们讨论了几个话题,一个是境外衍生品市场,我感觉已经完成了场外的场内化,还有五大支柱基本上已经把这个概括了,已经实现转型了,是到2016年9月份全部要完成,所以它业绩来讲,更规范了,更高了,更创新了。第二个,中国的场外衍生品市场,银行间市场外汇交易中心做了很多的探讨,有饭吃,但是不让你去吃,是会员制。中证也做了很大的探索,有饭吃,但是现在看上去也没有饭吃,我们要看更多的,上海清算所也做了很多的尝试。我们要更多的努力。第三个,现在实体企业也好,金融机构也好,大家都在不断的在交易层面做尝试,在交易层面抓住商机。但是总的来讲,也希望有更好的场外的市场,更成熟、更规范,刚才大家讲了很多法律的问题,人才培养的问题,财务的问题,会计的问题,估值的问题,一系列的问题,报告的问题,包括我们自己内控制度建设的问题,包括中介机构的培育,是整个的产业链,但是事情每年都不同,明年开会的时候问题可能不会少,但是我们是前进了。

对我们大商品衍生品中央对手清算业务而言,2013年开始逐步推出来的,最早是人民币计价的国际干散货航运指数协议,去年开始推铁矿石掉期、动力煤掉期,今年推出了自贸区铜溢价掉期,化工掉期,下周五12月11日准备集装箱掉期和动力煤沿海煤炭运价掉期产品。明年计划推出具有前瞻性的产品碳排放衍生品的中央对手清算业务。另外,我们还计划明年推出市场潜在需求比较大的有色金属掉期。

施建军:我们请到几位已经在做这方面的业务工作了,我们交易商通过这年的交易,在这个过程之中,中国毕竟不是很成熟的市场仓位体,中间有什么酸甜苦辣,有什么要总结的经验,比如说人才的培养,风险的识别、风险的控制,技术系统的建设,新品种的创设等等,这些方面我想听听这边的几位专家的意见。

最后我有一个感觉,做大商品这块,碰到的风风雨雨也比较多,信用体系这块还是在完善发展之中,做场外衍生品的话,可能会涉及到一些风险,我们认为发展的速度和产品的交易还需要在场内集中的清算,包括有一些权威的机构来清算,这样想参与者可以有信心,能够持续的去做。

Kate Chen Eisenman:部门少了,你觉得你挣了50%,实际上根本没有,你可能也亏损了50%。

目前为止我们的量上来看,我们和国际同类产品相比,动力煤掉期和化工掉期做得还可以,自贸区铜溢价做得也还可以。从我们的模式来看,我们是主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机构市场,这个是我们非常坚定的目标,银行间市场本质上就是机构投资者市场,我们也是将大商品衍生品业务看成是银行间市场的一部分。到目前为止我们开户大概400多家,全部是企业和金融机构,包括实体经济企业、银行、券商、私募基金。我们做的模式致力于培养流动性提供者,中国商品期货发展的非常好,但是流动性最终是谁提供的,很多过去是个人提供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再引入个人,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对我们来说,我们一定是做机构。没有个人的市场,流动性要提高,那就要靠流动性提供商,这是国际上非常流行的机制。这也是我们市场交易模式的第一特点。第二个特点,在我们的模式里面,引入了场外经纪公司的模式,这个场外经纪公司和期货经纪公司是不同的,是有区别的,期货经纪公司的功能主要是两个,第一个是为期货交易所营销,客户,客户关系要住,第二个是必须承担客户的风险,因为持有客户的金。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功能。场外经纪公司的功能,在我们这个模式里面,不持有客户金,客户金都放在清算会员,即大银行、大券商持有。场外经纪公司主要是帮助客户达成交易,这个非常重要,里面就有发现价格的功能,这个功能理论上说是弥补了OTC市场上信息不对称,以及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比如说让投资银行,像劳总和沈总,每天找客户多麻烦啊,还不如把这部分给经纪公司,经纪公司找客户,达成交易。场外经纪公司的第二功能是营销客户和客户群体,第三个是搜集客户报价每天给清算所发送大量报价,因为我们需要这些报价和成交价来构建远期曲线,这个曲线是清算所作为中央对手为清算会员和客户的头寸进行逐日盯市。远期价格其实很重要,就是定价权。在我个人看来,只有你的这个国家的机构真正有定价权之后才叫做真正的定价权,所以我们培养机构投资者的同时,希望用机构真正做到大商品的人民币定价权。目前来说,每个行业产品我们大概对接五到六家经纪公司,我们也希望利用中央对手清算机制支持这类经纪机构的发展。这个模式也是不新的,在国际上也常流行的,流动性提供者模式在大商品衍生品的场外市场和汇率有什么不一样,有一点不一样的,就我个人感觉,在债券利率,做市商可以公开报价,流动性非常强,可以面向所有的客户报价,大商品里面,本身产品的流动性比较弱,所以我们的产品模式是流动性提供者对与其签订协议的经纪公司的所有报价,一般不对市场公开报价,只对给他服务的经纪公司报价,这样经纪公司也有非常大的盈利空间,流动性提供者的做市能力也会加强,这种模式的培养,我认为机构市场的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在整个的推广市场当中,像陈总、劳总、魏总、沈总等几位的发言,2011年我开始从事这个工作,2013年开始推出,做这么长时间,感觉中国金融机构在参与大商品交易方面已有很大的进步,因为我们跟的几个券商,我观察下来有这样几种模式,一个是有的大商品条线,面非常的开,什么都做,类似于高盛等大投行模式。还要补充一点,我个人觉得投资银行的模式不是光靠交易赚钱的,我认为应是为企业提供综合性服务,而我们提供的产品,只是做机构进行风险对冲。投资银行为给柜台上的企业提供的服务相对定制化和复杂,拆开到我们平台上来平盘对冲。这个是培养中国式的投资银行,像国外的不仅仅是交易,还包括其他很多方面综合式的服务是很重要的。第二个是FICC模式,有债券、外汇、大商品都在一个部门。第三种是设立公司,下设一个公司,做大商品商贸的模式。每一种模式都各有利弊,各有特点。我们有好几家经纪公司都是风险管理子公司来做的,我感觉他们也想做投行业务,风险管理就是投行业务,在我看来不仅是有交易,还有融资、租赁等等一打包的业务,但是我感觉不太好做,第一个是资本金很低,资本金低就做不大。第二个是人才方面,由于本身资本金低,期货经纪公司这些年来,在收入和人才方面还是很匮乏的,特别是要做到OTC衍生品的话,最大的问题是整个OTC不太熟悉,需要培育。银行也在往大商品突破,但是目前受政策的比较多,比如说不能持现货,银行不能持有现货上,就比较难做大商品衍生品的,但是银行现在也在想各种各样的办法进行创新,我觉得现在势头非常好,至少到目前为止,在我们这里申请,已经获得自营清算的银行就有五到六家,浦发、交行等都开始大商品衍生品的交易了。期货公司来做的也比较多,风险管理子公司也比较多的。我个人总体感觉,这个市场还需要花很长时间做培育,特别是目前这个市场不吸收个人,当然我们必须要面对中国个人投资者积极参与衍生品热情,所以我们的市场参与者也在探讨间接引入个人投资者的做法。

最后,我们也是期待黑色这一块产业链上下游的客户,以及黑色产业链之外的金融客户可以参与到场外大商品的发展和交易中来。

刘胤:谢谢施总,也感谢黄总刚才精彩的发言。我这边主要讲一讲银行间市场相关的情况,主要是利率、汇率、信用相关的衍生品,这方面的情况我比较了解。

另外还有33个电价合约,覆盖加利福尼亚州、德克萨斯州、新英格兰地区、纽约州,PJM(包含美国13个州和首都特区)电力体系。最后一大类是期货期权类合约,包括加利福尼亚碳排放权合约、二氧化硫的期货期权合约、氮氧化物的期货期权合约等等,最后是和这两个州的REC(可再生能源配额证书)合约。这81个能源类新合约,基本上紧贴实体经济。我了解到在国内,场外的螺纹钢期权、棉花期权、塑料期权等,绝大多数都是机构在参与。

施建军:大家关心一下中国证券业协会的很多文件,我在网上看到,这里面的商机还是很多的,第一个是中国证券业协会颁布的关于场外证券业务的通知,所有的机构都可以做。

Kate Chen Eisenman:非常同意黄总的补充,我们公司四五年来也开展了新的业务,是第三方的业务,我们现在给很多很大的国际公司提供咨询服务,我们用我们觉得的数据,而不是他们交易员觉得的数据,要看每天的市值是多少,对我们公司来说,这已经常大的一个服务项目了有很大的需求。

劳洪波:非常感谢永安期货邀请我来参加这个论坛,来了之后,我有一点胆怯,因为其他的嘉宾都非常的高大上,银行、洲际交易所,还有外汇交易中心,我们是一个很小的企业,非常的土气,讲的东西不够高大上,所以希望大家原谅。

其实在座很多各位是我很多潜在的客户,希望大家关注我们的业务和参与我们业务,能够用我们的平台为你们业务做更多风险管理的工具。另外我们做大商品清算业务也是很缺行业人才,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到我们公司来沟通应聘,我们公司还常不错的。谢谢大家。

施建军:下面请刘总讲讲银行间市场发展的情况。

陈方:感谢永安期货和长江期货举办这么好的一个论坛,在这种市场之下,在我们期货行业,又把相关的金融机构、日常参与主体聚集在一起,大家有机会坐在一起,讨论一下我国OTC衍生品该怎么做,我觉得这个很重要,也会对未来市场的发展能够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施总又做了一件善事。接着刚才的话题说,场外衍生品的东西,OTC衍生品,从金融机构本身来讲,银行、券商、期货公司也算,银行做的是比较早,起步大概有十几、二十年,刚才刘总提到银行间市场的互换,我记得银行第一单好象是光大银行(601818,股吧)和国家开发行做的,50个亿的规模,因为两个银行间的贷款的结构不一样,当时影响很大,但是我要说的是对大商品这个市场的场外衍生品,国内才刚刚开始做,刚刚起步,银行很少做这个东西,证券公司刚刚介入,也就是一两年的时间,期货公司差不多。说到对这些业务的需求,可能还是得说一说整个的实体经济里面,从商品的角度来说,对风险管理的需求,最近这一两年还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期货公司大家都知道,让一个真正的实体企业利用这个市场进来做对冲,来管理它的风险,其实很多时候是很不容易的,而且现在从实际市场的实体企业的占比来看,这几年尽管快速的有上升,但是比例还是不高。这里面有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这几天会上大家都在讲,“十三五”里面讲要供给侧结构性,都在讲这些东西,其实从市场风险管理的需求来讲,现在和制造业很相近,中国的制造业发展了三十年,利用各种资源优势,我们的资源优势,自然资源,资源,人力资源,做了三十年,现在发展很快,发展的很大,现在是世界第一大制造国,但是回过头看,尽管很大,也有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在附加值是不高的,我们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弱,所以造成一个现状,所以造成了中低端产品过剩,中高端产品稀缺,刚才刘总也提到,为什么我们到国外买那么多东西,是因为有需求,供给上有问题。我们就可以思考,过去在前20几年,我们整个市场,整个的经济好,往上走,特别是像涉及到大商品,钢铁、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工,房地产市场好的时候,大家都赚钱,都很好,所以对于风险管理,一个企业怎么管理库存,不差这个了,很难去更多的企业利用这个来管理风险,尤其是中小企业。但是房地产一旦不行之后,这些企业绝大部分都在一个盈亏点上,贸易商完全是亏的,制造商基本是站在盈亏点上,所以这时候一个企业做好风险管理,常重要,甚至在行业来讲,已经成为核心竞争力。当然回过头来看,需求也很重要,看一下大商品的期货公司,期货公司过去主要的业务从现在的收入结构来看,主要的业务是通道类的业务,真正靠风险管理的技术对企业服务去赚取服务费,这种业务的比例非常非常小,也就是说我们这方面的能力非常非常差,很弱,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来研究场外衍生品怎么样去发展,我们怎么能够在提高自己的水平上,来帮助实体企业去做好风险管理,这个我觉得这方面的需求很大。另一方面,我们把境内外的商品市场比较一下,我们可以看看,我们国家的大商品市场,实际上金融对于这个市场的服务很弱,在境外,刚才黄总也讲了,在境外,在中介机构,银行,大的银行和投资银行,这方面的服务非常多,从交易行为,从大商品的交易,到设计一些新产品,包括场外的产品,包括指数类的产品,包括融资的业务,包括仓储的业务,他们那里非常多,但是我们的金融机构这方面的业务非常非常少,昨天在银行的一个论坛上,我给大家讲了,你就看仓储,LME认证700多户,高盛和摩根大通两家就占了200多户,还没有算别的金融机构,但是我们的金融机构很少做这个。这是第二个方面,是需求对市场的影响常大的。

赵恒珩:本来安排说互联互通的,稍微补充一下机构的,可能和大家也有点关系。

什么是基础的内生的需求呢,是利率、汇率市场化的,以及刚性兑付的打破,导致衍生品的需求大规模的上升,可以看到去年的规模和今年的规模可以说是大幅度的上涨,每年的增长规模,场外衍生品的规模达到了百分之四五十以上,今年可以看到利率市场化已经全部完成了,未来可能波动的范围会更大;汇率的现在也是在大幅度的推进,今年的波动尤其比往年更多一些,所以交易规模是几何级的增长;信用的产品也是一样的,信用产品以前是刚性兑付,各种衍生品没有存在的必要,我们协会推出了CRM产品,当时的是前瞻性的,虽然市场还没有有这种完全的需求,但是这个市场需要培育,所以推出CRM产品,现在来看,市场信用产品的需求也在逐渐的,所以内生的市场的需求端的变化,可以说是几何级的催生各方面避险需求的增加,而且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第二个就是OTC衍生品交易报告体系,所谓trade repositories.这个体系既方便公司内部风险管理,同时数据定期(比如每个月)向监管部门报送,以便监管部对市场进行监管。要报告OTC交易的细节,既包括交易本身的各个参数,也包括交易整个生命周期参数的变化。这类报告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本身在国内也是一个商业机会。

面临着产业线的问题,2013年陈方董事长也在大力推广场外业务,为业界做出了很大的贡献,2013年我们做这个业务的时候,实际上的感觉,还是很孤单的,但是今年来看,在座的很多期货公司,包括券商的也来了,无论是产品范围,还是交易规模,已经迈上很大的台阶,这不是一步步上台阶的,我认为是跳着往上走台阶的过程。中间面临着一些问题,讨论最热点的是资质的问题,因为期货公司没有交易的牌照,也就是说不能进行交易,所以说所有的期货公司所做的场外的业务都是通过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子公司来进行运营的。我们面临的客户,现在我们做的客户都是覆盖机构户,没有面对任何的个人户,甚至个人有时候想做一些场外业务,有这些需求,说注册一个公司可以吗,这个一般我们也没有和他进行这方面的交易,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场外业务的开展,包括签订协议,中间的法律过程是很长的,我们需要所有客户对风险接受和风险承受能力,以及信用,都需要做很长时间的调查,中国开展业务,主要还是以提供机构业务为主,所以在开展业务之前,我们都需要对他们的信用通过法务来做调查,通过银行资金流水和三证,确保风险承受能力和信用等级很好的基础之上,才能开展这样的业务。因为开展风险管理业务,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是一个比较被动的局面,所以在资质和客户交易方面,我们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

什么叫做供给端的需求的引领呢,就是我们产品设计,各个金融机构,可以为实体经济提供什么样的避险产品。大家可能相信各种企业的企业家,包括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的领导人,他们本身没有想着用衍生品来对冲和管理风险,是因为市场没有供给。现在所谓的转型升级,大家买东西到国外买各种电子产品、名牌,是因为我们国内本身没有这种生产服务供给的这种产品,包括现在衍生品市场也是一样的,我们没有充分的能够满足市场关于利率汇率管理需要的产品。商品方面我不太了解,但涉及比较完善的产品体系,为大家规避风险,提供很好的保障,这是共通的。所以我觉得这是另外一个非常大的空间,好的需求也会催生出很多供给出来。

第二个是解决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和手段,看到国外的情况,由于历史的原因,产生了IDB(批发商之间的经纪公司),在OTC衍生品价格发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通过技术手段,依然可以低成本的提高市场流动性,提高报价透明度。就如同从“原始”座机过渡到高性能手机,中国OTC市场架构建设,完全可以利用当今最新技术,完成“蛙跳”。如今在ICE的OTC交易平台上,基于互联网的PC端和移动端高透明度的报价体系得到广泛应用。

施建军:谢谢张总给我们很大的信息量。是点题,下面的时间已经12点了,对这两个大的题目,各位嘉宾还有什么想补充的,可以讲一下。

第一个就是我刚才讲的专业第三方交易valuations 服务公司。你应该聘用这样的公司,对你的场外期权交易提供每日价值评估,并将评估报告直接报送公司高层。

施建军:今天讨论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关于场外衍生品市场,因为中国场外衍生品市场在银行间来说是很长时间了,特别是利率互换,应该讲规模是很大的,中证报价系统去年也刚开始做,也有一定的规模,商品衍生品从2013年开始初步尝试,包括上海清算所也有一部分的业务,但是总体来讲,和场外衍生品比较,整个商品衍生品的市场规模还不是特别大。但是昨天和今天又听了各位嘉宾的,好象海外需求和市场都很大,到底中国有多大,第一个话题就是中国场外衍生品市场的总体,或者是这个市场有多大,市场之中以后会产生哪些总体,这些总体和生态如何共存,比如说做资讯机构的,市场足够大才会有足够的商机,商机里面各个主体都可以挣到钱,又能够为客户提供比较好的服务,所以第一个话题,我们前面做过一些尝试的,请做过中国衍生品实践的同志给我们讲一下中国衍生品市场的空间,或者是从国外的空间的衍生品市场有多大,黄总讲讲,600万亿美元的未平仓合约,这里面到底有多少钱,你挣多少钱,所以这个给我们讲讲,下面请黄总。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下,在座的可能还有其他很多来自于非金融机构的一些,分享一个被忽略的好消息,之前证券业协会每个月都为大家分享Sac项下的数字的时候,证券公司开展场外业务报告里面会公布,但是10月份变成相反的,叫做场外证券业务报告,看起来名字改了一小步,但是实际上是一大步,一大步的概念是什么?像劳总这样的范畴都可以纳入入到场外的范畴,这个也是我们和市场相关的,我们希望更多的主体可以参与其中,可以纳入交易报告统一的监测,统一规范发展的过程,这个我觉得也是说能够欢迎更多的这样的一些机构可以关注这个市场。

夫:中国的大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我个人是外行,这次来主要是来学习,了解一下中国的情况。国外刚才施总讲了,600到700万亿的的持仓量,这是国际清算银行的数字,当然这里面绝大多数是400万亿的利率、外汇、信用违约掉期(CDS),所以从中国角度,我想举一个微观的例子。大家都知道洲际交易所十四、五年的成长过程了,是个年轻的一个公司。ICE是从场外衍生品开始成长的,在美国我们最先开始做电力和天然气场外衍生品交易,十多年前,刚开始我们做的双边交易、双边清算,没有中央对手方集中清算。集中清算最后也是在包括洲际公司这样的机构推动下,在欧美市场得到最终落实。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通过多德弗兰克法案,确定了场外衍生品中央对手方的地位。所以我们提早了八年在美欧市场上推动集中清算这件事情。之后,从电力、天然气场外衍生品步入到金融场外衍生品交易和清算,主要是CDS;并于2008年收购了Creditex这个CDS电子交易平台。一直到今天,我们CDS的集中清算量已经超过了六十万亿美金,并取得良好的市场份额。在施总强调的大商品场外衍生品方面,本月14日(下下周一)我们将推出81个能源类的新合约。大家知道,2012年10月,ICE有一个将场外掉期合约“期货化”的过程,但是不改变实体经济的套保效果。下面我把这81个新合约的分类,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

施建军:我们不敢做大,你讲的风险、模型校验,数据的核对,这些我们都没有,模型是周博一个人做的,也是他一个人,交易也是他编了程序在那做,所以我们不敢做的,我们就做了50单,风控没有做好,我们就不做,但是那么多部门,这个东西还能挣钱吗。

另外,我想说一下,刚才施总讲到全球现在是场外持仓600万亿,这是一个大数,我查了一下,到今年6月份大概是550万亿,场内大概是60万亿,这些年来比较稳定,差不多是这样。我们看一看我们的场内,我们的场内,我们三个商品交易所加在一起,到今年6月份月底,总的持仓是不到1万亿,9000多亿人民币,刚才说的是美元,折算大概是1400亿,按照这个比例,场内场外1:9,或者是1:10的话,我们的市场有1万多亿美元巨大的市场规模需要我们去服务,这是从第三个方面说的。

施建军:下面请张蕾谈一谈。

回答施总的话题,涉及到证券公司现在在产品创新中所做的一个工作,这次的主题,我觉得还有跨界的工作,我们也是希望可以达到跨界合作的过程,并不简简单单说是场内、场外,还要有跨界的方式来做,比如说最近保险价格险和场外期权的合作。说到场外,某种意义上打破了几大行业的,大家都有很多可以合作的地方。

施建军:也感谢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

12月5日,由永安期货承办的“场外衍生品论坛”上,永安期货总经理施建军与鲁证期货董事长陈方、洲际亚太区董事总经理夫、浙江热联中邦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劳洪波,嘉吉金属衍生品交易负责人沈海平、国泰君安期货有限公司场外衍生品部总经理魏峰、彭博资讯全球衍生品产品经理Kate Chen Eisenman、永安资本的衍生品部总经理周博、上海清算所创新业务部总经理张蕾、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市场一部副总经理徐苏江、中证报价系统衍生品业务部兼产品中心经理赵恒珩以及中国银行(601988,股吧)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交易规范部衍生品组负责人刘胤就发展场外衍生品市场参与主体和机构间市场发展展开热烈讨论。

徐苏江:我在外汇交易中心做外汇市场这一块业务。我们国家的外汇市场其实是最典型的OTC市场,从1994年成立,到现在已经发展20多年,已经是比较成熟的市场。1994年,央行把各省的外汇调剂中心合在一起,成立了集中统一的外汇市场,当时只有即期交易。2006年推出了远期交易,2007年推出了掉期交易,2011年推出期权交易,目前基本上覆盖了所有外汇的衍生产品。目前我们可以提供人民币对外汇14个货帀对,外币对9个的交易。今年1到10月,外汇衍生品的交易大致是在7万亿美元左右,总体增长也比较快,比去年增长有70%、80%左右,说明了需求比较大。从外汇发展来看,1994年开始做的时候,当时只是提供即期竞价交易方式,2005年我国进行了第一次汇改,实行做市商制度和询价制度,从2005年一直到2015年,主要的交易方式是两种,一种是竞价方式,还有询价方式。2015年又推出了基于双边授信基础上的点击成交,主要交易掉期产品,发展很快,日均成交量达到了200亿美元左右,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很好。总而言之,在衍生品市场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过程中,多种交易模式,多种交易方式,吸引不同类型的机构,适合不同类型的产品。另外在场外巿场各种交易模式与,清算体系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刚才两位外国专家都讲了有关场内衍生品交易技术和交易报告技术这些东西中,其实最核心是三个,交易电子平台,中央对手方、交易报告库,这几个银行间市场这块都在做,银行间巿场的发展还是比较靠前的。多种交易模式,还与清算机制相关联,大额支付系统,中央对手方的发展,对场外外汇交易有支持作用。

施建军:时间的关系,讨论就到这里结束了。

今天会议到此结束。【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或暗示的。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