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知识  科学

小标识构建大世界

小标识构建大世界

  物联网标识,通俗来讲,相当于物联网领域的“身份证”。通过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国家标识平台”)就可以将这些负载了数据信息的“身份证”统一管理起来,让城市中数以亿计的各类终端信息在一个频道上互通成为可能。

  日前, 在广州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办的“2018首届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发展战略与产业应用研讨会”上,200多位物联网行业专家齐聚一堂,探讨不同行业智慧应用的互联互通。

  具备实时获取和组织数据等优势的物联网,成为这一难症的特效药。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副巡视员梁加宁介绍说,早在2009年,我国就开始布局物联网产业,2015年由国家发改委批准的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项目正式落户广州市南沙区,负责国家物联网重要基础资源设施建设,以标识为载体,提供对应接口,将各行业的数据资源进行汇聚和应用。

  数据积累只是第一步。孙九林指出,这些零碎的数据,正如磁铁上的一个个正负离子,只有聚合在一起,才能产生力。数据与数据之间的联动,是推动数据实现价值的关键。

  “目前平台数据已经完成前期积累,仍呈现指数增长的态势。”梁加宁表示,可以预见,量变导致质变,数据爆发将释放出巨大的能力。

  单一条形码,价值并不明显,但当多个条形码联动起来,就会呈现不一样的惊喜。通过单一住户的多个数据和多个住户的多个数据之间的联动,就能清晰画出小区住户的画像,洞察其个性化需求,为周边商户的货品置办提供参照。

  据平台建设单位广州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田野介绍,国家标识平台致力于解决物联网各行业应用领域的互联互通问题,利用自有知识产权的异构标识识别技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已经接入全球的标识标准,在北京、广州、东莞等城市完成6个根节点的建设,完成对各种不同标识编码体系的识别,打破了相互屏蔽的局面。

  日前,国家标识平台与中国科学院智慧城市产业联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100个智慧城市物联网标识子平台建设。在应用落地过程中,国家标识平台将通过开放和共享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安防等服务信息,提升市民生活质量和城市治理的效率。

  中国科学院智慧城市产业联盟副秘书长张春泉表示,数据的联动,就像流动在城市大动脉里的鲜活血液,让城市变得智能而极具活力。

  世界各国都把大数据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创新发展的新动能,我国也不例外。从《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出台到《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布,都强调要通过数据开放共享,打通壁垒,破除信息孤岛,做到让数据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5月23日,国家标识平台与中国ISLI注册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就新闻出版与物联网标识的元数据共享开展合作。双方的合作也意味着物联网知识服务体系的建立,实现物联网应用与数字出版内容任一信息查询入口的信息融合、资源推送。

  “数据越用越有价值,但安全始终是前提。”广州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任肖云说,在推动大数据的开放共享时,国家标识平台也始终把用户和行业数据信息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在政府的主导下,火力全开的国家标识平台已经实现跨领域数据的开放共享,开启了新的物联网布局。”孙九林说,“无论是对我们国家还是全世界的物联网发展,都具有极大意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