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知识  科学

用年龄来定义“儿童”是回归常识的开始

用年龄来定义“儿童”是回归常识的开始

  1.2米以下免票、1.5米以下半票——这个被多个行业和地方使用多年的儿童票规定,让不少趁着国庆假期到景区游览的家长遭遇了尴尬。有时候,年纪相同的孩子,却因为不同的身高,个高的需要买票,小个子却能够免票进入。有家长因此提出建议:“景区儿童票标准,何不用年龄来区分?”

  用身高作为儿童票的标准,是过去经济社会欠发达、身份证明不普及、电子信息水平低的历史背景下的一种权宜之计。但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孩子们身体素质逐渐上升,身高与年龄之间早已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以身高论“儿童”,已然不够科学。

  众所周知,无论是《未成年人保》《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还是国际惯例,都是依据年龄而不是身高来定义儿童。而“量身高”的做法,却让超高儿童被排除在了儿童权利范围之外,造成同龄不同权,显然有失公平,也是对儿童平等权利的侵犯。

  优惠票存在的意义,是社会对特殊群体的关爱与照顾,也是社会常识的一种反映,自然应该实行更科学和公平的标准。儿童与成年人的区别,是履行社会责任能力的不足,与个子高矮、体型胖瘦无关。今年7月,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深化道路运输价格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规定儿童优惠乘车政策将从单纯“量身高”,转为“先看年龄”,6岁以下儿童可免费乘车,6岁到14岁半价;若未带有效证件,则以身高为准,1.2米以下免票。这样的儿童票“双轨制”,无疑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我们希望,儿童优惠不能仅仅局限于道路客运领域,而是应该覆盖更多更广的领域,以此形成社会认同,推广至全社会。因为,打破这样的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不仅仅能让孩子们在成长中感受到更多的关怀和公平,更是我们对于常识的一种回归。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儿童的科学的定义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