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知识  杂谈

重大突发事件背景下科技期刊与社交媒体融合传播研究

重大突发事件背景下科技期刊与社交媒体融合传播研究

  2020年,中国药科大学受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委托,承接“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选育高水平办刊人才子项目——青年人才支持项目”系列课题之一,开展“重大突发事件背景下科技期刊与社交媒体融合传播研究”,课题负责人为《中国天然药物》编辑部丁佐奇编审。研究报告通过对Web of Science(WoS,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和CNKI(中国知网)两个数据库关于新冠病毒的文献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国际知名期刊的新冠疫情报道经验,据此就重大突发事件背景下加强我国科技期刊与社交媒体融合传播提出建议。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中国出版》2021年第10期。根据其研究报告,我们提炼以下主要观点与大家分享。

  科普教育是科技期刊的重要功能。尤其是在突发事件背景下,期刊通过及时将科学知识转化为科技新闻,并借助现代媒体技术进行传播,可以有效避免谣言产生。此外,科技期刊受众向大众拓展,不仅是其传播力建设的需要,也是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当前,伴随数字出版和网络技术迅猛发展,新媒体应用极大丰富,受众阅读习惯呈现移动化和碎片化特点,科技期刊过往的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已不符合新时代的信息传播特点,拓宽受众面对科技期刊来说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科技期刊较为关注出版前和出版中的选题策划、组稿约稿、质量控制等学术性内容,不太重视出版后的发行传播、用户交流、受众反馈等传播力工作;其受众主要为相关领域的学者,普通公众较少关注。因此,我国科技期刊应充分借鉴国际期刊经验,契合突发事件热点,将科技论文转化为科技新闻并给予专业性解读,广泛借助社交媒体进行传播,发挥引导功能。

  突发事件背景下,错误信息、虚假信息,甚至信息过载,都将给决策者和公众带来巨大挑战。对信息追溯源头并进行合理分类十分重要,针对不同受众应该传递不同信息。疫情期间,国内多个期刊数据平台积极开办新冠专栏,共享研究成果。但各平台缺乏头条理念,文献分析功能也较为有限,更多只是起到检索分类功能,且对公众的宣传不够,内容形式也更偏向于专业人士阅读。

  国际一流医学期刊的网络平台重点突出,将有价值的信息放在醒目位置,同时度呈现疫情相关信息,而不局限于疫情防治内容。还会筛选出易于理解且具有科普意义的文章供非专业人士阅读,通过音频资源等帮助加深对疫情的了解,这些对于信息的简单整理都为阅读者提供更大的便捷。我国网络平台应充分借鉴国外网络平台经验,面对海量数据,及时挖掘各类信息的价值,针对不同的受众传播差异化的科技信息,做到重点突出。

  学术信息的传播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期刊的影响力,同时,重大突发事件对相关成果的发表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快速发表和传播是首发平台的显著特征,合理利用网络首发,有利于发挥我国科技期刊融合出版优势。然而,发表速度的加快也加深了人们对于论文质量的质疑。虽然预印版发表刊物简化、加快了同行评议流程,建立了快速发表通道,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同行评议的质量。疫情期间,国内一些期刊为了抢发,降低了“三审三校”要求,导致许多首发文章缺乏有力论据,实验设计不够严谨。而随后发表的论文“跟风蹭热点”、“内容同质化”问题涌现,低质量研究论文的泛滥,会加大把稀缺资源变成无效线索的风险。

  因此在追求快速共享信息资源的同时,各期刊也要做好信息审查工作,慎重选题,对文章重要性、严谨性、分析完整性、透明度和可行性进行分析,集中精力、协同攻关,在速度和严谨之间寻找平衡。此外,要加强各相关机构的信息交流,保证信息畅通,出现问题及时反馈,共同保障文献质量。

  在对新冠疫情相关高被引文献的研究中发现,主要发文机构及作者均来自中国,但是刊载高被引论文的却是国外期刊。例如,《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共发表143篇COVID-19相关文章,其中8篇来自中国,中国发文量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柳叶刀》共发表182篇相关文章,其中21篇来自中国,发文量位列第三;《自然》共发表82篇相关文章,其中4篇来自中国,发文量位列第三。新冠疫情首先在中国大规模爆发,国内大样本的病例资料对疫情防控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这对促进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和实际应用,提高我国的医学科技实力和医药期刊影响力都大有助益。

  因此,需要正视我国科技期刊“多而不强”、“小、散、弱”、“学术不自信”等现实问题。“科学无国界,技术有专利,科学家有祖国,国际间有竞争”,优质稿源对于争夺国际话语权至关重要。我国已是科技期刊大国,但并不是科技期刊强国。在打造国际一流期刊的同时,要积极组约高质量稿件,争取优质稿源,更好地服务科技强国建设。

  7月12日,美国研究人员宣布,他们首次成功将转基因猪心脏移植到两名靠生命维持设备延续生命的病内。

  根据几十名科学家编写的一份重要政府间报告,全世界有数十亿人依靠大约5万种野生动植物获取食物、能源、药物和收入。

  7月14日,中国科学院举行2021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颁证仪式暨座谈会。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选举办法》等规定,2021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65名中国科学院院士,有5位女性科学家当选。

  欧洲“织女星-C”运载火箭13日首次发射升空。欧航局太空运输系统负责人丹尼尔·诺伊恩施万德表示:“今天我们以‘织女星-C’火箭项目为开端,并以阿丽亚娜6型运载火箭作补充,开启欧洲火箭发射事业的新时代。

  这些羽毛好比羽绒服,帮助恐龙挺过2亿年前导致众多物种灭绝的全球大寒潮,并迅速“上位”成为侏罗纪时期的霸主。(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供图)此次,科研团队在新疆准噶尔盆地的野外考察中发现了保存精美的恐龙脚印化石。

  此次修订工作,经向社会广泛征集修订建议、组织专家评审论证、书面征求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意见等程序,现已基本完成。

  记者从水利部获悉,为深入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近日,水利部印发《母亲河复苏行动方案(2022—2025年)》,全面部署开展母亲河复苏行动。

  天链卫星投入使用前,我国一直依托陆基测控站和远望系列测量船支撑航天器的发射测控和在轨通信任务。

  今年上半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39.3万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47.3万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38.3万件。

  7月11日,当地卫生部门进行专业鉴定后通报称,该病例的血清学凝集试验为O139阳性,诊断为霍乱,毒力基因阴性。

  记者12日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了解到,该院强磁场中心王辉课题组,制备出超小铜纳米晶嵌入的氮掺杂碳纳米片催化剂。

  这是自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启动以来,学科覆盖面最广、参加科考队员最多、采用仪器设备最先进的综合性科考,共组织5支科考分队、16个科考小组、270余名科考队员参加。

  随着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数字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数字贸易迅速发展。作为新型贸易模式,数字贸易极大减少了贸易成本和时间,不仅使新的贸易产品不断涌现,而且正在改变几乎所有行业的贸易方式和贸易规模,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动力。

  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科研团队在相干测风激光雷达方面实现重大突破,首次实现3米和0.1秒的全球最高时空分辨率的高速风场观测。

  河北省自然资源厅日前发布古生物化石调查成果。2020年4月,张家口市宣化区发现大型恐龙足迹化石群,河北省自然资源厅立刻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核实并及时上报自然资源部,同时对这一带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加强保护和调查评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当代教育科学 期刊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