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知识  杂谈

神仙课题组!门下博士人手一篇Science!

神仙课题组!门下博士人手一篇Science!

  8月1日,据中科院网站发布的公告,现年47岁的浙江大学求是高等研究院/医学院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神经科学中心执行主任胡海岚再度入围中科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

  2019年,现年47岁的浙江大学求是高等研究院/医学院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神经科学中心执行主任胡海岚荣获“第十二届IBRO-Kemali国际奖”。

  这项奖项自成立起,从未颁发给除欧洲和北美洲之外的科学家。而胡海岚,她是国内甚至是亚洲,第一个斩获该奖项的科学家!因此被人民日报评为“亚洲第一人”。

  胡教授既是一位令人敬佩的科学家,也是一位尽职尽责的良师。在浙大任教期间的期间,她是浙大师生公认的最美教授。犹如她青年时期“学霸女神”的称号,她的科研能力与妍丽的外表使得作为博士生导师的胡海岚受到了颇多学生的喜爱。

  虽然她所取得的成就是很多人无法比拟的高度,但却始终保持着一颗谦虚的心。胡海岚的学生表示,胡教授一直都非常平易近人,在平时就像朋友一样。学生遇到什么问题都会和她沟通,而且她还会经常和同学们分享自己对经验,对于学生的论文发表,她也会给出忠恳的建议。

  学生们都很喜欢上她的课,每次只要是她的课程往往都是座无虚席,还会其他专业的学生旁听,不少女学生都把她作为自己的人生榜样。

  2018年6月,胡海岚教授曾受邀参加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IBS)团主办的“研途”大师讲坛,接受学生采访时被问到“您的每一位直博毕业生都有一篇CNS?”

  胡海岚回应:“到目前为止毕业的直博生有五位。她/他们确实都发了一篇一作或者共同一作的Science。另外还有两位,一个是硕士做了我两年的实验室管家然后考博,还有一个是在四年级的时候转组过来,他们两位合作发了一篇Nature Neuroscience。”

  从“学霸女神”到“最美教授”,胡海岚既是探路人,也是引路人,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像胡海岚这类科学家的努力, 为他们点赞!

  胡海岚出生于1973年,浙江东阳人。学生时代,一直是名列前茅的优秀学生。高中时期,就凭借实力,荣获全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高三时,更是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被提前保送北大生物系。

  当时朋友问她生物系毕业以后干什么,她笑嘻嘻地回答:“要么研究细胞搞科研,要么进酱油厂造酱油。”

  1996年,胡海岚从北京大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专业毕业。为了在该领域继续深造,她漂洋过海,进入美国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当时,中美科研领域差异甚大,留美深造,是每个年轻学子的向往。远赴重洋,胡海岚辛勤求学、砥志研思,最终在2002年拿到神经生物学方向博士学位。

  在读博期间,胡海岚的科研目标开始变得明确——揭开情绪的奥秘,掌控大脑神经环路的“编程”。神经生物学是研究脑的科学。在胡海岚看来,大脑是自然界最神秘最复杂的结构之一。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更是脑科学的世纪。这个领域不仅有太多的挑战,更有太多的未知。

  之后,她很快就吸引了美国著名生物实验室——冷泉港实验室的注意,并被邀请加入实验室进行博士后工作。

  时至今日,出国留学或者定居海外,一直是很多人的追求和选择。毕竟在优渥的待遇和前沿的科研面前,不是谁都能够抵挡住。但胡海岚的志向从未改变,报效祖国才是她的追求和选择。

  2008年,她和很多载入史册的伟人一样,毅然选择归国,并加入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15年,加入浙江大学,并带领自己的团队继续深入研究神经学领域,获得了很多科学突破。

  胡海岚教授在情绪和社会行为的神经生物学基础这一脑科学前沿方向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她首次揭示内侧前额叶的神经活动在社会等级行为中的重要作用;阐明情绪因素如何影响学习和记忆的分子和细胞学机制;在抑郁症神经环路和病理机制的研究方向上也取得了关键的进展。

  胡海岚的研究工作,实验的主角都是小鼠。2015年,胡海岚教授应邀《细胞》杂志子刊《神经科学动态》杂志写综述,当时的封面就是胡海岚实验室的主角——小鼠。

  2017年7月14日,快报发布报道:《成功可以被人为左右 浙大科学家在世界顶尖期刊科学杂志上发文:首次证明“强者愈强”与大脑密切相关。》

  2018年2月15日,胡海岚课题组在《Nature》上发表了两篇关于抑郁症研究的论文。这两篇研究长文,揭示了抑郁症和新型抗抑郁药物的机制,并为开发新型的快速抗抑郁药物提供了多个崭新的分子靶点”。

  抑郁症的治疗是困扰全球的难题,这两篇论文的发表加快了研发治疗抑郁症药物的进度,给全球3.5亿患有抑郁症的人带来了福音。

  也正基于此,2019年7月15日,胡海岚教授获得第12届IBRO-Kemali国际奖,同时获得奖金25000欧元,成为“亚洲第一人”。这不仅是胡海岚团队的成功,对于提升中国的科研实力、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的话语权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她一直身体力行地践行着对科研的热爱,多年来,她在情绪和社会行为的脑机制等前沿方向取得了一系列既有理论意义又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原创成果,在《科学》、《自然》等国际期刊上发表了多篇相关的论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科学课杂志陈文斌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