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知识  杂谈

清华和北大何时恢复建制化科学技术和社会研究成立STS系?

清华和北大何时恢复建制化科学技术和社会研究成立STS系?

  昨天是六一佳节,大清早醒来在朋友圈看到转发的慕尼黑工业大学(TUM)成立STS系的消息。因为消息就是原链接,马上机器翻译了一下:

  科学和技术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从个人对食物和健康的选择,到公众对隐私、风险或流动性的担忧,一直到全球可持续性、发展和安全问题。今天的大多数争议和政府决策都涉及协调专家知识和技术设计与和正义问题。同时,科学和创新是深刻的社会过程,受特定文化规范、价值观、经验和合法化实践的影响。

  TUM 社会科学与技术学院的 科学、技术与社会系 (STS)致力于了解科学技术的更大的伦理、社会、和法律层面。嵌入 TUM 独特的创新生态系统,我们致力于通过社会科学研究、教学和公共对话——通常与技术领域的合作伙伴合作,以更负责任和可持续的方式参与科学和创新。TUM STS 社区致力于为应对高科技社会的挑战提供新的知识和实践资源,并培养对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键接口具有独特敏感性的未来领导者。

  本STS 部门成立于 2021 年,扩展了自 2012 年以来慕尼黑社会技术中心 (MCTS) 奠定的制度基础,将社会置于 TUM 使命的核心。作为欧洲最大的 STS 中心之一,我们是一个活跃的知识社区,由来自众多学科和专业领域的 70 多名研究人员组成。作为一个部门,我们提供2 个硕士课程并为学院的博士课程设计 STS 内容。我们提供定期公开讲座和座谈会、每周讨论小组和访问研究员计划。我们与 TUM 的其他部门以及德国和世界各地的领先 STS 中心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

  先看曾经在学界活跃了15-20年的清华大学科学技术和社会研究所。尽管它作为实体机构刚被撤销二、三年,但网络无情,搜了半天只能看到起码是10年前的百度百科介绍,但彼时的辉煌依然可见一斑:

  1985年清华大学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STS)机构,1993年成立了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2000年组建了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研究中心。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是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国家创新研究基地(2004)、中国科协—清华大学科技传播与普及研究中心(2005)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成为北京市重点学科(交叉学科类)。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有:科技的哲学研究、科技的史学研究、科技传播与普及研究、科技政策与战略研究、科技与国际(地区)关系研究等,并在“科技传播与普及”、科技创新与政策研究”、“科技哲学与文化研究”三个方向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承担和完成了一大批国家级、省部级以及海外合作课题,参与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主持编撰《清华科技与社会》等丛书,是《科学学研究》期刊的主办单位之一,研究所科研条件良好,学术成果丰硕。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设有科学技术史硕士学位点、科技哲学硕士学位点和科技哲学博士学位点,并建立了哲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所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教授6人(均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9人,教师大部分有留学经历,其中有多位海外博士学位获得者;另外,有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18人,有一批校内外、海内外兼职教授和兼职研究员。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以科技哲学学科建设为中心,正逐步建设成清华大学文科的标志性学科之一。

  再看比清华大学科学技术和社会研究所的历史更为悠久、更早无疾而终的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网络对它更加无情无义,只能在名为中国农业历史与文化的网站上看到它上世纪末的自我简介,但其中却有满满一个世纪的情怀:

  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简介1. 历史渊源和机构沿革19世纪末,严复(后来曾任北大校长)翻译《天演论》,借用生物进化论思想倡导改革中国社会。进化论深刻影响了维新思想家、辛亥领袖、新文化运动先锋和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称进化论是中国人从西方借来的第一件思想武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高擎的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大旗,直接影响了中国的社会进程和精神。其中的赛先生主要是指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蔡元培1917年任北大校长,多次强调沟通文理。1918年,北京大学于成立二十周年之际开设科学概论等课程。1920和1925年,北大出版部先后出版化学系教授王星拱的《科学方》和丁绪贤的《化学史通考》。1952年,物理系教授王竹溪招收物理学史研究生。1953年,苏联专家萨波什尼科夫和生物系教授赵义炳在北大招收自然辩证法专业研究 生。1962年,北大与中国科学院哲学所联合招收自然辩证法专业研究生,于光远、龚育之任导师。1984年1月13日,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北大获得自然辩证法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第二批)。1986年7月28日,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北大获得自然科学史(物理学)和自然科学史(化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第三批)。1990年11月2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北大获得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第四批)。1961年,哲学系成立自然辩证法教研组,孙小礼任组长。1979年北京大学自然辩证法与科学史教研室成立,潘永祥任主任。1986年4月12日,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成立,孙小礼任主任,李慎任副主任,龚育之、何祚 庥、罗劲柏为兼职教授。1999年,中心有教授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副教授2人(其中硕士生导师6人)……迄1999年,中心共招收博士生34人、硕士生69人,毕业博士16人、硕士53人。
 2.近期发展规划
 立足于北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计划,借鉴国际上相应学科领域的发展模式,中心的近期规划是:
 学科分布与学位点:形成包括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社会学、科学与公共政策四个相互联系的、以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群。其中,科学技术哲学专业拟进一步加强博士点建设,科学技术史专业拟在四年内恢复硕士生招生和培养工作,六年内争取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科学社会学重点在于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科学与公共政策要理论研究与现实研究并重。

  从中可以看到,那时北大已经开始实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计划,清华应该也是如此……只是这两个机构一个不知什么时候倒在半道,另一个则消失在天亮时分……

  说了这些,然后呢?吧啦吧啦讲很多大道理吗?诸如:中国应该加强科学技术与社会等交叉前沿与跨学科研究,建设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大学需要….可惜我既不是清华的也不是北大的,虽然20年前我曾经参加过曾国屏教授主持的社科基金项目(成果就是《赛博空间的哲学探索》(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其间老曾还真聘我做过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研究中心兼职研究人员,但话留给他们或他们的校友去讲是必要的谦逊……

  “在迈向高水平自立自强的科技强国之路上,清华和北大什么时候恢复科学技术和社会研究,成立STS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科学技术与社会哲学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