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资讯  新闻

科教兴国与创新驱动发展

科教兴国与创新驱动发展

  回望中国党一个世纪以来的奋斗历程,在五四精神的启蒙下,我国的科技创新发展历经新主义早期探索时期、社会主义和建设曲折前进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自立自强时期,党中央先后实施科教兴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过科技救国、科技兴国、科技强国的创新探索之路,凝聚了中国党人的集体智慧,是改变新中国命运和前途的伟大力量。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近代中国进入新主义时期,救亡图存的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拥护“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科学),倡导和科学的启蒙为中国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崇尚科学、探索科学的五四精神照亮了百年中国的科技创新发展之路,科技救国开始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始终把科技和教育作为兴国之基础的方略。“科教兴国”战略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决策,应“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1995年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标志着“科教兴国”作为国家重大科技战略开始部署实施。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进一步指出,“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决心。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2007年,党的报告明确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指出要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习总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教育则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科教兴国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理论观点的继承和发展,从提出“向科学进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国党始终在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自主创新道路。党的作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进行全局性和长远性的系统谋划。

  在我们党从科教兴国到人才强国,再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成效显著,在基础研究领域水平提高,前沿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如“龙芯”CPU、高性能计算机、高速铁路、“神舟五号”飞船等技术的进展,带动了信息通信产业、高铁等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取得了飞跃性的科技成就。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习总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创新精神,而且充分体现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动力观。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下,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和新动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加需要注重信息技术、能源技术等前沿领域基础研究人才的培养。

  科学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土壤。科技人才的培养依靠科学教育,教育是百年大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根本使命是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培养国之大者。科学教育是人才培植的土壤,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科技人才,为创新型国家建设输送源源不断的科技人才后备军。传播科学的科教事业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不竭动力源泉。

  基础研究是自主创新的关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战略布局中加强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基础前沿和高新技术研究,大力支持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在经济科技发展前沿的关键核心技术上,要想解决“卡脖子”问题,掌握竞争优势和主动权,就必须在科研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引进前沿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人才,组建科学家作带头人的尖端科研团队。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中央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着力于构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创新生态系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一是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回顾百年科技发展史,党的历代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作出重大战略部署,都为国家指明了科技创新发展的正确方向。不断健全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机制,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是新时代中国科技事业发展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为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大力提升科学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二是坚持科教兴国,夯实产业发展之基。科教兴国战略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的长期实施,为我国提供了一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习总指出,中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我们要有这个自信,开拓视野、兼收并蓄,扎扎实实把中国教育办好。在“十四五”时期,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现代科技教育提供的高素质劳动力将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把握新发展格局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深化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动态调整高等院校与产业发展的匹配机制。在专业设置上,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协同培育高素质劳动者和创新型人才。

  三是优化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发展环境。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扎实推进,党中央始终重视对科学教育的投入,我们党秉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光荣传统。在“十四五”时期,把培养科技人才,提升科研人员的获得感,作为重要任务。不断改进优化人才的培养、激励与评价机制,大力引进高精尖科技人才,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为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根据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人才的发展规律和阶段特点,分类制定人才培养政策,阶梯式培养青年科研人才,以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特别是青年科研工作者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活力。

  四是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习总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十四五”时期,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设定与我国长期以来坚持的自主创新原则是一脉相承的。我国为了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目标,需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在基础研究领域加大投入,将提升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力争为国家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充当国家顶尖科研机构。重点布局一批前沿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实行“揭榜挂帅”制度,改革科研评价晋升机制,鼓励科学家长期从事基础研究工作,甘坐“冷板凳”的精神,致力于解决关键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问题。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机制的经济学研究”(21BJL076)阶段性成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中国科技发展历程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