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资讯  新闻

焦点访谈丨新科技 新基建!5G赋能千行百业

焦点访谈丨新科技 新基建!5G赋能千行百业

  基础设施建设是国民经济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引领性产业。而新基建,则成为近年来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新基建,就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它涵盖但不限于5G、云计算、数据中心等众多新科技。我们为什么要推动新基建?新基建又会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先来看看被列为新基建的重要领域——5G。

  上午9点多,一艘巨大的货轮停靠在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集装箱码头,准备装载货物。一排排高大的桥吊将集装箱从卡车上抓起,依次放进货轮。每个操作都很精准,桥吊的驾驶室里并没有驾驶员,指挥这些操作只需要在远距离的操控机房里进行。而保证它顺利运行的关键,是一套稳定的5G网络。

  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集装箱码头桥吊司机钱斌说:“桥吊上布置了19个摄像头,可以360度无死角观察作业的现场状态,稳定的5G网络让所有摄像头画面,实时从远方传到我们这边,让我们观察。”

  要精准地把集装箱吊起,就需要把这些摄像头拍摄的高清画面,以几乎没有延时的速度,传输到操作室。

  钱斌说:“5G流畅运行的稳定程度是摆在第一位的,延时小于0.1秒,网络一旦出现延迟,我们在画面上看到吊具离箱子比如说还有3米,但实际上现场吊具离箱子可能就只有20厘米了,会导致安全隐患。”

  延时不到0.1秒,也就是说,从视频采集、传输,整个过程比我们眨一下眼睛的时间还短,5G就是这样神奇。

  5G全称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和大连接特点的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相比之前的几代通信技术,5G最重要的一个进步就是能实现“人机物互联”。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产业互联网研究部主任黄颖说:“从2G 、3G到4G,移动通信网络一开始都是面向公众,就是面向人的。到5G的时候,它除了对人的这种带宽不断增加之外,又增加了低时延、高可靠、大连接,这种实际上都是对物的一些要求,包括工业装备、各种物联网的一些采集设备都可以接入,可以做到万物互联。”

  做到“万物互联”,就意味着5G技术不仅能应用于我们的生活,还能在工业生产、大型项目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就依托5G技术,进行了智慧化升级改造。在这里,许多大型设备都已经实现了远程化、智能化操控。通过应用5G技术,不仅能够提高作业安全性、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还能提升工作效率。而这正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港口向数字化、现代化转型的发展趋势。

  推动港口的转型发展,是5G发挥作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5G发展,将5G、人工智能等列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并对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作出部署。

  新基建,新就新在智能化上。5G网络相当于信息数据的高速公路,众多的高速公路就会织就一张四通八达的网络。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一个国家要发展经济、进行建设,以及在各民生领域提高服务质量,都必须要建起一个先进、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网络。

  而要发展5G,就需要建设足够支撑起这张网络的5G基站。几年来,国家持续加快5G网络规模化部署。现在,我国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185.4万个。

  5G建设、发展如火如荼。然而,回首往昔,从最初的1G,也就是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到5G,这一路走来并不容易。改革开放之初,我国通信技术水平远远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

  技术水平低、缺乏产业配套,这就使得我国在1G、2G时代处在落后的位置。通信技术薄弱,也一度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在各方努力下,2000年7月,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被批准为国际电信联盟的正式3G标准。2009年1月,3G牌照发放,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3G时代,而在这个过程中搭建起的产业链,为此后我国的4G乃至5G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面对挑战,自立自强、啃下技术“硬骨头”是唯一途径。经过艰辛的追赶、跨越,我国5G发展走上了一条快车道。信息通信从最初制约国民经济发展,成长为带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和推动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关键支撑。

  黄颖说:“因为5G作为基础设施,绝对不是只在某一个行业来用,设施一旦建成,各个行业都围绕着自己的需求,可以有更多的应用出来。”

  在青岛海尔5G智慧工厂,检测人员戴的眼镜可不一般,它叫5G+AR眼镜。只要用它扫描生产线上的产品,所有要检测的数据就能直接上传到后台数据中心,同时进行分析计算,检测既高效、又准确。不仅会计算、能检测,通过5G技术对人、机、物、系统等全面连接,为工业乃至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实现途径。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将加速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加速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说:“2019年的时候,全球工业生产网络95%以上都是有线网络,很少用无线。为什么用得不多?没有很好技术可以匹配生产高可靠性的需求,其实大家对5G给予了很高期望,某种程度上工业现场里面,如果能用无线技术的话,意味着生产线调整非常灵活,而且成本也会下来,所以它会是一个大的变化,5G是一个赋能技术,这个技术和每个行业结合以后,带动、推动每个行业的变革和创新。”

  河南尉氏县沈家村,有了智慧型的农田5G基站,可以每天对空气水量、雨量、土壤温度、湿度,以及风向、日照等做精准分析,村民通过手机就可以实时监看,种地变得容易许多。

  农业的智慧转型基于5G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截至5月底,5G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县城城区和92%的乡镇镇区。这样的大力投入和建设决心,增加着“中国饭碗”的成色,也有助于消除城乡差别、助力乡村振兴。

  而不落下任何一个,真正增进百姓福祉,是新基建从启动伊始就承载的愿景。5G网络连接下,偏远地区也能享受到专家的远程诊疗与指导;老人的照顾与关怀等等,5G代表的不仅是发展的速度,更是发展的温暖。

  现在,5G已经应用于工业、医疗、教育、交通等许多领域,覆盖国民经济40个大类。无论是高新企业的蓬勃而出,还是应用场景的快速扩展,5G产业链上这一个个微观个体的发展壮大,都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提供着强大韧性和后劲。

  尽管5G商用落地只有3年多的时间,还面临着一些需要集中精力破解的难题。然而,值得期待的是通过3年多的应用,5G让移动通信技术赋能经济社会发展,逐渐从愿景走入了现实。加快推进“新基建”,通过筑牢“硬件基础”给创新加把劲、添把火,涌现更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也是为中国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增添澎湃新动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网”或“中国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城市为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了最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创新空间。[详细]

  河北着力推动5G、大数据、物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领域充分发挥5G的技术优势、网络优势。[详细]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也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详细]

  E-mail: xi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001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关于新的科技热点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