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资讯  资讯

科学家的名字(姓潘的科学家的名字)

科学家的名字(姓潘的科学家的名字)

 

在南大的百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培养了无数杰出的人才,他们秉承着南大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校训,在各个领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走访南大航天人小队是由9位来自不同院系的同学组成,他们用了约一周的时间在北京和南京采访了南大在航天领域的校友,愿为南大保留更完整的航天记忆,使校内外人士更好地了解南大在航天领域的贡献,也让同学们对航天领域有更全面的了解。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南大天文系59届校友潘厚任先生的不凡航天路。

人物简介

潘厚任,195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天文系天文专业。原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副主任兼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副总指挥

主要工作经历:我国首批箭载、星载太空探测仪的设计研制、卫星轨道计算;曾参加我国第一、第二颗人造卫星的总体设计和卫星系列规划制订,先后任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设计组组员、副组长;空间光辐射、卫星电系统研究室负责人;1980-90年代受聘为国家科委空间专家组专家, 开展了中美、中德、中葡太空科学与应用的合作交流。在国内、外会议及刊物上发表论文、报告,以及专著、译著共91次;科普文章26篇。所参加和负责的工作获七项国家和中科院科技成果奖;国家和中科院载人航天等突出贡献奖3项;1999年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等个人优秀奖共10项。(2016年9月起不再担任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常务理事。)

南大有个天文系,天文系出航天人,里面有一个叫潘厚任。2017年盛夏,我们来到南大校友潘厚任先生的家中,和他一起聊了聊在南大读书时的故事和从事航天事业的经历。先生侃侃而谈,我们受益良多。

南大·印象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在的人类也越来越喜爱科技化智能化的生活,不论是智能家居,还是各种各样的可穿戴设备,受到了很多消费者用户的青睐和喜爱。

时光匆匆流过,记忆永不褪色。作为南京大学59届天文专业校友,潘厚任老先生对大学生活充满怀念。回忆大学生活,潘老显得兴致勃勃,他的故事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感受到了当时在南大求学的青年学子的不易。

当时,虽然全国都在进行政治活动,但整个南大和整个天文系都对政策贯彻方向掌握得比较好,所以有天文系里无右派的说法。全国大跃进,南大也不例外。不过书记并非要大家打砸铁器炼钢,而是动员他们办了两个厂子,一是物理系半导体厂,一是天文系的光学厂。当时还在校门外的、漂亮的琉璃瓦小楼,便作了光学厂的工厂,让他们能够在里面磨玻璃做望远镜。在南大,诸如这样来自长辈和老师们的关爱和理智让潘老很感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时光匆匆流过,记忆永不褪色。作为南京大学59届天文专业校友,潘厚任老先生对大学生活充满怀念。回忆大学生活,潘老显得兴致勃勃,他的故事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感受到了当时在南大求学的青年学子的不易。

当时,虽然全国都在进行政治活动,但整个南大和整个天文系都对政策贯彻方向掌握得比较好,所以有天文系里无右派的说法。全国大跃进,南大也不例外。不过书记并非要大家打砸铁器炼钢,而是动员他们办了两个厂子,一是物理系半导体厂,一是天文系的光学厂。当时还在校门外的、漂亮的琉璃瓦小楼,便作了光学厂的工厂,让他们能够在里面磨玻璃做望远镜。在南大,诸如这样来自长辈和老师们的关爱和理智让潘老很感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是,同样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当时南大艰苦的求学环境。食堂都是草棚子,漏风漏雨;数学、物理基础课都在大平房,几百人一块上,听课、看黑板、提问,都不方便。潘老先生还记得当时甚至和同学们与宿舍里的臭虫斗智斗勇的苦事。最终还是靠校领导的关怀,大家抬着床到食堂,用蒸馒头的蒸汽蒸,这样才(把虫问题给解决)。回过头看过去,潘老他们与这种艰苦条件做的斗争,也都化作有趣的往事,可堪调侃聊作一笑了。对比南大如今整洁舒适的学习和住宿环境,我们不由得觉得更该珍惜当下优越的条件努力学习。

长时间过度充电可能会导致电池鼓包。下班后记得拔掉电源。

1957年,苏联第一颗卫星已经上天。在全国大跃进的形势下,系里准备研制一台太空探测仪,于是便派了两个学生到北京学习和研究。还在上课的潘厚任就被派到了北京天文台筹备处搞探测仪。但是天文台还在筹备,筹备处还没有完备的研究条件,于是领导就找寻机会,最后将他们送去刚成立的581组搞卫星。581,是当时中国科学院专门成立的研究卫星的小组代号。581组组长是钱学森,副组长是赵九章、卫一清。一直到临近毕业,潘老才回了学校。不过他离开这个单位的时候,也没料到自己还会回来。

后来,581组领导派人到北京、南京、上海等地高校招应届毕业生,到了南大便直接找到了天文系党组织。领导很重视,并特别从气象系调了一个分配名额给他。潘老先生笑言,其实他当时心里还有点不乐意,北京又远路费也不便宜,但是国家召集,怎么能拒绝呢?于是,年轻的潘厚任便包袱款款地乘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从此开始了正式的航天工作。

581组是个保密单位,就连家人和老同学们也都不知道他去搞卫星了。当时他们在学校业余向外语系教授学习了世界语(Esperanto),并和苏联、东欧国家的大学生用世界语通信,为了保密,也与自己的笔友断了联系。不过潘老倒是不觉得有什么束缚,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和同事们聊天和玩耍都在一块,感情也都很好。

随着时间推移,潘厚任发现工作越来越有意思——天文知识在这儿非常有用。航天离不开搞天文的,潘老说,因为航天当时缺这方面的人才,我是学天文的,还是很幸运的。然而,人人都能碰到机会,但是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大脑。潘老虽然没有刻意为这个领域做什么准备,但是因为一连串的巧合得以在工作中站稳脚跟,发挥所长。这些巧合是什么呢?潘老先生说这都里不开学生时代的努力积累。

数天系是理科,没有工程课。但高三时候,潘厚任有门机械制图课,还是美术老师教的,他没想到一工作就用上了。设计的时候便能自己画图纸,看别人交的图纸,还能给加工的师傅讲要求。南大的天文专业有门无线电课,让每人装一个五灯收音机。这点无线电基础,以后在经常接触电的工作中便派上了用场。天文课里,他们用过的坐标量度仪在照片上量恒星的坐标,可以将恒星的位置定得非常准。后来在制定卫星规划时,利用同轴星像机拍摄恒星的照片,解决了返回式遥感卫星测定地面坐标点的难题。

大学时,潘老的第一外语学的是俄文。他业余学了英文,这在他出国交流的时候给了他许多方便。派不上用场的东西也多,但是还要多学一点。玩也是玩嘛,我们学功课就跟玩儿一样……潘老不以为意,但这样的心态,让我们这些年轻人钦佩,也知道了航天工作所需的知识和素养从何而来。

上世纪80年代,中美在航天领域有过合作的时候。1984年美前总统罗纳德•里根访华,提议中美开展航天合作,我国成立了中美合作专家组,正式任命专家组正、副代表,潘老就是来自科学院的副代表。代表团到美国访问时被接待得很好,双方交流也大开绿灯,可见当时合作确实感觉很好。

谈起我国和美国航天发展的差距,潘老还是很乐观自信。他给我们分析,美国起步早,二战结束时招揽了一大批德国科学家,且投资大,待遇也很有吸引力。潘老形象地说,我们起步时就像是要吃馒头连面粉都没有,得从开荒种麦子做起。当时,国家百废待兴,工业基础比不上美国,甚至可以说是薄弱、不配套;国内关于航天方面的国际学术交流也不畅通,被封锁着,只能自力更生,慢慢摸索。当时我国航天与美国的最大差距是投资。九十年代美国每年投资航天三百多亿美元。我国搞飞船,从神一到神六,总共才花了200多亿人民币,约为美国一年的十分之一,而且其中三分之一用于固定资产投入。

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潘老认为,最重要的是留住、培养了一代年轻航天人。在当时艰难的条件下,我们的航天人自力更生埋头苦干,冲破一层又一层关卡,让航天事业发展壮大,问鼎尖端。这值得每一个人感到骄傲和欣慰,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潘老对我们国家航天事业的未来很有信心,现在发展这么快的也不多啊,是不是?

现在,潘老先生将担子交给了年轻一代,但仍然对航天工作抱有热情。退休后,他致力于推介大众科普,已在全国各地,为各类听众作了一千一百多场航天科普演讲。

因那星空浩瀚,前人探之不尽。他便化作天地之间的灯塔,聚星光为明灯,牵引后人的目光,往那神秘而有趣的星空去。

如何辨别PD快充线?PD快速充电标准的基本架构是USB-C接口,但USB-C只是USB制式的一种接头规格,并不表示采用USB-C接头的线材就直接支持PD快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