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知识  科学

百科知识|北京冬奥会“科技8问”(下)

百科知识|北京冬奥会“科技8问”(下)

  冰球是同场集体性球类项目中对抗最激烈的比赛项目,攻防之间经常转换,运动员要在几分钟内完成超负荷的激烈对抗,在对抗中受伤时有发生。在如此激烈的比赛过程中,现场仅配备医生和急救箱远远不够。

  北京冬奥会的冰球场馆内配备了一辆特殊的大型厢式货车,它就是“科技冬奥”的专项项目成果—冬奥会冻伤及颌面创伤移动式智能化诊疗平台(简称“智能诊疗车”)。“智能诊疗车”由诊室和CT室两部分组成,配备CT机、冻伤面部数据采集系统、心电监护仪、血液分析仪、智能心肺复苏仪、便携式呼吸机等设备,确保受伤人员能得到迅速、高效的医疗护理和紧急处置。“智能诊疗车”内安装了网络平台接口及人工智能软件,能够有效提高冻伤及颌面创伤现场诊疗的效率,实现科学快速的现场诊治流程,同时可高效完成与医院的信息对接,让转诊过程畅通无阻。

  比赛中,冰球运动员受到的损伤以‍‍颌面创伤为主。出现颌面创伤的运动员往往伴随气道的损伤,此时便携式呼吸机就会派上用场。这种呼吸机虽然小巧,但性能上接近重症监护病房的呼吸机,可避免受伤者因缺氧造成机体损伤。‍‍当运动员出现皮肤破损等外伤时,“智能诊疗车”的血液分析仪可以完成血常规生化和血气分析的检测,‍‍确认运动员受伤后身体的变化。

  ‍CT有一定辐射性,如何减少辐射对医护人员和伤员的伤害呢?原来,“智能诊疗车”中的设备是锥形束CT,它更轻便,辐射强度更低,车内墙体也安装了防辐射设施。在CT满负荷运转情况下,不仅车外的人员是安全的,‍‍车内的人员只要在CT室门外也是安全的。

  为了保证医疗信息快速传递,比赛现场的医护人员都要佩戴一个远程的诊疗记录仪,记录仪中有一张5G信号卡。医护人员在入场救援时,可以通过该设备实时记录诊疗过程的图像和声音。‍‍这些诊疗信息通过5G网络传递到中控台,中控台的值守人员收到比赛现场医生对伤员的诊断信息后,会第一时间联系专家库成员,同时“智能诊疗车”会根据诊断信息尽快做好救治准备。

  对于运动员来说,未感到疲劳的训练对提高比赛成绩是无效的,但是长时间、高负荷训练产生的疲劳积累又可能带来伤病,同时也会影响训练效果。为了破解训练中的“疲劳困局”,冬奥会科技研发团队设计制造了冬季项目运动员疲劳快速消除系统(简称疲劳快速消除系统)。

  从外部看,疲劳快速消除系统是一个白色圆形舱,舱体线条柔和,高度接近普通成年人身高,要想进入舱内,必须弯腰低头。舱内有一把长椅,还有迷你桌板和监测仪器。系统由微压补氧设备和经颅脉冲电刺激仪组成,舱内气压是1.3个标准大气压,能促进血液循环,吸收氧气量随之增加,可帮助运动员缩短恢复时间,提升疲劳恢复效果,提高运动成绩。经颅脉冲电刺激仪可刺激脑部神经、外周神经及肌肉,有利于改善运动员的大脑及神经系统状态。

  经过高强度训练或比赛之后,在疲劳快速消除系统的帮助下,筋疲力尽的运动员只需50分钟就可以恢复体力,精神状态也能回到运动前的水平。

  张家口冬奥会场馆区域海拔约2千米,是此次冬奥会三个赛区中海拔最高的区域。在每年二三月份,张家口高海拔地区最低温度可能降至-30℃以下。在高山、低温、冰冻、大风的极端环境下如何保障网络畅通?如何保障5G移动网络不减速?

  冬奥会通信技术团队根据当地环境为冬奥会相关区域提供了专门通信,加强移动网络建设。张家口奥林匹克村所在的太子城区域实现3G/4G/5G网络完整覆盖。在5G网络上采用3.5G宽频技术,下载速率可达1.7Gbps,是国内通信网络中最快的下载速度。

  在覆盖高速5G网络的比赛场馆中,度观赛体验和 VR 直播技术便可大展拳脚。例如,在北京五棵松体育中心,60个采用5G+8K 技术的相机呈180度吊装在竞赛场馆内环形屏的下方,比赛开始后,便可对赛事进行全面拍摄。现场观众只需扫描二维码,下载应用程序,就可以体验180度自由视角观赛和沉浸式直播,实时观看自主选择的比赛瞬间。

  过去大家观看的体育赛事直播画面,是由导播人员在转播车上对多路摄像机拍摄的画面合成的一路信号,画面由导播主导,观赛人员无法自主选择“看什么”。度观赛体验和VR 直播技术则可让观众通过手机、VR头盔等设备实现自由视角和VR直播观看,实现用户自主交互式观赛体验,改变固定视角和被动式观赛的传统直播方式。该技术首次通过三维重建和渲染技术,实现了用户交互式、连续自由视点视频生成与传输,观众看得更清晰、更真实,能身临其境地感受比赛。后续还将加入人物跟踪技术,观众可以选择心仪的运动员,跟踪该运动员的画面,一饱眼福。

  在一些新闻节目中,画面上会出现一位手语播报员为听障人士服务,很好地满足了听障人士获取新闻信息的需求。不过,在所有视频节目中都安排手语播报员,显然成本过高,无法实现。在此次冬奥会上,新闻播报员的身边会出现一个手语播报数字人。手语播报数字人可根据收听到的语音,自动实时生成手语手势,帮助听障人士轻松了解新闻信息。手语播报数字人为什么能听懂新闻呢?原来,科研人员采用了目前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手语播报数字人以“悟道2.0”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为底层核心技术,可实现智能化的手语生成,达到信息无障碍效果,让听障人士也能轻松、高效地获取比赛信息,体验冬奥会的精彩。

  一只长得像狗,却有六条腿的机器人,可能是此次冬奥会上最“萌”的机器人。当“六腿小狗”第一次出现在冬奥科技展馆中时,很多好奇的小朋友都兴奋地趴在地上与它交流、玩耍。其实,憨厚可爱的“六腿小狗”并非玩具机器人,它在冬奥会上将肩负重任。“六腿小狗”的大名是导盲六足机器人,是针对视障人士参与赛事活动的导盲需求而研发的机器人,可为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事活动中的视障人士提供引导。导盲六足机器人可通过语音、操控设备输入等方式获取目的地信息,通过精确导航定位进行路径规划,利用视觉和力觉融合进行行走稳定控制,引导视障人士顺利出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科学百科手抄报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