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知识  科学

致敬女性力量丨“她力量”已撑起科研“半边天” 盘点记录那些来自女性的非凡荣光

致敬女性力量丨“她力量”已撑起科研“半边天” 盘点记录那些来自女性的非凡荣光

  从破译出最古老现代人基因组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到获得有“女性诺贝尔科学奖”之称的“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的浙江大学胡海岚教授,近几年,女性在科学殿堂里的光环被越来越多人所看到。据相关针对全球科研人员性别调研的数据显示,全球女研究员的占比已经从20年前的29%上升到40%左右。特别是中国女科学家的增长引人瞩目。

  目前,在中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女性项目课题负责人约有6000人,履行项目骨干比例占到27%。科学发展,离不开女性的力量,代表中国的“她”智慧不断在世界顶尖科技舞台上大放异彩。

  作为百科权威内容智库的核心保障,自百科学术委员会筹备以来,已有多位女科学家携团队加入其中,贡献着“她”力量,为用户提供更加权威、丰富、及时的百科知识,帮助人们更加全面、准确地认知世界。

  封面新闻盘点了近些年在各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女性学者们,她们的力量为学术领域的海洋激起的不平凡的浪花。与此同时,她们也都是学术委员会的成员,在科研之外,于知识科普的道路上也在贡献自己的力量。

  卢静,女,博士,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古鱼类学,特别是早期硬骨鱼类演化研究。在百度百科上,卢静的介绍有满满几屏。

  她在“石头里的骨头”中寻踪过去、探索未来,她被人们称为“玩骨头的卢老师”,她用热爱点亮了奇妙的古生物世界,可以说是对卢静最好的注解。她曾这么解释自己的研究内容:“追溯到4亿年前,人类的祖先其实是一条鱼,一条爬上陆地的鱼。这就是我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到底是哪一条鱼最后爬上了陆地。”

  作为研究古鱼类的科学家,全世界和卢静研究同一个方向的人不过十余人。为了让更多普通人了解到万物演化的奥妙,卢静开始用互联网平台传递科普知识,有三十多万的用户被古生物科学吸引,成为了她的粉丝。

  李文娟,女,1963年出生,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农业布局与区域发展创新团队科研骨干,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产品产需区域平衡,农产品优势区布局,现代农业产业政策和规划,农药环境风险评估模型标准场景构建,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乡村发展政策研究等。

  百度百科上,李文娟的简介显得严肃而有分量,但其实打开她的短视频平台账号,却是个有着八十万粉丝的“网红”。

  出生于1963年的李文娟,已在农科院工作37年,是一名博士、研究员,也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偶然间看到视频评论区有一些网友对食品谣言深信不疑,她感到责任在肩,于是一条条农业科普视频诞生了。在她的视频里,晦涩难懂的农业知识变成了亲民的大白线天出栏的白羽肉鸡是激素鸡? 李文娟对网友的提问有问必答。在她看来,辟谣和科普同样重要,用短视频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科学,也是为老百姓食品健康做贡献的方式之一。

  冯晓娟,女,博士,研究员。2003年获北京大学环境科学学士学位,2005年和2009年分别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地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09年至2012年先后在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HOI)和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进行博士后研究。2013年加入植物所成立碳循环与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组,2014年获得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冯晓娟主要从事分子地球化学方法的开发与土壤有机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最为人所知的,是她针对碳中和提出的土壤碳封存方案。

  她向大众科普,每年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和土壤的系统和大气二氧化碳的交换通量是人为排放量的十倍以上。特别是脚下的土壤,储存的有机碳或者是碳库储量是植被碳库的3~4倍。因此土壤碳库微小的储量的变化都会对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产生巨大的影响。土壤碳封存列为实现长期“碳中和”的关键途径之一,对减缓气候变化有重要的意义。

  如何实现土壤碳封存,冯晓娟和她的团队使用分子水平的地球化学方法,试图解析土壤有机质的分子组成和生物来源,为深入理解土壤碳封存的调控机制和关键过程提供科学依据。大家都称冯晓娟为碳中和“女战士”,在她的带领下,“未知”的土壤价值变得一点点清晰起来。

  徐畅,女,河南省南阳市人,历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出土文献整理及汉唐史研究。如果翻看徐畅照片,会发现她是一个短发甜美的女性教师,但是她对历史的研究,却是深沉而尽显文化积淀。

  她著有《长安未远:唐代京畿的乡村社会》,从区域史的视角,展现了既是唐帝国中枢所在,又具有地方立场的京畿区域(尤其是乡村区域)内,国家与社会力量的互动、融合及矛盾、冲突,各阶层民众生产生活、安守流动、思想信仰之全景。她像一个历史的旁观者,向大众展示了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唐代,为全面认识我国古代的城乡关系作出了贡献。

  除上述四位杰出女科学家外,百科学术委员会中还有很多在自身岗位上不断钻研,努力攀高的女科学家,不仅为我国科技发展贡献“她”力量,还将在自身领域的知识积累以各类形式传递给大众,让更多人走进五彩缤纷的科学世界。

  在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女性力量从未缺席。她们的光芒闪耀而坚定。尤其是女性科技工作者们,充分展现了巾帼担当、巾帼作为、巾帼风采。她们所体现出来的韧性、耐心与不畏艰难的挑战精神,成为了科技行业一抹别样的风光。

  近些年,来自国家的支持也在鼓励更多女性投身科技行业,助力女性科技人才发展。2021年4月,全国妇联、科技部等7个部门共同制定了《关于实施科技创新巾帼行动的意见》,开启了“科技创新巾帼行动”,来助力更多女性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2021年6月,科技部同全国妇联等十三部门印发《关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从培养造就高层次女性科技人才、大力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完善女性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支持孕哺期女性科技人才科研工作、加强女性后备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16项具体措施。

  来自社会对女性科学家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三八”国际妇女节,百度百科通过权威平台为100位女性科研工作者建立专业词条,同时联合各领域专家提升权威内容共建,利用百度平台资源优势,深入支持科学家课题研究工作,将创新科研成果与百科擅长的词条产品结合,如视频、3D、AR、VR等,推广前沿科学知识,帮助更多人更好地认知世界。

  对于正结合时下趋势,通过互联网平台努力科普科学知识的专家来说,又多了一个更加专业和聚焦的知识传播渠道。这种视角下对女性科学家的关注和记录,为国内大众甚至全世界提供了了解和展示中国女性科研智慧的窗口,“她”力量,被不断放大。

  女性科技创造力是无限的,目前来自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各方力量愈发关注和重视科技行业女性发展,从女性科技人才发展、激励等方面为女性科技人才创造更全面的科研条件,以更多客观且实际的支持,助力女性科技人才的潜能得到充分释放和发挥,让更多女性站上科技金字塔的塔尖。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科学的白话解释
  • 编辑:刘卓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