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知识  探索

百年动画路 再启新征程——中国动画百年历程

百年动画路 再启新征程——中国动画百年历程

  1922年,动画广告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的诞生拉开了中国现代动画发展的序幕,100年来,无数脍炙人口的国产动画形象伴随着一代代中国人的成长塑造着国人的审美品格。在中国动画诞生100周年之际,本报特别策划“百年动画路 再启新征程”专题报道,回顾百年中国动画发展史,并邀请业内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新时代中国动画发展的方向与路径。

  自1922年上海商务印书馆以提供材料、场地为条件,委托万氏兄弟利用业余时间制作《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动画广告片以来,中国动画已经走过百年历史。100年来,中国动画在艰难的探索中起步,伴随着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几经起落,在民族文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创造着独具中国审美意义的艺术样式,塑造着一代代中国人的童年记忆。

  20世纪20年代初,《大力水手》《逃出墨水瓶》《勃比小姐》等现代意义上的动画电影陆续传入中国,这些动画片在上海放映后不仅立刻赢得了中国观众的喜爱,也激发了以万氏兄弟为代表的中国动画开拓者们对动画技术的热情探索。彼时正值青年的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兄弟四人对动画电影这一迷人的艺术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心制作出中国人自己的动画电影。

  为了学习动画技术,万氏兄弟曾多次写信给欧美动画片制作人进行咨询,却从未得到回音,他们只好自己动手,开始了动画片制作的最初探索。在既无专业设备又无参考资料的艰苦条件下,万氏兄弟凭借锲而不舍的精神,吸收走马灯、皮影戏等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养分,在西洋手翻书的启发下,逐步摸索出动画制作的原始技法和逐格拍摄的原理,经过无数次模拟试验,终于打开了动画世界的大门。1922年,上海商务印书馆邀请万氏兄弟试制广告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尝试动画广告片制作。1923年,上海《申报》最早报道了图画设计师杨左匋绘制的滑稽影片在上海放映的消息,根据当时动画片的制作周期可以推断,中国动画创作至少于1922年便已成型,在第一代动画人的自主探索下,中国成为世界动画史上较早自创动画电影的国家之一。

  1926年,万氏兄弟摄制完成了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动画短片《大闹画室》,1930年又摄制了《一封书信寄回来》和《纸人捣乱记》。此后,万氏兄弟陆续拍摄了大量动画短片,包括宣传抗日救国的《国人速醒》《精诚团结》《血钱》等;宣传的《狗侦探》《民族痛史》《新潮》等;以及根据寓言故事改编的动画短片《龟兔赛跑》《蝗虫与蚂蚁》等。1935年,万氏兄弟找到了“声和光转换的录音方法”,并在明星影片公司的配合下创作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短片《骆驼献舞》,实现了中国动画电影一次质的飞跃,并在当时激烈的电影业竞争中生存了下来。1940年,万籁鸣和万古蟾于上海新华影业公司部带领70多名学员,历时16个月,拍摄出我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该片同时也是亚洲第一部、世界第四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首次将中国传统的山水画运用到动画创作中,并借鉴中国戏曲艺术的造型特点,塑造了许多具有民间传说色彩的艺术形象,全片不论故事情节、人物造型还是背景设置都极富中国特色,开启了早期中国动画民族化的探索之路。

  20世纪40年代,除万氏兄弟的作品外,国内还涌现出一些其他动画作品,如钱家骏编导、重庆励志社制作完成的抗日宣传动画短片《农家乐》,中国社拍摄的《老笨狗饿肚记》,董莜鼎自绘的《咪咪猫》《下青鸟》,上海宇宙影业公司拍摄、虞哲光编导的木偶纪录片《长恨歌》等。1946年10月,东北电影制片厂在东北解放区黑龙江省兴山县成立,下设股,开始了人民政权下中国动画电影的创作。陈波儿1947年底导演的《皇帝梦》和日本动画人方明1948年导演的《瓮中捉鳖》成为新中国动画电影的先锋。这两部影片分别运用木偶戏和讽刺漫画的表现方式,反映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1949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成立了专门摄制美术片的机构——美术片组,由漫画家特伟和靳夕负责,一支新的动画电影创作队伍正式形成。1950年,为了使动画电影有更好的发展,文化部决定将美术片组从东北电影制片厂南迁至当时全国最大的电影生产基地上海。

  1953年3月,东影厂美术片组22人在特伟的带领下来到上海,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的美术片组。随后,万籁鸣、万古蟾也于1955年和1956年先后由香港回到上海,与1950年已经参加美术片组的弟弟万超尘会合,参加美术片的制作工作。此外,在新中国成立前就从事动画工作的美术家钱家骏、木偶艺术家虞哲光、文学家马国亮、电影艺术家章超群、漫画家华君武、水彩画家雷雨等也先后加入动画制作队伍。至1956年,美术片组已经从组建时的20多人发展到200多人,正是这一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了我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电影《乌鸦为什么是黑的》,该片在意大利第八届威尼斯国际儿童电影节获奖,成为中国首部获得国际奖项的动画影片,不过它却被电影节某些评委误认为是苏联作品。面对这一窘境,特伟明确提出“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

  1955年靳夕导演的木偶片《神笔》和1956年特伟导演的动画片《骄傲的将军》率先开启了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他们将古代壁画、传统建筑、民风民俗等中国传统文化精粹运用于动画造型中,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表现出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传达出强烈的民族感染力。

  1957年4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中国最重要的动画电影生产基地自此诞生。中国动画迎来了第一个创作的黄金期,也是“中国学派”动画风格确立和成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除原有的动画片和木偶片获得进一步发展外,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还研制出一系列富有民族特色的动画新样式:1958年,万古蟾拍摄了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1960年,虞哲光创作出中国第一部折纸片《聪明的鸭子》;1960年,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诞生。1961年和1964年分别拍摄的《大闹天宫》(上、下集)更是这一时期的扛鼎之作,也是中国动画史上的经典之一。这些影片以鲜明的民族风格创造了新中国美术电影的第一次繁荣,也为中国动画在国际动画界确立了“中国学派”的称谓。

  “中国学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水墨动画。水墨动画是我国独创的动画片种,是对中国传统水墨画“简约”“典雅”“生拙”“平淡”的审美风格的继承和发展,它以独特的题材和叙事表现配以悠扬典雅的传统音乐,将一种清新高雅的格调展现在观众面前。这些传统的美学思想在《小蝌蚪找妈妈》和《牧笛》两片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水墨动画的出现,掀起了中国动画民族化探索的新,开创了世界动画的新领域。

  1979年,另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动画作品《哪吒闹海》问世。该片拍摄耗时15个月,完成5万多张画稿,拍摄胶片长达5700英尺,首次采用宽屏幕电影摄影和360度旋转镜头,给观众留下了“色彩鲜艳、风格雅致、想象丰富”的深刻的印象。《哪吒闹海》获得了1980年戛纳电影节最佳放映奖、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第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菲律宾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儿童片特别奖、法国第七届布尔波拉斯文化俱乐部青年国际动画电影节评委奖和宽银幕长动画片奖,向世人传达出中国动画在沉寂十多年之后的重新崛起。

  1980—1983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继续创作出《雪孩子》《九色鹿》《三个和尚》《崂山道士》《曹冲称象》《人参果》《南郭先生》《盲女和狐狸》《鹿铃》《蝴蝶泉》《鹬蚌相争》以及动画长片《天书奇谭》等精美的动画作品。它们中的大多数仍然显示出浓厚的中国传统美术风格,在剪纸动画、木偶动画、水墨动画等传统片种上保持了相当高的创作水准。1983年摄制完成的《天书奇谭》是这一时期的第二部动画长片,也是当时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生产的动画长片中唯一一部使用原创情节的影片。该片打破了以往动画长片的某些特定模式,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动画对民族化风格的新探索。

  20世纪十年代,电视媒体在中国迅速发展,外国电视动画开始被引进中国。《铁臂阿童木》《变形金刚》《米老鼠和唐老鸭》等大量外国动画系列片为了进入中国市场,以非常低廉的价格,甚至是免费赠予的方式提供给中国电视台播出,轻易地占领了中国动画市场。各种中外合资甚至是外商独资的动画公司也陆续登陆中国沿海,在对外开放的整体环境影响下,中国动画很快遇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冲击。

  国产动画与外国动画的巨大差距,使中国动画不得不设法适应全新的市场环境。1984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开始了《三毛流浪记》《黑猫警长》《金猴降妖》三部系列片的拍摄。到了1986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木偶、剪纸、动画三个车间全部投入系列片制作,《葫芦兄弟》《擒魔传》《邋遢大王奇遇记》开始拍摄。至198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生产了大约七部动画系列片,共47集,总计620分钟。90年代初期,系列片的生产仍然大体维持在80年代后期的水平,产生了《舒克和贝塔》《蓝皮鼠大脸猫》《魔方大厦》等作品。这一时期的优秀系列片作品还有央视出品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西游记》等。

  令人惋惜的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曾经辉煌的“中国学派”以1988年的《山水情》为绝唱黯然离场。在向美、日动画产业学习的过程中,中国动画陷入了盲目模仿、肤浅照搬的困境,失去了原有的艺术品格,出现了大量低幼化、简单模仿、制作粗糙的动画。

  20世纪末,各种图形制作软件及二维、三维动画制作软件相继问世,动画进入到数字化发展的新阶段。1995年,国际动画史上第一部全3D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的成功上映标志着动画电影新时期的到来。这一年,中国互联网刚刚进入商用化阶段,3D动画技术对中国动画人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直到199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动画长片《宝莲灯》问世,完成了中国动画面向市场挑战的一次开创性尝试,它首次采用了国际上惯用的先期音乐和对白手段、杜比SRD六声道全数码立体声录音技术和电脑三维特技,并在后期衍生品开发上走向了市场。

  这一时期,中国动画为适应市场需求、谋求行业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尝试和努力,为21世纪动画产业的繁荣与发展打下了基础。

  2001年,国家广电总局根据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召开的“繁荣国产动画片现场会议”上提出的产业设想起草了第一个针对动画产业的指导性文件——《影视动画业“十五”期间发展规划》。此后,几乎每隔一两年就有针对动漫产业的新扶持政策出台。在相关政策的激励下,中国动画进入到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2001-2012年,中国动画进入了高产期,产生了《我为歌狂》《哪吒传奇》《宝葫芦的秘密》《大耳朵图图》《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热播电视动画。动画电影则有《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麦兜故事》系列,以及被誉为中国最严谨的玄幻动画的《魁拔》系列……到2012年,无论是动画片的总时长、剧本题材、内容,还是画面的镜头语言、绘制技法和操作技术,中国动画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和众多合拍动画的探索也使中国动画逐步向国际高水平制作看齐。

  2010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突破百亿大关,“合家欢”式的动画电影相较面对低龄少年儿童的电视动画吸引了更多的观众。但当时的动画电影票房大部分被《功夫熊猫》《神偷奶爸》《冰雪奇缘》《疯狂动物城》等美国动画电影包揽,直到2014年,国产动画影片的公映数量才明显超过进口动画电影,但在票房总量上仍然存在着差距。

  2015年,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9.56亿的票房创造了新世纪以来中国动画电影第一个现象级作品,并获得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和第16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影片讲述了于五行山下沉寂500年的孙悟空被儿时的唐僧——俗名江流儿的小和尚误打误撞地解除封印后,在相互陪伴的冒险之旅中找回初心,完成自我救赎的故事。全新的故事设定贴合了当代大众的审美,重新点燃了人们对国产动画电影的热情,也再度引起了国产动画对神话题材改编的关注。

  2019年,同样改编自中国神话故事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用一个“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故事创造了突破50亿的票房神线个特效镜头,占到全片的80%,由全国20多个特效团队超过1600人协作完成,凭借精良的制作和创新的故事,《哪吒之魔童降世》斩获了国内国际诸多大奖,成为国产动画新的里程碑。近年来,不断有大制作国产动画电影上映,除了神话题材的《白蛇·缘起》《姜子牙》《青蛇·劫起》等,2021年的现实题材作品《雄狮少年》也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虽然这些动画电影也存在着情节简单、化倾向严重、模仿欧美与日本动画等问题,但在动画民族风格的探索和创新上仍作出了一定的努力。

  中国动画在新时代的另一条发展路径离不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2010年后,大量面对各个年龄群体的网络动画问世,由当红漫画、网络文学改编的动画作品《一人之下》《少年歌行》《眷思量》等以及《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罗小黑战记》《伍六七》《雾山五行》《请吃红小豆吧》《我是不白吃》《中国唱诗班》等原创网络动画获得了广大网友的喜爱。这些作品面向不同的受众,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动画的种类与风格,也使中国动画产业的模式更为完善。

  今天的中国动画形成了动画电影、电视动画和网络动画三大类型的市场,并拥有相对稳定的受众群,创作题材与风格多元发展,并在商业价值层面达到了空前的顶峰。然而在“中国动画崛起”的呼声中,国产动画仍然面对着诸多挑战,在艺术审美和文化表达方面的不足、技术创新的困境等都是中国动画人亟须解决的问题。回首百年,曾经的辉煌与失落都是中国动画前进的动力,期待新时代的中国动画以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表达和高水平的技术制作讲好中国故事,实现国产动画真正意义上的崛起。■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